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肝脾不和型慢性胆囊炎的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2

中医治疗肝脾不和型慢性胆囊炎的临床观察

吴爽

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王府站镇中心卫生院  吉林松原 131101

【摘要】目的:针对于肝脾不和型慢性胆囊炎患者,应用中医药进行治疗,观察临床疗效。方法:2019年9月-2021年8月,从我医院收诊治疗的肝脾不和型慢性胆囊炎患者中选择50例作为试验对象,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应用中医治疗方法和西医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比较临床疗效,研究组为88.00%,对照组为64.00%,p<0.05。比较疾病复发率,研究组为8.00%,对照组为40.00%,p<0.05。比较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为4.00%,对照组为24.00%,p<0.05。结论:应用中医药逍遥散加减治疗肝脾不和型慢性胆囊炎,能够提升临床治疗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疾病复发率,促进预后康复,临床价值大。

【关键词】:中医;肝脾不和型;慢性胆囊炎

在消化系统疾病中,慢性胆囊炎比较常见,在临床中治疗方法和手段也比较成熟。但是,疾病的复发率也比较高,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比较大的影响[1]。伴随着中医药的发展,临床中逐步探讨采用中医方法治疗慢性胆囊炎疾病,尤其是对于肝脾不和型慢性胆囊炎疾病,中医治疗效果显著。基于上述分析,本文在2019年9月-2021年8月展开试验,从我医院收诊治疗的肝脾不和型慢性胆囊炎患者中选择50例作为试验对象,探讨中医治疗肝脾不和型慢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9年9月-2021年8月,从我医院收诊治疗的肝脾不和型慢性胆囊炎患者中选择50例作为试验对象,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25例。在研究组中,男女比例为2:3;年龄方面,从22岁到70岁不等,平均为(48.48±5.21)岁;在患病时间方面,最短1年,最长至8年,平均为(3.58±0.81)年。在对照组中,男女比例为11:14;年龄方面,从23岁到70岁不等,平均为(48.54±5.15)岁;在患病时间方面,最短1年,最长至8年,平均为(3.89±0.78)年。纳入标准:患者均符合肝脾不和型慢性胆囊炎诊断标准;患者自愿参加试验而且依从性比较高。排除标准:患有慢性肝炎、慢性胃炎、恶性肿瘤的患者;患有精神障碍性疾病的患者。以上两组患者在一般个人信息资料比较上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药物治疗:患者口服消炎利胆片(国药准字Z44021422),每天3次,每次3片。另外配以消炎治疗。

    对于研究组患者,应用中医方法治疗。基础方为逍遥散,方剂组成为:柴胡10g,薄荷6g,木香10g,当归10g,川楝子9g,郁金12g,炒白术15g,炙甘草6g,半夏9g, 半夏9g,茯苓15g,白芍15g。另根据患者病情,加减用药。如患者大便干燥、小便赤黄、苔白舌红、两肋有痛感,在基础方基础上加用牡丹皮12g、栀子6g;若患者苔薄舌红、恶心、头晕、睡眠障碍,则在基础方基础上加用枸杞子12g、栀子15g、菊花9g、牡丹皮12g、何首乌10g。将上述药物用水煎煮服用,每天1剂,连续服药5个疗程,1个疗程为7天。

1.3观察评价指标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进行统计,分为治愈、显效、有效和无效四个层级。其中治愈为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体征恢复至正常;显效为患者的体征改善明显,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有效即患者在体征与临床症状方面有所改善;无效即患者各项体征和临床症状没有向好变化,甚至更加严重。

1.4统计学处理 在本次研究中,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软件SPSS 21.0进行处理。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情况的比较

    比较临床疗效,研究组为88.00%,对照组为64.00%,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情况的比较

组别

例数

治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治疗有效率

研究组

25

18(72.00%)

4(16.00%)

2(8.00%)

1(4.00%)

88.00%

对照组

25

10(40.00%)

6(24.00%)

5(20.00%)

4(16.00%)

64.00%

X2

5.983

p值

<0.05

2.2两组患者疾病复发率情况的比较

    比较疾病复发率,研究组为8.00%,对照组为40.00%,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疾病复发率情况的比较

组别

例数

复发例数

复发率

研究组

25

2

8.00%

对照组

25

10

40.00%

X2

7.335

p值

<0.05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的比较

    比较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为4.00%,对照组为24.00%,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的比较

组别

例数

胆囊积水

白胆汁

石灰乳胆汁

并发症发生率

研究组

25

1(4.00%)

0(0.00%)

0(0.00%)

4.00%

对照组

25

3(12.00%)

2(8.00%)

1(4.00%)

24.00%

X2值

5.317

p值

<0.05

3.讨论

在中医理论中,慢性胆囊炎属于“肋痛”的范畴,受到饮食、心情等因素的影响,因肝胆淤热、疏泄不畅导致,因此要以调节气机、利胆疏肝为主[2]。肝脾不和型慢性胆囊炎是其中最为常见的类型之一,治疗该类型慢性胆囊炎,需要进行针对性的治疗[3]。本试验中应用逍遥散作为基础方剂,能够达到肝脾调和、解郁疏肝的效果。本文试验结果显示:比较临床疗效,研究组为88.00%,对照组为64.00%,p<0.05。比较疾病复发率,研究组为8.00%,对照组为40.00%,p<0.05。比较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为4.00%,对照组为24.00%,p<0.05。

综上所述,应用中医药逍遥散加减治疗肝脾不和型慢性胆囊炎,能够提升临床治疗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疾病复发率,促进预后康复,临床价值大。

参考文献:

[1] 何孝洪. 中医治疗肝脾不和型慢性胆囊炎的临床观察[J]. 医学信息, 2017, 30(13):211-113.

[2] 王晓凤. 探讨肝脾不和型慢性胆囊炎患者实施中医疗法的效果[J]. 母婴世界, 2018,6(16):47.

[3] 韩希娈. 中医治疗肝脾不和型慢性胆囊炎预后观察[J]. 双足与保健, 2017,22(8):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