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宜昌市第三人民医院 443000
摘要:⽬的分析在监管患者的吞⻝异物中实施 X 线或者 CT 诊断的临床作⽤ 。⽅法 在 2021 年1⽉ ~2021 年 7⽉期间收治 6 例吞⻝异物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给予 X线或 CT 诊断, 对异物位置和异物性质进⾏判断。结果检出率 100.00%,CT 定位准确,对于不透光的物体 可以直接显示。⼩肠内异物1 例,阴性异物 1 例,阳性异物 5 例。结论 CT 诊断技术对于透
光界物和不透光界物可以明显的检测到,但是费⽤较⾼,检测的时间较⻓,临床上可以 X 线联合CT 技术在确诊异物互补。
关键词异物吞⻝X线摄影CT诊断应⽤价值
异物吞⻝属于临床上⽐较常⻅的急症,吞⻝的异物种类各异,造成的危险性质也迥异。 除了临床病史检查之外,还需进⾏ X 线检查,虽然对于不透明的物质诊断效果确切,但是 对于阴性的透明界物却缺乏理想性,容易出现漏诊误诊情况[1]。基于此,本研究在有吞⻝异 物的患者中进⾏了 X线或 CT 诊断分析,对诊断价值展开探究,现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法
1.1⼀般资料
在院内的2021年1⽉~2021年7⽉选择吞⻝异物的6例患者进⾏研究分析。所有患者均 有本次研究的知情权。患者中其中男4例,⼥2例,年龄在 29~46 岁之间,平均年龄 (40.83 ±7.19)岁。
1.2⽅法
给予患者进⾏x 线检查或 CT 检查。
X 线检查:使⽤ GE500mA数字 x 线检查,⼀旦出现不透 x 线异物使⽤平⽚做出明确判断。 对于知晓x线异物的病例使⽤钡棉检查,如果平⽚⽆法确诊出异物,则需要进⾏CT 检查。 对⾮⾦属异物进⾏造影检查可⻅较⼤的异物为充盈缺损或者钡滞留在异物上间接映象。
CT检查:扫描前确保患者身上⽆异物,在进⾏检查的过程中将携带的⾸饰等物品进⾏摘
除。检查异物的低敏度情况。扫描的范围包括⻝道⼊⼝到贲⻔。如图:
图⼀
1.3观察指标
图⼆
统计患者诊断出的异物类型以及种类。分析出不同位置可采取的吞⻝异物排除⽅式。
2结果
异物的类型有1例阴性,5 例阳性,其中异物的种类为 1 例铁丝,1 例戒指,1 例打⽕机, 1 例戒指和纽扣。异物所在的⻝管粘膜呈现充⾎肿胀,可⻅胺点,粘膜层下的异物显露少量 的出⾎。异物的停留部位可⻅⽔肿、充⾎。1例患者吞⻝戒指,观察7天,每次检查可⻅异 物的位置和形态改变,通过腹透便检证实。检查出的异物位置位于⻝管⼊⼝处和上段,下段, 中段主动脉⼸⽔平,⼩肠结肠处。结合患者充⾎情况进⾏抗炎治疗,等待⽔肿消失取出异物。
3讨论
异物吞⻝常⻅于⽼年⼈和⼉童,多停留在⻝管的腹段、胸、颈位置,⽣理结构⽐较狭窄, 除了临床病史诊断以外,还需搭配影像学检查。常规的 x 线检查⽐较⽅便,对于不透光界物、 ⾦属界物可以直接显示,但是⽆法直接的限制界物存在部位,只能通过胸部征象来判断,给 诊断治疗带来⼀定程度上的困难[2-3] 。随着多层螺旋 CT 技术的进展,具有⾼分辨率、图像信 息量⼤、⽆层⾯遗漏的优势,可明显的提升对于⼩病灶的检出。
多数异物病例可以通过X 线透视平⽚进⾏确诊,但是 x 线平⽚因为密度分辨率低和邻近 组织结构重叠的特点,很容易出现假阳性,⽽ CT技术具有⾼密度的分辨率,对于动物类异 物中的钙质也可明显显示,同时还可检测出潜在的异物壁管损伤。将两者合理运⽤需要注意 ⼏点,当喉部⽓管异物在 X 线表现和测⽀⽓管异物不同时,或存在少于的征象,不能明确 界物吸⼊史,便⽆法仅凭X线平⽚诊断。或胸⽚出现双侧膈肌不对称,⼀侧肺透亮度增⾼,
纵膈稍偏移,这些情况需要结合CT 技术诊断。CT 技术可明显的显示⽀⽓管腔内狭窄情况,
变形以及并发症的肺⽓肿等情况。异物停留在⻝管中,通常会损伤到⻝管粘膜,部⻔的尖锐 异物会刺破咽喉,⻝管壁继发出炎症,造成软组织积⽓ 、⻝管周围炎等、纵膈炎等,CT 技 术可以显示并发咽后壁脓肿情况,⻝管壁增厚、有⽆纵膈积⽓、梨状窝积液等,可以直接的 显示异物和毗邻胸主动脉接触距离,且可以发现原发⻝管器质性病变继发的⻝管异物滞留, 对于临床中取出治疗⽅式的选择上具有较佳的指导意义。
综上所述,临床上多⽤X线进⾏常规的检查,对于可疑⽓道界物时具有较好的诊断效果, 虽然CT检查的辐射损害较⼤,多平⾯重建时间⻓等缺点,但是该项技术可以检测到 X 线⽆ 法检查的病情,⾼分辨率。显示的范围⼴,可以直接显示出异物的形态和位置,定位准确, 必要时将连两者联⽤补充检查,可以极⼤程度提升确诊率。
参考⽂献
[1]⽜迎春.精神病患者吞⻝异物X线或CT诊断及临床作⽤探讨[J].中国医药指 南,2018,16(03):53-54.
[2]刘勇,赵晋波,谢念林,王沛.复杂性⻝管异物的临床诊断特征分析及诊疗⽅案优化[J].临床医 学研究与实践,2021,6(32):34-36.
[3]阎震.CT与钡棉检查对⻝道异物的诊断价值及⻝道异物临床特征[J].中国医学创 新,2021,18(22):174-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