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市中心医院, 浙江 金华 32100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临床路径、ICF评估、可视化会诊及医疗信息采集、分析、应用共享为主的康复诊疗规范大数据平台下同质化康复对医联体内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分别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三级医院组)及下属事业单位医联体(二级医院组、社区医院组)6家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各60例,均给予基于临床路径、ICF评估、可视化会诊及医疗信息采集、分析、应用共享为主的康复诊疗规范大数据平台下同质化康复规范训练,比较两组运动能力、平衡能力、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结果:干预前三组处于恢复期、后遗症期的患者偏瘫侧运动能力、平衡能力、神经损伤程度、日常生活能力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三组上述指标评分明显提高(P<0.05),三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基于诊疗规范大数据平台下同质化康复,对各级医院中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效果良好。
【关键词】:诊疗规范大数据平台下同质化康复;脑卒中;平衡能力
脑卒中又称中风,是一种突发性脑出血或脑缺血性疾病,有明显季节性,秋冬季节发病率较高,地域性明显,城市高于农村,常见并发症有脑水肿与颅内压增高、癫痫等[1-2]。目前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仍然会选择去三甲医院接受后续康复训练,认为三甲医院的康复效果更好,间接造成了“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且三甲医院康复科床位有限,造成患者出院康复训练中断的问题[3-4]。有研究提出分诊治疗是解决上述问题重要途径,也是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大力推进的一项重要工作[5-6]。为了达到各级医院分诊治疗的目的,根据国内外经验发现,同质化诊疗,是实现康复分级诊疗的基础。为保证切实有效的同质化康复,我们选择了基于临床路径、ICF评估、可视化会诊及医疗信息采集、分析、应用共享为主的诊疗规范大数据平台,并在平台指导下进行同质化康复训练,是解决患者只愿在三甲医院进行康复训练的有效措施。本研究在各级医院选取了360例脑卒中患者,研究诊疗规范大数据平台下同质化康复的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分别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三级医院组)、下属事业单位医联体(二级医院组、社区医院组)6家医院收治的各60例脑卒中患者,共360例,分为三级医院组60例、二级医院组120例、社区医院组180例。三级医院组(n=60)患者男性33例,女性27例;年龄49-77岁,平均(58.36±1.42)岁;病程1-6个月,平均(4.68±0.87)个月;其中恢复期30例,后遗症期30例。二级医院组(n=120)患者男性82例,女性38例;年龄50-78岁,平均(58.45±1.45)岁;病程1-7个月,平均(4.70±0.90)个月;其中恢复期60例,后遗症期60例。社区医院组(n=180)男性101例,女性29例;年龄50-78岁,平均(58.45±1.45)岁;病程1-7个月,平均(4.70±0.90)个月;其中恢复期90例,后遗症期90例。3组基线资料对比均保持同质性(P>0.05)。
1.2入选和排除标准
入选标准:①无精神疾病史;②无恶性肿瘤者;③无重大传染性疾病。排除标准:①意识模糊,无法正常沟通;②免疫功能异常者;③不配合医护人员工作者。
1.3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诊疗规范大数据平台下同质化康复训练,包括:(1)大数据平台下信息化采集。建设康复诊疗规范大数据平台,部署平台系统和数据共享中心系统,建设统一的数据共享中心。数据共享中心承载平台的信息资源、形成统一数据库,并支撑康复业务应用的开展,实现三级康复机构之间的互联互通与数据交换。具体为:一:完善康复信息化系统,达到三级甲等医院复审中的康复治疗信息化(即电子病历5级)要求;二、建立符合三级康复网络体系,搭建可视康复系统,实现远程康复示教、康复培训、远程查访,提升分级诊疗服务能力;三、建立符合康复医学临床路径的信息平台及数据中心,支持三级康复管理模式健康发展,促进康复医学科建设与发展。(2)肢体康复训练。一、良肢体位的摆放,包括仰卧位、患侧卧位、健侧卧位等体位的肢体摆放,一般每2h体位转换1次。二、关节活动度的训练,以患侧为主,包括患侧上肢的肩、手、腕,和下肢的髋、膝、踝关节,以及躯干、脊柱的被动和主动训练,每日1次,每次20min,每个关节行ROM训练2-3次。三、体位转换训练,包括患者床上侧面移动、前后方向移动,被动健侧翻身、患侧翻身起坐训练,辅助和主动翻身起坐训练,床上搭桥训练,以及床上到轮椅、轮椅到床上的转移训练。四、肌力强化训练,采取渐进性抗阻肌力强化训练的方法,抗阻负荷量从当前肌肉最大负荷量(1RM)的50%开始,逐渐增加至60%-80%,训练频率为重复6-10次/组,2-3组/d,每天训练60min。五、改善肌张力,对肌张力偏低的患者采取关节挤压、肌肉刺激、拍打、应用联合反应对健侧肢体抗阻训练等;对出现痉挛的患者采取抗痉挛肢体的摆放、关节活动度训练、痉挛肌肉的牵拉和伸展、夹板疗法等治疗方法。六、平衡协调训练,包括坐位、手膝位、跪位、立位的静态和动态平衡训练。利用残存的部分感觉系统及视觉、听觉、触觉来促进随意运动的控制能力,通过重复训练,以恢复平稳、准确、高效、协调的运动能力。七、步行训练,包括步行前准备训练及步行训练,步行前准备训练有患侧负重训练、重心转移训练、平衡杠内步行训练等;步行训练有步态姿势控制训练、步行稳定性和耐力训练等。(3)功能性电极刺激训练。一、上肢。完成抓握动作时,上肢选取指伸肌群、腕伸肌群及指屈肌的交替刺激,辅助其他关键肌。二、下肢。步行或模拟步行时脚尖离地期主要选取胫前肌群和腓骨长短肌的周期性刺激。上肢和下肢每天各刺激30min,每周5天,连续4周。(4)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包括饮食指导,如进食的适宜体位、环境、选择适当的勺、碗、吸管等;个人卫生指导:如洗脸、洗手及刷牙等,以及沐浴如厕等;更衣指导,如穿脱衣服、裤子、袜子、鞋的正确顺序和方法;器具使用指导,如开关水龙头训练、使用钱包、锁、剪刀、指甲刀等;辅助工具的使用:包括轮椅,如轮椅上下斜坡、过马路、出入电梯、收折轮椅等指导;手杖,如手杖的选择和手杖的使用方法;矫形器,如矫形器的定制和使用指导。每日l—2次,每次30min。
1.4观察指标
以下指标均在康复训练前、训练4周后进行评价。
(1)运动能力: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进行评价,总分100分,分值越高,运动功能恢复越好。
(2)平衡能力:采用简式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定量表(FMB)进行评价,总分100分,分值越高,平衡能力越好。
(3)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脑卒中量表(NIHSS)进行评价,总分42分,分值越高,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
(4)日常生活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价,总分100分,分值越高,日常生活能力越强。
1.5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22.0软件,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对比行x2检验,计量表示方法为(±s),组间对比行t检验,P<0.05时有意义。
2 结果
2.1各组运动能力比较
干预前6组处于恢复期、后遗症期的患者运动能力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6组两组上述指标明显提高(P<0.05),6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运动能力比较(±s,分)
组别 | 例数 | 恢复期(n=60) | 后遗症期(n=60) | ||||||
干预前 | 干预后 | t | P | 干预前 | 干预后 | t | P | ||
三级医院组 | 60 | 40.25±2.34 | 60.98±5.49 | 26.906 | 0.000 | 44.35±3.41 | 56.78±3.47 | 19.791 | 0.000 |
二级医院组 | 120 | 40.65±2.41 | 59.88±5.36 | 35.845 | 0.000 | 43.51±3.62 | 56.28±3.25 | 28.755 | 0.000 |
社区医院组 | 180 | 40.68±2.50 | 60.33±5.25 | 45.338 | 0.000 | 43.77±3.66 | 55.86±3.22 | 33.274 | 0.000 |
t | 0.737 | 0.864 | 1.086 | 1.913 | |||||
P | 0.480 | 0.422 | 0.339 | 0.149 |
2.2平衡能力比较
干预前6组处于恢复期、后遗症期的患者平衡能力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6两组上述指标明显提高(P<0.05),6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平衡能力比较(±s,分)
组别 | 例数 | 恢复期(n=60) | 后遗症期(n=60) | ||||||
干预前 | 干预后 | t | P | 干预前 | 干预后 | t | P | ||
三级医院组 | 60 | 6.55±1.32 | 10.58±2.69 | 10.418 | 0.000 | 5.78±1.46 | 9.42±1.58 | 13.106 | 0.000 |
二级医院组 | 120 | 6.41±1.27 | 10.11±2.55 | 14.228 | 0.000 | 5.62±1.33 | 9.32±1.51 | 20.143 | 0.000 |
社区医院组 | 180 | 6.33±1.20 | 10.78±2.34 | 22.703 | 0.000 | 5.52±1.46 | 9.27±1.46 | 24.367 | 0.000 |
t | 0.720 | 2.664 | 0.781 | 0.229 | |||||
P | 0.488 | 0.071 | 0.459 | 0.796 |
2.3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
干预前6组处于恢复期、后遗症期的患者神经缺损程度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6组上述指标明显提高(P<0.05),6两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两组神经缺损程度比较(±s,分)
组别 | 例数 | 恢复期(n=60) | 后遗症期(n=60) | ||||||
干预前 | 干预后 | t | P | 干预前 | 干预后 | t | P | ||
三级医院组 | 60 | 8.45±1.22 | 3.46±0.68 | 27.674 | 0.000 | 7.55±1.54 | 2.98±0.46 | 22.025 | 0.000 |
二级医院组 | 120 | 8.21±1.30 | 3.51±0.55 | 36.474 | 0.000 | 7.66±1.39 | 3.03±0.42 | 34.929 | 0.000 |
社区医院组 | 180 | 8.17±1.26 | 3.40±0.41 | 48.298 | 0.000 | 7.47±1.32 | 3.01±0.27 | 44.412 | 0.000 |
t | 1.121 | 1.690 | 0.681 | 0.388 | |||||
P | 0.327 | 0.186 | 0.507 | 0.679 |
2.4生活能力比较
干预前6组处于恢复期、后遗症期的患者生活能力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6组上述指标明显提高(P<0.05),6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4。
表4 两组生活能力比较(±s,分)
组别 | 例数 | 恢复期(n=60) | 后遗症期(n=60) | ||||||
干预前 | 干预后 | t | P | 干预前 | 干预后 | t | P | ||
三级医院组 | 60 | 48.25±3.45 | 75.68±4.22 | 38.980 | 0.000 | 50.22±3.54 | 70.69±4.58 | 27.392 | 0.000 |
二级医院组 | 120 | 48.46±3.77 | 74.88±4.75 | 47.725 | 0.000 | 50.31±3.66 | 69.92±4.33 | 37.889 | 0.000 |
社区医院组 | 180 | 48.30±3.55 | 74.25±4.22 | 63.133 | 0.000 | 50.46±3.40 | 69.77±4.22 | 47.806 | 0.000 |
t | 0.096 | 2.526 | 0.131 | 1.035 | |||||
P | 0.909 | 0.081 | 0.877 | 0.356 |
3讨论
脑卒中具有发病急、进展快的特点[7-8]。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近年来脑卒中死亡率有所降低,但仍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9-10]。而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促使其适应社会发展,提高幸福感,是康复干预的关键。经研究发现,影响脑卒中患者康复干预效果的主要因素有患者经济条件,家庭状况、当地医疗因素等,本研究在此基础上,探讨医疗机构基本设施、护理人员专业能力等,对康复干预效果的作用[11-12]。
本研究中,三级医院组和二级医院组干预后患者运动功能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大数据平台下同质化康复规范训练,各级医院中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无显著差异。大数据平台以数字化作为核心手段,通过采集管理各级医院脑卒中患者康复规范训练数据并进行深度分析,了解患者不同阶段康复规范特点、各级医院训练人员数量及强度,在此基础上进行统筹安排,实现训练人员数量的合理分配及训练内容的同步化。在大数据平台的帮助下,康复专科医联体内各级医院康复治疗方案保持一致,康复基础设施根据医院的等级进行配置,护理人员均集中进行规范化的康复医学专业训练,促使各级护理人员专业素养基本一致。另外恢复期及后遗症期患者干预后FMA、FMB、NIHSS、MBI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诊疗规范大数据平台下同质化康复训练,能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平衡能力、神经功能损伤及日常生活能力。同质化指医联体内的任何一家医院医务人员所具有的临床诊疗、护理技能保持同步,不存在严重差异,且不同疾病阶段患者能够得到优质、持续、一致的医疗服务,而通过同质化康复规范对脑卒中患者康复训练可有效解决患者“扎堆”看病的现象,解决其只愿在三级甲等医院治疗、住院的问题[12-14]。另外由于脑卒中在康复专科医联体中均可进行治疗,并且能够获取相同的效果,因此可节省一部分费用,减轻患者的家庭负担[15-17]。且经过急性加重期的患者可直接转到二级医院接受康复训练,可节约三级医院医疗资源,改善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的现象,提高二级及社区医院服务患者的能力。
综上所述,在基于临床路径、ICF评估、可视化会诊及医疗信息采集、分析、应用共享为主的康复诊疗规范大数据平台下进行同质化康复训练,各级医院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相似。
参考文献
[1]何雪常, 欧阳辉, 沈龙彬, et al. 互联网管理下的手工作业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感觉障碍及心理状态的影响[J].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21, 43(5):406-410.
[2] Purvis T , Hubbard I J , Cadilhac D A , et al. Age-Related Disparities in the Quality of Stroke Care and Outcomes in Rehabilitation Hospitals: The Australian National Audit[J]. Journal of Stroke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2021, 30(5):105707.
[3]杨啸燕, 颜丽娜, 饶高峰, et al. 医护治一体化康复管理模式在脑卒中患者肺康复中的应用[J].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20, 42(12):1120-1123.
[4]段懿, 罗凤, 刘玲. 系统化康复护理促进脑卒中患者有效康复[J].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9, v.38(04):339-344.
[5]Li J , Zhong D , Ye J , et al. Rehabilitation for balance impairment in patients after stroke: a protocol of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network meta-analysis[J]. BMJ Open, 2019, 9(7):e026844.
[6]刘美快, 徐乐义, 李海燕,等. 镜像疗法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以及胫骨前肌形态结构的影响[J].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20, 42(5):419-423.
[7]孔燕, 刘志华, 崔应麟. 延续综合护理及康复训练联合高压氧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Lovett肌力分级及NIHSS评分的影响[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8, 38(4):793-795.
[8]陈霞, 李春燕, 尹丹丹,等. 信息化随访平台在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结局中的应用[J].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18, 34(2):147-152.
[9]范隽韵, 王红星, 励建安,等. 苏南地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三级康复临床路径的效果分析[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8, 33(1):54-58.
[10]何宇迪, 吕雨梅, 冯子维. 镜像视觉反馈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平衡及运动功能康复作用的Meta分析[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20,35(1):73-79.
[11]Wiertsema S H , Dongen J , Geleijn E , et al. The Transmural Trauma Care Model (TTCM) for the rehabilitation of trauma patients is effective in improving patient related outcome measures: A non-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BMC Health Services Research, 2019, 19(1).
[12]林蓓蕾, 梅永霞, 梁莉莉,等. 微信平台随访对脑卒中患者服药自我管理水平的应用效果[J].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19, 28(1):12-16.
[13]王晨, 杨坚, 王人卫,等. 短期的太极拳结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能力、运动功能的meta分析[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8, 033(011):1322-1328.
[14]Parker D M , Singh N , Gupta R , et al. Abstract 47: Delaying Admission to Inpatient Rehabilitation Worsens Outcome for Stroke Patients: Detrimental Impact of Covid-19 on Stroke Survivors[J]. Stroke, 2021, 52(Suppl_1).
[15]周青青, 施加加, 倪波业. 扩展Barthel指数与功能独立性量表在评定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功能等级中的对比分析[J].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21, 43(7):602-606.
[16]中国经颅直流电刺激脑卒中康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组. 经颅直流电刺激技术应用于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的专家共识[J].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21, 43(4):289-294.
[17]何敏兰, 陈银娟, 杨红玉,等. 家庭签约服务对社区康复期脑卒中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及家庭功能的影响[J]. 中国健康教育, 2019, 35(10):935-939.
一起发表
项目课题:金华市社会发展类重点项目,基于康复诊疗规范大数据医联体内脑卒中同质化康复的研究,项目编号 2020-3-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