昭觉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四川 凉山 616150
乙肝是一种常见感染病,其是由于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所引起,我国为乙肝大国,14亿人口中将近1个亿为乙肝病毒的现症感染者,病毒在进入机体后会在肝细胞内大量的复制繁殖,引起自身异常免疫反应,造成肝脏病变,影响患者的机体健康。
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分为血液/体液传播和母婴传播,其中母婴传播主要可分为两种:(1)垂直传播:母亲血液中的病毒经由胎盘进入胎儿体内,这种情况的发生几率相对较低,通常没有胎盘损伤的情况下HBV病毒是无法通过胎盘造成传染的;(2)水平传播:在分娩的过程中儿童破损皮肤或黏膜同母亲血液、体液接触或是在出生后同母亲密切接触中造成传染。孕育一个新的生命对于女性来说是一件辛苦且幸福的事情,乙肝病毒感染者也可以正常怀孕,但是婴儿发生传染的风险性会更高,为了保障儿童的健康,就要掌握正确的疫苗接种方法,来降低乙肝感染发生率。那么母亲感染乙肝病毒,新生儿到底应该如何接种疫苗呢?这个问题许多人可能都不太清楚,为了解开大家的困惑,小编将在本文对相关知识进行科普,希望可能帮助到大家!
母亲感染乙肝病毒,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的时间?
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最有效的措施,乙肝疫苗属于基因工程疫苗,其主要成分为乙肝病毒的表面抗原,由乙肝携带者血浆中分离获得,不具有生物活性,没有致病性和传染性,注射乙肝疫苗会刺激机体不断产生保护性抗体,随着时间的推移此种抗体的浓度会逐渐升高,直至达到10-100mIU/ml,会对乙肝病毒形成免疫反应,当身体遭受乙肝病毒攻击时,保护性抗体可以有效清除病毒,从而实现主动免疫效果。在《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中有写到乙肝疫苗在接种后保护期限一般可至少持续30年,我们可以通过乙肝两对半检测来了解乙肝表面抗体滴度,当发现水平较低时,可以通过注射加强疫苗来予以巩固。
我国于2002年将乙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预防乙肝母婴传播服务技术要点》中标明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所生新生儿应于出生12小时内接种第一针乙肝疫苗,采取越早越好的原则,并在肢体不同部位为其肌肉注射100国际单位乙肝免疫球蛋白,其余第二剂次、第三剂次可于1月龄、6月龄完成注射;对于出生时体重低于2000克的低体重儿应在出生后尽快完成第一针乙肝疫苗注射,之后在3-4周后可进行第二剂次注射,间隔1个月时间完成第三针注射,再次间隔5个月对儿童注射第4针;对于重度窒息、呼吸窘迫综合征、严重出血缺陷的危重症新生儿可在生命体征平稳后对其开展第一针乙肝疫苗注射。在完成乙肝疫苗全部注射流程后的1-6个月,可对儿童开展乙肝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检查,若发现抗-Hbs小于10mIU/ml,可再次按照0、1、6月免疫程序为儿童接种三针乙肝疫苗。
婴儿同时接种几种疫苗会不会产生相互作用?
在儿童出生时需要为其接种乙肝疫苗(第一针)和卡介苗,经过1个月后,应为婴儿注射第二针乙肝疫苗,经过2个月应为儿童注射脊髓灰质炎三价混合疫苗;在出生后的3个月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3个月、5个月各接种注射一次百白破三联疫苗;于6个月完成第三针乙肝疫苗注射;出生8个月接种麻疹疫苗。经过临床不断的研究摸索,发现卡介苗、乙肝疫苗、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百白破三联疫苗同时接种并不会影响彼此免疫效果,不会对儿童的身体健康产生影响,但是最好疫苗接种间隔14天以上,同时乙肝疫苗和麻疹疫苗两者同时接种会产生相互作用,影响麻疹疫苗的作用效果,两种疫苗最好不要一起接种。
打乙肝疫苗会有副作用么?
在接种乙肝疫苗后的24小时内,注射部位会出现疼痛或触痛症状,伴随着红、肿、热等炎症现象,通常会在48至72小时内消退,家长无需过度恐慌、担忧,也无需特殊处理。部分儿童会出现一过性发热反应、接种部位轻中度红肿疼痛,极少部分还可能出现局部无菌性化脓、接种部位硬结、过敏反应,应同医生及时沟通,采取对症处理。为了避免这些不良反应的发生,在为儿童接种疫苗前应同医生详细交代儿童的健康状态,来评估儿童可能出现不良反应的风险性,同时在注射疫苗完成后应于等候区观察30分钟以上,在无不适反应情况下方可离开。
患有乙肝的母亲可以给孩子母乳喂养么?
在新生儿注射了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后,患有乙肝的母亲是可以为孩子母乳喂养的,这个时候新生儿的体内已经形成了保护性抗体,是可以避免乙肝传染的,同时母乳中含有儿童成长所需的营养,其中含有的乳铁蛋白具有杀菌、抗病毒的作用,可以有效抑制乙肝病毒,妈妈乳汁中的病毒含量极低,乙肝妈妈母乳喂养并不会增加传播风险。
本文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我们应该正确认识乙型肝炎,在生活中一些日常的接触并不会导致疾病传播,因此在同乙型肝炎患者接触的时候我们应给予其尊重,切不可以另类的眼光看待。乙型肝炎女性也是有成为妈妈的机会的,为了我们的宝宝健康,一定要及时接种乙肝疫苗,积极配合临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