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市中心医院056000
前言
“形神合一”是中医学主要特征之一,深刻影响着中医生理、病因、病机、诊断、治疗等方面。中医认为,神志对于人体脏腑功能发挥着决定性作用,对于心身健康意义重大。
现代社会疾病谱提示高血压病、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胃肠疾病、肿瘤等多种疾病均和神志失调、饮食失宜、运动不足密切相关,其中神志失调为主要致病因子。
前贤认识神志多从五脏论,笔者临床观察六腑与神志失调亦有密切关系、互为因果。通过调理六腑功能来调神是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浅析如下。
1、通过小肠而调神志
小肠主要通过滋养心血、传导津液、平衡阴阳来调整神志,以调整“心主神志”功能为主。
水液摄入不足或丢失过多,导致小肠津亏液燥、阴不敛阳或者过食辛辣而移热于小肠,出现失眠、心烦神志狂躁,治以导赤散。
小肠受寒受湿,水湿不化、直泄大肠,可致心阳不振,出现精神不振、反应迟钝、头目昏沉等,治以五苓散。
过食膏粱厚味,水谷不化、滋生痰浊,而致心血淤阻、痰蒙心窍,轻者出现神志呆钝、心烦意乱、失眠健忘;重者出现神志不清、昏厥等症,仿《伤寒论》太阳蓄血证,治以抵当汤。
2、通过大肠而调神志
大肠主要通过导气下行、排泄糟粕、助胆疏泄来调整神志,以调整“肺主魄志”功能为主。
大肠腑气不通,肺失肃降、气机上逆,而致情绪不稳、或焦虑或抑郁、或乐观或悲观,治以四磨汤。
糟粕留于大肠,化痰生热壅于肺脏,而致头目昏蒙、烦躁失眠,治以宣白承气汤。
阳明腑气不通,而致胆汁淤积,导致烦躁易怒、易惊,治以大柴胡汤。
3、通过膀胱而调神志
膀胱通过气化津液、平衡阴阳来调整心、肾主神志功能。膀胱和小肠同属太阳,共同完成津液代谢功能。病理上亦相互影响,调理膀胱之法参考小肠。
4、通过胃而调神志
胃腑居于中焦,通过通降胃气、化生五味来调整五脏神志。
食积不化、胃气不降,浊气上攻心窍,致人昏昏欲睡、思维迟钝、烦躁不安,治以保和丸。
胃腑不降,胆汁淤积随胃气上逆;或过食辛辣、胃肠湿热而致胃气上逆,致惊悸、烦躁、失眠,治以温胆汤。
胃气不降、脾气不升、脾营亏虚,而致心悸、失眠、健忘,治以香砂六君子汤。
心下痞而致心烦、失眠,治以甘草泻心汤。
胃腑受寒、伤及脾阳,而致情绪低落、神疲懒惰、冷漠,治以小建中汤。
5、通过胆而调神志
胆囊亦居中焦,位于半表半里、半上半下,“凡十一脏皆取决于胆”,所以胆腑通过调节气机运行而对五脏神志均有调节作用。
外受风寒、入里化热、正气不足,邪居半表半里之间,致人神情默默、情绪抑郁,治以小柴胡汤。
过食辛辣、胃肠积热且胆气虚寒,胃强胆弱,致胆汁挟痰热上逆,出现惊悸、心烦失眠等症,治以温胆汤。
过食生冷、胃肠虚寒,必致胆气虚怯,出现胆小怕事、优柔寡断等症,治以小建中汤、大建中汤。
6、通过三焦而调神志
三焦亦属少阳,同位于半表半里,通过调节水液代谢而对五脏神志产生调节作用。
太阳受邪内传少阳三焦,水湿弥漫三焦而致自下利兼呕,出现周身困倦、思维迟缓,治以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上焦受邪内传太阴,心下有水气而致肺气郁闭,出现敏感、心胸狭隘、悲观、情绪不稳定,治以小青龙汤。
中焦受邪内传太阴,水饮不化而致脾虚胆气郁滞,出现心烦、惊悸、情绪抑郁,治以柴胡桂枝干姜汤。
下焦受邪内传少阴,营卫水火失调,出现四逆、失眠、嗜睡等,治以四逆散。
2022.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