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抑制问题的成因与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9
/ 2

农村金融抑制问题的成因与对策

王超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贵阳河滨支行 贵州贵阳 550001

摘要:随着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我国城乡差距逐渐缩小。但在金融领域,由于农村金融交易成本高、信用风险高、市场机制不健全和信息不对称,与城市金融差距较大,导致农村资本要素匮乏,影响了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制约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因此,本文针对农村金融抑制问题从供需两侧和监管体制方面进行分析与研究,并提出了针对性措施。

关键词:农村金融;抑制问题;经济学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农业是国民经济第一产业,是保障粮食需求,支撑其他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随着机械化、规模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现代化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融资难、融资贵导致资本要素不足一直是农业经济发展的难题,对农村金融发展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有利于推动我国农业生产经营和农村经济的长足发展。

1 农村金融特征

一是具有功能性特征,资本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生产要素,在自有资本匮乏的条件下,农村金融是提供资金支持,满足农村经济发展融资需求的重要环节。二是具有盈利性特征,农村金融机构作为营利性组织,虽然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企业经营提供多种形式的金融服务,但其根本目的仍然是获取经济利润。三是具有导向性特征,农村金融通过引导资金在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有序流动,推动农业经济朝多元化、现代化方向发展。(鹿角,2022)。

2 抑制农村金融发展的因素

2.1 供给型金融抑制

一是农村金融机构呈现供给抑制性。大型商业银行出于成本收益考虑,未覆盖广大农村地区,而农业发展银行支持能力有限,民营银行和村镇银行等准入门槛高、手续复杂,导致农村金融机构长期供给不足,难以满足农民金融需求。二是农村金融资源配置呈现供给抑制性。现有农村金融机构通常吸纳农民存款,但是资金却主要流向城镇地区,未能形成有效的市场机制来实现城乡资金双向自由流动,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需要贷款的农户往往由于经营波动性和难以提供抵押物而被拦在金融服务的门外。三是农村金融服务呈现供给抑制性。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单一,除了存款、结算、贷款业务外,其他理财投资等业务尚未在农村地区大规模开展。此外,农村投资者教育缺乏,未大力培养金融意识和普及金融知识,这些因素共同阻碍了需求的激活(李存,2019)。

2.2需求型金融抑制

农业现代化要求农业实现规模化、机械化经营,扩大规模和增置农机催生了农户中长期融资需求(王璐,2022)。一方面,在全面贯彻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农村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都对资金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另一方面,由于农业生产经营波动性较大,单一农户需求零散,导致农村金融交易成本高、信用风险高,加上市场机制不健全和信息不对称,使得农村金融供需双方难以实现有效衔接。

农业投资回报率低,贷款利率高,降低了农户获取信贷服务的积极性,产生了价格排斥;由于缺乏获取金融服务相关信息的途径,农户会因经验、信任等不足而自发地远离金融市场,产生了自我排斥。不仅供给方出于收益和风险考虑而将农户排除在正规金融服务之外,作为需求方,由于非农就业收入的替代性支持和传统观念的影响,农户更倾向于亲友间借款。这种非正规金融通过社交网络能够自发地形成监督机制,减少信息不对称,从而形成了正规金融抑制(李存,2019)。

2.3 金融监管体制落后

一是刚性监管对金融资源配置形成约束,尤其是市场准入和市场退出的刚性机制导致农村金融机构难以实现市场化运作,民间借贷也被扼杀在摇篮中,阻碍了金融创新和资源有效配置。二是金融监管方式与手段单一,传统的信贷管理方式在农村地区不具有时效性,未充分考虑农业生产的季节性、波动性等特征,也忽视了社会监督的作用。三是农村基层监管力量薄弱,现有农村金融监管主要采用行政监管的方式,但是工作人员的数量和质量均严重不足,金融监管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农村行业金融自律组织也暂未形成。农村经济具有独特性,照搬城市金融的监管方式难以适应这片土壤,这就提出了农村金融差异化监管的要求(范方志,2018)。

3 农村金融抑制问题的解决措施

3.1 加强政策支持

健全农村金融法律法规体系,尤其是完善农地抵押法律制度,促进产权制度改革,推进民间借贷合法性进程,从法律层面为农村金融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在供给方面,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培育多元化竞争主体,健全市场退出机制,促进金融机构进出自由,提高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性。在需求方面,根据农村地区实际情况,开展金融宣传活动,培养金融意识,普及金融知识,提供便捷渠道使得农户可以快速获取金融服务信息。同时,要搭建农民与金融组织的沟通平台,推动金融机构简化业务流程,实现即时有效交流,加强供需双方有效衔接。

3.2 创新金融产品

金融机构要结合农村和地区实际,开发农村金融专属产品和服务,在降低信贷准入门槛,完善农地抵押制度,适当提高不良贷款容忍率等方面做出调整。同时,还要构建全面的农村金融产品体系,除存款、贷款外,加大理财、保险等投资服务的提供,将农村真正拉入现代化金融市场体系中。在产品开发方面,结合实际用途,提供农业生产抵押贷款、农村电商经营贷款、还乡创业贷款和小微企业经营贷款等多项贷款产品;结合资产规模和风险偏好推出农村专享存款和理财产品,让农民能够得到适宜的金融服务。

3.3 完善监管机制

首先要坚持差异化监管战略,根据农村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监管措施,比如采取不同的资本充足率、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等来进行监管,并对各项风险指标进一步细化,合理评估风险水平,提升风险应对能力。在现代化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还要创新农村金融科技监管,通过线上信息检测与追溯和线下现场检查与监管的有效结合,协同推进,提高监管效率(李娜,2021)。完善农村金融监管体系,还要明确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和行业自律组织等各监管主体的职责,同时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加强监管人员培训,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3.4 提高资本转化能力

农村金融机构吸纳农业部门资金后,主要为城市部门提供服务,这导致资本要素大量流出农村,不利于农村经济发展。各类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的经营仍处于初级阶段,为了抢占资金市场,存在恶性竞争问题,资金“抽水机”现象频发。各金融机构应合理布局,控制发展规模,除储蓄业务外,增加农民投资理财服务,提升农民收益的同时,提高资本利用率。

4 结束语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推进农村金融服务工作开展是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对于相关从业者而言,必须适应农村工作开展的新型特征,对自身工作体系进行优化,深入实际开展金融服务工作。以此才能在充分发挥金融服务效能的基础上,对农业经济发展起到更加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范方志.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金融差异化监管体系构建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8(11):50-57.

[2]李存,祝国平.中国农村金融抑制及其深化路径的文献综述[J].金融与经济,2019(08):10-14.

[3]李娜.中国农村金融科技创新与监管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21(11):87-91.

[4]鹿角.农村金融发展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J].中国市场,2022(19):10-12+18.

[5]王璐.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分析[J].统计与咨询,2022(03):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