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市中医医院 四川峨眉山 614200
一、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技术
坐骨神经是人体中最为粗大的神经结构,坐骨神经阻滞指的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局部麻醉技术,通常情况下,人们在进行足手术、膝部以下手术的时候,会用上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技术。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技术主要是通过给患者的坐骨神经(周围)注射局麻药,比如对患者的小腿部位,或膝盖部位以下的手术区域等局部位置进行麻醉,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技术能够提供较好的麻醉效果。而且,这种方式能够防止全麻药物对人体的呼吸、循环等系统造成伤害,也不会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带来较大影响,对胃肠、排尿等机体功能的干扰程度低,具有一定的优势。临床上,使用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技术的患者,其在手术之后可以正常饮食,该技术在促进患者身体尽快康复方面发挥着积极意义,为患者尽快恢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尽管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技术具有良好的效用,但其也存在相应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关于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适应症,首先体现在该技术的适用“领域”,临床上,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多用于坐骨神经痛、梨状肌损伤造成的综合征等的诊断和治疗。临床研究表明,在诊断、鉴定坐骨神经痛(根性痛和干性痛)方面,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具有重要意义。其次,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应用范围较广,不管是在患者足外侧、足部第3.4.5趾的手术治疗中,还是患者的下肢手术麻醉,坐骨神经阻滞麻醉都可以应用其中,且效果良好。
除了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适应症,该技术还存在较多的禁忌症,首先表现为未经确诊的患者不能进行坐骨神经阻滞麻醉,以免加重患者病情,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其次,对于不能好好配合治疗的患者,也一律不使用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再有,在对患者施予治疗时,若发现患者注射处的皮肤存在感染的情况,或是有炎性病灶的患者,在使用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技术时都需要思考再三,多多谨慎,且全身感染的患者最好不要使用坐骨神经阻滞麻醉。还有,对局部药物过敏、心肺功能障碍、存在出血倾向等身体情况异常的患者,都不建议使用坐骨神经阻滞麻醉。
二、常见的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技术类型
临床上,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技术包括传统后侧入路、膀胱结石位入路、经腘 窝坐骨神经阻滞及臀下入路阻滞技术等,临床应用广泛且效果良好,现对这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技术进行介绍。
首先,传统后侧入路。选择该技术的患者常保持侧卧位、屈膝屈髋,阻滞侧则在上方位置。确定大致位置之后,需要找到穿刺点,通常情况下,将股骨大转子和髂后上棘作连线,在此连线的中点位置作垂直线,再与股骨大转子和骶裂孔相连的线相交,这两条线的交点便为穿刺点的位置。之后再用穿刺针沿穿刺点刺入,直到患者感到异样。若患者没有感觉到异样的话,且穿刺触及到了骨质,则可以考虑将穿刺针稍微倾斜后再进针,一切以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准。
其次,常见的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技术为膀胱结石位入路。利用该手段的患者常保持仰卧的姿势,且患者常需要他人的帮助,辅助其将膝关节和髋关节弯曲至90°。体位确定后,选择患者股骨大转子和坐骨结节连线的中点作为穿刺点,且由穿刺点垂直刺入,待出现异样之后,可以进行药物注射。需要注意的是,在行该穿刺时,穿刺针需要偏向头侧并稍微向内偏,还有在注入药物的过程中需要压迫患者的神经远端,防止药物向患者的头侧扩散。
再有,经腘窝坐骨神经阻滞。选择经腘窝坐骨神经阻滞的患者,体位呈仰卧的状态,膝关节保持弯曲,需要将腘窝边缘保持暴露状态。一般认为,窝下界算腘窝皱褶,而窝外界属于股二头肌长头,窝内侧则是重叠的半腱肌腱与半膜肌腱。说明这个是因为其与穿刺点的确定有关,用一条线将腘窝划分,使其内侧、外侧的两个三角形相等,而这条线外侧的1厘米处和腘窝皱褶形成的交点,便为穿刺点。值得注意的是,在对患者行穿刺之前,穿刺针和皮肤之间的夹角需要呈45°-60°。而且,还需使用刺激仪进行定位,完成这些之后,再进行局部麻醉。
还有臀下入路阻滞技术,临床上,该阻滞技术针在肥胖患者中应用较为广泛。如果在下肢手术过程中使用臀下入路阻滞技术,则该技术常与单次腰丛阻滞,或与连续腰丛阻滞及单次隐神经阻滞等共同应用。而且,在使用臀下入路阻滞技术时,患者体位呈侧卧,医师先对患者的股骨大转子和坐骨结节进行标记,然后在两者之间作连线,并在这条连线的中点处作垂线,在垂线延伸至4cm的位置进行穿刺(穿刺点位置)。一般情况下,臀下入路阻滞技术穿刺针和皮肤之间的角度需保持在80°,完成穿刺且回抽实验无血后,便可进行局部麻醉药物的缓慢注入。
三、小结
事实上,坐骨神经阻滞麻醉还存在一些并发症,最为常见的便是阻滞失败,此外,可能还会出现臀区红肿,局部麻醉药物直接注入患者神经后,导致其出现感觉迟钝的症状等。其中,阻滞失败可以通过有效的操作进行有效的控制,比如利用神经刺激器对穿刺操作进行辅助,从而有效控制阻滞失败的发生率。临床上,因坐骨神经较为粗大,所以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药量需求往往较大,临床给药时可通过回抽注射器等方式,来降低局麻药的中毒风险,保障患者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