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环境保护投资有限公司 广东 佛山528000
摘要:水是生命资源,保护水资源人人有责。目前,因多方面因素影响而引起的突发性水污染事故较多,既给水资源造成了巨大污染,更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了威胁。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具有突然性、突发性、不确定性,并且有高危害性、高破坏性的特点,相关部门应重视加强对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防范与应急处理,降低突发性水污染造成的损失,基于此在本文中便就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理进行了详细分析。
关键词: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
引言:现代社会,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具有较高的破坏性与危害性,严重威胁到群众的人身安全,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和不良社会影响,阻碍了社会发展。当前,我国水污染事故的数量不断增加,但国家并未重点关注此问题,导致其自身的危害性与影响大大提升,给各个行业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因此,相关部门一定要重视起该问题的解决,根据突发性水污染的实际情况制定有效应对措施,并采取正确手段,展开事前预防、事中检测以及事后恢复等一系列工作,不断完善水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理体系,大大减少水污染事故的出现,保障社会的和谐安定与经济收益。
一、我国现有应急系统的不足现状
在我国,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应急救援所涉及的部门主要包括生态环境部、应急管理部以及地方行政部门、机关等等,对该事故进行更好的处置,减少对社会的危害。但是,由于不同层级政府、不同部门未能明确划分出应急职责,且政府之间、部门之间还缺乏有效沟通与完善的协调机制,导致信息的传递效率大大降低,给最终的应急处理效果带来了影响。因此,应急水质监测一定要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展开正确处理,根据事故现场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有力解决方案,采取有效手段,这样可以更好地查明污染状况,掌握污染范围与程度,减轻危害,保障社会群众的人身安全。即便如此,我国在应急水质监测方面仍然存在问题,所使用的水质监测仪器只能分辨出常规污染物,无法快速、准确地判断出污染物的性质,再加上监测站点的配置与供应物质不足,且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也不达标,致使水质监测工作的质量大大降低,难以获取准确数据,给后续工作造成了影响[1]。此外,站在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角度来讲,其需要系统的响应,所涉及的范围也非常广,既包括各层面与各部门,也包含着工作人员、先进设备与技术等等,为的是做好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理工作,把危害降到最低。但是,我国对于水污染事故的应急系统建设还处在起步阶段,存在着信息反馈不及时、数据准确程度等问题,若不及时处理,将会错过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最佳处理时期,加剧了人员伤亡程度与财产损失,阻碍了社会发展。
二、应急预案建议
(一)移交经济手段制约污水排放
据研究表明,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危害性极高,若处理不好,会威胁到人类的身体健康,给当地经济造成巨大损失,并且还会直接影响到社会的稳定性,不利于生态环境的安全。因此,如何更好地解决突发性水污染事故成为了社会关注的重点,相关部门一定要制定出有效的应急处置方案与应急技术保障措施,最大程度降低事故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保障群众的人身安全与社会的经济收益。另外,早在1979年,我国就开始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确定出了排污收费制度,直到1982年,我国才颁布《征收排污费暂行办法》,即便如此,排污收费仍然是我国使用范围最广的一种环境保护经济手段,目的是防止肆意排污情况的出现,保护环境。但是,西部地区对于危险废物、生活垃圾、生活废水以及流动性资源没有采取收费措施,导致这些污染资源的排放量越来越多,危害程度也越来越大[2]。
(二)建立健全应急反应体系
与一般环境污染相比,突发性环境污染的排放方式和途径比较广,其在出现之前没有任何征兆,而是突然发生的,并且来势凶猛,会在短时间内排放大量污染物,给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影响群众的正常生活。针对此情况,相关部门一定要发挥出自身作用,提前做好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预防工作,制定出合理应急方案与应急监测,并积极引进先进处理处置技术,给工作人员提供有力参考依据,当突发性污染事故发生时能够第一时间解决,从根源上遏制事故的蔓延,达成目的。
(三)经济高效应急处置技术研究
随着新时期的推进,各类先进技术在社会上逐渐出现,给各行业提供了便利,加快了发展速度。生态环境部门、生态环境监测站也不例外,在应对突发性水污染事故上,除了要做好污染物的排放指导工作,降低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发生的风险,还需积极探索经济高效的应急处置技术。目前,相关部门所使用的水污染应急处理与治理技术人仍然是以物理、化学方法为主,这方面的理论实践经验也比较成熟。但此方法处理成本较高,且化学法还有造成二次污染的概率。在传统的处理方法外,还可以结合生物处理技术。例如若自来水厂的饮用水源被污染,可采取三级处理措施:首先,在取水口至水厂应实施活性炭吸附法,简单快速的吸附有害物质;其次,在二级处理方法中,可实施强化混凝,需根据污染情况合理调整混凝体用量;在三级处理中,需应用活性炭过滤、加氯消毒、紫外线消毒、膜滤、磁化等多样化方法;与此同时,还应在备用水源地尽快铺设应急供水管道
[3]。此外,若以上方法存在污染控制效果不佳的情况可配合应用生物技术手段处理。化学、物理方法具有便捷性,反应迅速,可以被有效应用于应急处置中,而生物方法反应比较缓慢,可将其作为辅助手段应用。
(四)应急处置各部门间的沟通协调
在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处理中,参与此工作的部门单位主要包括环保、水利、交通、公安、消防、城建以及海事局等等,需要各部门之间相互协调、相互沟通,一旦缺少此环节,便会延缓处理进程,造成不必要的损失,降低收入[4]。因此,各部门之间一定要加强交流,明确出各自义务与所承担的责任,并充分利用所有资源,提高应急处置的效率,达到事半功倍效果。
(五)公众性宣传教育
人民群众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直接受害者,影响了身体健康。这时,需要相关部门大力宣传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危害,让人民群众有一个全面了解,由此提高自身素质,发挥自身价值,帮助相关部门开展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理工作,从源头上防止此类事故的出现,如此一来,既能让生态系统实现稳定运转,也能提高社会环境的安全性,推动发展。
结语:综上所述,水污染具有突发性、不确定性特点,将会给自然环境带来较大污染,甚至会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损害。基于此,为进一步加强对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防范能力,如要通过多途径予以改进,包括经济手段、健全应急反应体系、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同时还要重视公众性教育。不仅如此,相关部门还应定期组织“实战演练”,检验应急预案是否具有较强的防范能力。总而言之,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在未来发展中“时刻准备着”,持续提升对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预防能力。
参考文献
[1]陈鼎豪,郑文丽,王骥,林兴周,冯立师,陈思莉,虢清伟.简化一维水质模型在突发水污染事故模拟预测中的应用[J].环境工程学报,2021,15(10):3199-3203
[2]黄羽,邹兵兵,何调林,郑欢,熊文.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水污染事故应急防控体系构建研究[J].广东化工,2021,48(10):119-123+141.
[3]焦晓蕊,刘志.环境资源法视域下突发性水污染事故追责体系构建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20,45(07):48-52.
[4]张影,郑雪,李海圆,李金泽,王晶.秦皇岛水源地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危害研究[J].水利规划与设计,2020(05):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