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S技术在第三次国土调查中的运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8
/ 2

3S技术在第三次国土调查中的运用分析

乔晓惠

南京万博地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0000

摘要:在第三次国土调查工作中,为获取更为精准的调查结果,应用最新的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则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内容,而“3S”技术则是其中一类具有代表性的技术。基于此,文章首先对3S技术进行了阐述,而后从多个角度着手,对第三次国土调查中3S技术的各个流程要点内容进行了详细的探讨,以期为今后的相关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关键词:3S技术;国土调查;测量

前言:我国幅员辽阔,国土调查工作的综合性和复杂程度也相对较高,通常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成本。为实现高效率和高精准度的国土调查,引入先进技术的加持则不可或缺,由此也推动了3S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通过在国土调查中应用3S技术,有助于确保开展快速准确的调查工作,特别是针对一些地形条件特殊区域的调查工作更具实效性,因此,应当对3S技术的具体应用做进一步探究。

1 3S技术概述

“3S技术”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具体来看,其主要包含以下三方面的技术。

一是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这项技术主要基于计算机软件,对地理空间信息进行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能够对海量的地理空间信息进行批量处理。通过这种处理方式,相关信息将得到进一步整合,构建多种类型的电子地图供工作人员参考和应用[1]

二是RS(遥感)技术。这项技术主要通过高空设备对地面的电磁波信息进行接收,同时对相关信息内容进行全面扫描、摄影和输出,以及对信息内容做进一步处理。通过信息处理环节后,地表各类要素的情况也就一目了然[2]

三是GPS(全球定位系统)技术。这项技术主要基于空间的同步卫星,实现对地面要素的实时定位以及路线导航等功能。通过应用GPS技术,工作人员在国土调查工作中,能够高效、快速且精准地获得目标区域要素的三维坐标,以及各项其他信息内容。同时,GPS技术在应用期间的自动化特点也较为突出,也有效降低了各项成本的消耗[3]

2第三次国土调查中3S技术的主要运用流程要点

2.1搭建框架和确定调查范围

在第三次国土调查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首先要进行试点作业,将特定的节点作为试点区域,获取较为精准的数据信息。在这一环节中,通常根据区域内的经济发展、人口分布等条件的差异,采用差异性的数据信息获取策略。以数据精确度的确定为例,针对城镇区域通常将精确度设定在0.20m级别,而在乡村地区则设定为亚米级。

在此基础上,工作人员还需要依据已建立的框架,对具体的调查范围予以精准确定。以某县的第三次国土调查为例,在本次调查中,初始的调查界线继承最新年度土地变更调查的界线。考虑到当地部分乡镇的行政界线近年来发生过变化而需要进行一定的调整,因此,勘查人员结合当地民政部门行政区划调整的相关文件,并经由当地土地调查办公室备案审批后对调查范围进行调整。同时在调查范围的确定中,勘查人员也充分考虑了因成图精度等客观因素造成调查界线与数字正射影像图(DOM)相对位置产生位移的问题,针对这类问题,结合行政区域勘查结果中关于“界址”方面的描述,对调查界线做进一步的微调,使之与DOM高度匹配[4]

2.2数据源的获取

在第三次国土调查中,数据源的获取通常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一是基于高分辨率影像制作DOM,在这一环节中,为切实提高影像的精确度,建议优先采用1m分辨率遥感影像资料,以确保调查数据具有更高的精准性与实效性。

二是外业调查及举证环节,此环节考虑到成本和效率两方面的因素,通常采用无人机设备进行数据信息的获取。使用无人机航测和数码相机拍摄相结合的方式,对整体目标区域和重要节点进行航空摄影,以获得影像数据。为确保此环节的数据采集精确度,建议按照下表进行无人机相关参数的设置。

表1无人机影像数据采集设置参数

项目指标

参数

航线高度

100m

航向重叠度

80%

旁向重叠度

75%

三是空间数据信息的获取。此环节主要应用CORS技术加以进行,在这一环节中,通常由调查人员结合已获取的影像数据进行重新勾画,特别是对于一些不规则的水系等区域,直接结合影像数据勾画为线形图斑,图斑的位置则作为后续调查工作的重要依据。

在数据源获取完成后,还需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在此环节中,首先进行坐标转换,将所有坐标值均转换为国家2000坐标格式;而后进行地类代码转换,按照《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分类》的末级类划分地类图斑,将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中地类代码转换为第三次国土调查工作分类的地类代码,在转换完成后,检查各地类代码情况,完成对不同地类的划分。

2.3现状与权属调查

在获得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及线性图斑图像后,调查人员则需要以此为基础,按照规程规范的要求,对图像中每块线形图斑的基本情况进行详尽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地类、位置、范围和面积等多项要素。在此环节中,“3S”技术模式的应用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一是先进行RS内业判读;二是进行GNSS外业调查补测;三是进行GIS内业建库。在此基础上,基于互联网技术,针对国家下发的不一致图斑和自主举证图斑,并对影像上存在遗漏的节点重新进行测量。

现状调查完成后即进入到权属调查环节中。在此环节内,主要根据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土地国有范围,并对发生变化的土地权展开补充调查。具体来看,土地权属调查环节分为如下步骤:(1)将提取所有权权属宗地数据中的国有部分标记为A层;(2)整合分析发证数据和供地数据,此数据层标记为B层;(3)将A层和B层两方面的数据进行叠加分析,针对两层存在的重叠部分,优先考虑发证数据,再考虑供地数据和A层数据,对于不属于以上类型的数据则标定为“集体所有”,由此确定国有土地范围;(4)针对国有土地范围内的数据,对不同权属单位名称的同类宗地进行合并;(5)将国有土地范围内的数据转入权属图层中,按照由上及下和由左向右的顺序,对其进行编码处理。

2.4数据库的建立

数据库的设计主要基于GIS技术进行,其具体则分为如下步骤:首先,按照相关标准规范文件的要求,确定数据库的基本结构,而后将基础数据、图斑数据和土地权属数据信息导入数据库中。其次,针对已导入的数据,应用外业补充调查数据对其进行修改,主要针对数据库中的图斑数据,根据实际需要对其执行相应的分割、合并、边线调整和细化标注等操作;待修改调整完成后,对图斑数据和权属数据进行叠加处理,明确图斑对应的权属信息。再次,对数据图形和属性进行处理,包括图形拓扑检查、拓扑错误修改、属性关联赋值、空间关系赋值和自动编号等操作。最后是进行面积计算,首先计算目标区域的各行政区实际控制面积,而后再进行图斑面积的平差计算。

在以上步骤分析完成后,还需要采用国家有关部门的数据库质量检查软件,对已建立的数据库质量进行检查。在检查环节中,主要针对数据规范性和完整性进行检查。检查通过后,按照要求输出最终的数据汇总报表,实现数据的正式入库,以完成最终的国土调查目标。

结束语:整体来看,3S技术在第三次国土调查中的应用,其有效突破了传统测绘工作中存在的局限性,推动了调查效率、调查质量和管理模式等多方面的创新升级,对于未来的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工作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仍需要结合实际需要,对3S技术的应用做进一步优化创新,尝试融入更多先进技术,以此推动国土调查水平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谢天记.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技术方法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22,7(08):221-223.

[2]陈国忠.利用3S技术完成的国土调查成果在自然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河南科技,2021,40(18):150-152.

[3]谢明军.土地调查中3S技术的应用探讨[J].华北自然资源,2020(06):100-102.

[4]李振.3S技术在第三次国土调查工作流程中的应用分析[J].华北自然资源,2020(05):1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