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驹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摘要】:目的:磨牙截根术后与邻牙联合固定修复的效果分析。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本院2017年11月-2020年8月收治磨牙截根患者56例,按照电脑随机法将其分为了对照组(常规术后处理)和实验组(邻牙联合固定修复处理)两组,对比预后效果。结果:对比综合治疗满意率:实验组综合满意26例(92.86%),对照组综合满意20例(71.43%),(p<0.05)。实验组不满意2例(7.14%),对照组不满意8例(28.57%),(p<0.05);对比不良反应:实验组不良反应2例(7.14%),对照组不良反应8例(28.57%),(p<0.05)。对比综合治疗有效率:实验组综合有效26例(92.86%),对照组综合有效17例(60.71%),(p<0.05)。实验组无效2例(7.14%),对照组无效11例(39.29%),(p<0.05);结论:邻牙联合固定修复手术可增加磨牙截根术恢复效果,患者牙功能改善效果理想,建议推广。
【关键词】: 磨牙截根术;邻牙联合固定修复;效果;
作为临床常见的牙病治疗措施,磨牙截根术是保留磨牙的重要医护措施,该方式是将发生严重病变磨牙部分截根,并及时清理感染的牙组织,进而保留健康的牙根,之后对其进行牙基础治疗和根管治疗,一方面可以确保磨牙的恢复效果,另一方面还能够减少修复成本,保证疗效[1]。本次研究针对本院收治的牙修复患者进行研究,相关内容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本院2017年11月-2020年8月收治磨牙截根患者56例,按照电脑随机法将其分为了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实验组28例,男性13例,年龄为23.2岁-69.1岁,平均年龄为(46.2±3.69)岁,女性15例,年龄为21.7岁-67岁,平均年龄为(45.2±2.12)岁;对照组28例,男性11例,年龄为24.7岁-68岁,平均年龄为(46.3±3.27)岁,女性17例,年龄为22.8岁-65.3岁,平均年龄为(45.1±2.02)岁;两组基本资料无差异,(p>0.05),有可比性。患者均接受健康指导,接受影像学诊断,确定牙根的病情、治疗的分叉角度和范围,手术前一周内没有发生根尖周炎。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磨牙截根术,手术经常规消毒后,对患者的牙内部进行斜口和垂直切口,及时切除患者的炎性肉芽组织,充分暴露根部分叉区后及时灭菌处理,并将根分叉下的患处截断取出,后修复残根面外形,刮除患者的牙窝内的病变组织,及时清洗创面并降低余留的牙冠高度,进而减少牙负担。
对照组在医护人员指导下接受消炎、抗感染治疗;术后直接修复冠并填补单端桥体缺隙。
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邻牙固定修复术。手术于磨牙截根术后3月。
手术时先清除患者的髓腔内的暂封材料,用树脂填充髓腔,在上颌磨牙位置选择咬合力较大的邻牙,下颌磨牙可已选择切除侧邻牙,藻酸盐印模材取模定做烤瓷端修复,制作时候需要保证截断根修复体和黏膜保持一定的接触距离,1周后开始永久固定义齿粘连[2]。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综合有效率、患者预后的牙功能恢复情况、患者临床治疗的综合满意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3]。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为[n(%)],予以X2检验;计量资料为(x±s),予以t检验。P值<0.05提示统计学意义成立。
2.结果
2.1 两组磨牙截根患者综合治疗满意率见表1
表1 两组磨牙截根患者综合治疗满意率对比[n(%)]
小组 | 病例 | 十分满意 | 基本满意 | 不满意 | 综合满意 | |||||||
实验组 | 28 | 16 | (57.14%) | 10 | (35.71%) | 2 | (7.14%) | 26 | (92.86%) | |||
对照组 | 28 | 10 | (35.71%) | 10 | (35.71%) | 8 | (28.57%) | 20 | (71.43%) | |||
X2 | - | 2.5846 | 0.0000 | 4.3826 | 4.3826 | |||||||
p | - | 0.108 | 1.000 | 0.036 | 0.036 |
2.2 两组磨牙截根患者临床相关指标对比见表2
表2 两组磨牙截根患者临床相关指标对比[x±s ]
小组 | 案例 | 时期 | 美观程度 | 咀嚼功能 | 咬合能力 | 牙敏感适应性 | ||||||||||||
实验组 | 28 | 干预前 | 67.62 | ± | 2.34 | 66.60 | ± | 3.02 | 60.87 | ± | 2.61 | 62.40 | ± | 3.80 | ||||
干预后 | 92.21 | ± | 1.58 | 89.20 | ± | 3.23 | 89.31 | ± | 4.44 | 91.39 | ± | 4.26 | ||||||
对照组 | 28 | 干预前 | 64.46 | ± | 3.00 | 69.59 | ± | 4.92 | 67.05 | ± | 4.74 | 66.15 | ± | 2.65 | ||||
干预后 | 75.66 | ± | 2.28 | 76.49 | ± | 0.77 | 79.54 | ± | 3.43 | 77.81 | ± | 1.37 | ||||||
t | 干预后指标对比 | 10.334 | 6.630 | 3.016 | 5.256 | |||||||||||||
p | 0.000 | 0.001 | 0.020 | 0.003 |
2.3 两组磨牙截根患者不良反应的对比见表3
表3 两组磨牙截根患者不良反应对比[n(%)]
小组 | 案例 | 继发龋 | 牙冠边缘不密和 | 牙周炎 | 修复体松动 | 其他 | 不良反应 | |||||||
实验组 | 28 | 1 | (3.57%) | 1 | (3.57%) | 0 | (0.00%) | 0 | (0.00%) | 0 | (0.00%) | 2 | (7.14%) | |
对照组 | 28 | 1 | (3.57%) | 3 | (10.71%) | 1 | (3.57%) | 2 | (7.14%) | 1 | (3.57%) | 8 | (28.57%) | |
X2 | 0.0000 | 1.0769 | 1.0182 | 2.0741 | 1.0182 | 4.3826 | ||||||||
p | 1.000 | 0.299 | 0.313 | 0.150 | 0.313 | 0.036 | ||||||||
2.4 两组磨牙截根患者综合治疗有效率见表4
表4 两组磨牙截根患者综合治疗有效率对比[n(%)]
小组 | 病例 |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综合有效 | |||||||
实验组 | 28 | 20 | (71.43%) | 6 | (21.43%) | 2 | (7.14%) | 26 | (92.86%) | |||
对照组 | 28 | 9 | (32.14%) | 8 | (28.57%) | 11 | (39.29%) | 17 | (60.71%) | |||
X2 | - | 8.6539 | 0.3810 | 8.1145 | 8.1145 | |||||||
p | - | 0.003 | 0.537 | 0.004 | 0.004 |
3.讨论
本次研究针对本院收治的若干例磨牙截根术患者进行临床研究,针对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意愿开展医护工作,结果表示实验组患者的预后效果更好,患者的综合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好,指标对比(p<0.05),实验组患者的预后恢复较好,不良反应比对照组少,(p<0.05)。综上所述,磨牙截根术联合邻牙固定术可增强牙修复效果,对磨牙患者愈合后恢复有帮助,建议推广。
【参考文献】
[1]古智豪,徐莉.上颌磨牙龋源性残冠截根术治疗的临床研究[J].口腔医学,2020,40(01):55-58.
[2]张春雨,冯正虎.下颌第三磨牙截冠留根术及术后常见并发症分析[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20,4(01):189-192.
[3]徐燕,邬庆菊.截根术治疗上颌第一磨牙近颊根严重病变疗效分析[J].中国美容医学,2017,26(08):11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