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四史”教育路径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8
/ 2

高校大学生“四史”教育路径探究

徐冬梅,赵宏格,王逸文

沈阳药科大学   辽宁沈阳  110016

摘要:大学生四史教育是一个需要多度探究、多层面参与的综合性问题。本文通过对高校大学生四史教育路径现状的研究,深入阐析当前高等学校范围内大学生四史教育路径方面存在的问题,借以提出更加有针对性的教育路径修复、优化甚至重建的政策建议。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灵魂和血脉,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蕴藏在历史中的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体现了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反映了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同时,它也给人们力量,启迪革新与创造,帮助人类社会应对众多挑战。高等教育本身就是中华文化发展的产物,大学更是国家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源泉。在大学生中广泛地开展“四史”教育,从历史中汲取文化涵养和前进力量,是高等教育的重要课题。

当前高校大学生四史教育存在问题

)思政课课堂教学吸引力不足

    课堂教学是从理论上引导学生认知知识、应用知识的首要实践方式。当前高校都十分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作用的发挥,积极实现“四史”教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机结合。但是,根据调查,笔者发现部分高校在进行“四史”教育时,仍采取传统的“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主要采用“期末考试”的方式来检验价值观教育的成效。让原本感知和认知,变成了纯粹的“考”。在这种“应试”的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广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是被动的,是被分数吸引的,而难以将所学内容内化于心。

四史教育方法互不衔接,缺乏系统性

目前各高校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党团活动、各种学生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进行“四史”教育,尤其以课堂教学、文化活动为主。就单个活动而言,开展得有声有色,也很能吸引学生。但各种活动之间互不衔接、缺乏系统性,降低了教育实效。尤其是开展的各类活动与课堂教学的内容,由于缺乏统筹,没有实现对接,没有形成教育合力,也就没有形成行之有效的“四史”教育路径。

高校大学生四史教育路径选择

) 路径依赖理论

    研究高校“四史”教育路径问题,我们必须提及“路径依赖理论”。路径依赖,即一旦进入某一路径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如果某人做了某种选择,就好比走上了一条不可逆的道路,惯性的力量会使他的选择不断自我强化,并让你很难改变。路径依赖理论是道格拉斯·诺斯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将理论研究拓展到社会制度变迁领域,从而建立起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理论。路径依赖理论认为,一切选择都与历史上的选择或是原有的观念密切相关。人们往往会按照业已形成的观念进行选择。如果路径轨道处于错误状态,就会沿着错误路径一路走下去,甚至会被锁定在某种无效率的状态之下。此种状态下,如果没有外部变量的引入,没有更优化的路径带来的外部效应,单靠事物本身力量很难扭转原有路径方向。

)高校大学生四史教育路径优化框架


如下图所示,笔者设计了如下的高校大学生“四史”教育路径框架。

图一:高校大学生“四史”教育路径优化图

实现高校大学生四史教育路径优化的政策建议

    有了良性的路径轨道,下一步就是“护路工作”了,也即采取有效的措施优化路径轨道上各个环节的实施,保证其有效地发挥作用。

)话语者要自信

虽然社会上这样那样的问题客观存在,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我们党为人民所做的贡献和自身净化所做的努力。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到党史学习教育都是我们党在自我净化方面所做的努力,并且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实效。特别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显示得淋漓尽致。所以,高校进行“四史”教育,要积极给予话语者恰当的话语权,提升话语者能力,构建顺畅的话语体系。教育主体要对“四史”有充分的掌握和完全的自信。尤其是包括思政课教师和主管德育工作的教辅人员在内的话语者,他们是否相信共产主义,是否坚定“四个自信”,将影响整个高校大学生“四史”教育的进程。高校应从系统外请外援,请“那些有能力的话语者”进行课堂教学、专题讲座,给思政课教师做针对性辅导,提升话语者能力。

)融入课堂教学灵活

高校大学生“四史”教育融入课堂教学要灵活多样,既要有稳定的、精彩的、连续性的内容,又要紧跟时代的发展和大学生自身思想实际的发展。青年学生作为充满理想、活力和热情的优秀群体,对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反应快速,对党中央所提出的必须共同遵守的价值目标和行为规范容易接受。因此,高校应坚持把“两课”作为大学生“四史”教育的主阵地,集中力量,抢占先机,将“四史”巧妙融入课堂教学,润物细无声,紧紧抓住学生关注问题。另外,还应灵活开展国防宣传教育,把学生的军事课作为切入点,按照中央的文件规定和军训教学大纲要求配备专职老师、足够的经费和保证时间,在军事课中融入“四史”教育,让学生在受到国防教育、拓展国防领域知识的同时学习“四史”,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三)融入校园文化要“鲜活”

在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高校应密切结合四史教育,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任务,努力塑造新鲜活泛的校园文化。举办教师讲坛活动,借以增加学生与老师的接触和交流,让广大同学们能够分享老师的人生经历,品味老师的人生感悟,让同学们能够在活动中汲取到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从而能够引发学生对自己人生的深刻思考,更能够明确自己未来的奋斗方向。

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

细致地营造适时的校园文化氛围,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也非常重要。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往往就是那些具体鲜活的人和事更能触动心灵引人上进毛泽东同志曾说过,典型本身就是一种政治力量正确的大道理凌空蹈虚,要让工众感同身受,身教重于言传,具体强于抽象,一个榜样胜过书上二十条教诲1所以高校在四史教育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融入榜样的力量着力引导学生心有榜样,学习英雄人物、先进人物、美好事物,在学习中养成好的思想品德追求。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通过校园广播、校报、校园网、微信平台等各种载体,大力宣传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宣传身边的名师、道德楷模等优秀人物的突出事迹,激励他们向先进学习,达到见贤思齐的效果。

引导个体自我教育

在各种举措的进行中,要特别注意引导个体的自我教育。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决定了教育效果是否能够实现,教育目标是否能够达到。“如果不承认自我塑造、自我教育、自我创造这种自我发展的人格活动能力,教育则无从成立,多么有名的教师,多好的教育方案,下多大功夫也终归徒劳。”2所以,要充分调动广大学生学习“四史”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多思考、多自省逐渐将“四史”内化于心,形成正向反馈,构建起“四史”学习教育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人民日报评论员.用好榜样的力量[N].人民日报,2013-8-9.

【2】【日】小原国芳.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350.

基金项目 :2020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高校思政专项)

课题名称:建党百年视阈下高校大学生“四史”学习教育研究

课题编号:L20BSZ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