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价值及养成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8
/ 2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价值及养成策略

于秀杰

(大连科技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辽宁 大连 116000)

摘要:国家发展到任何时期,都会高度重视高校人才的培养标准,大学是为国家培养优质人才的摇篮,因此大学生也应当关注自身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新时代下,大学生的劳动教育不仅具有时代价值,同时也能够体现课程改革的意志,因此,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当以培养学生劳动核心素养为主,让学生健全体魄,启迪心灵。本文作者就从不同角度详细阐述的新时代下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具体价值和培养措施,希望能够为相关教师带来帮助。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价值及养成策略

引言:

自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国家教育发展事业,在新时代下育人标准也在发生不断变化,大学教育也应当通过改变育人标准,创新育人体系等的形式,促进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养成。开展劳动教育,也要从新任务,新课题等多角度入手,将劳动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

一、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价值分析

(一)能够符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实现的要求

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为广大中华儿女鼓舞士气,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路上,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应当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靠劳动创造财富,促进祖国的不断发展。华夏大地上的各个高校也应当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发展制度,紧密结合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将劳动教育始终放在发展的第一位,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使每个学生有担当,有意识,借助自己的劳动品质,不断创造更多成就。高校学生毕业之后要走向工作岗位,参与社会建设,因此,具备一定的劳动素养也已经成为社会行业对人才需求的基本标准之一。

(二)能够满足教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

任何时期,教育都应当与生产劳动互相结合,这一理念符合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核心要求。因此,在高校开展劳动教育时,也应当本着理论与实践互相结合的形式,避免劳动教育被弱化,被淡化,被边缘化,如果学生不爱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那么在将来都要工作中也难以形成较高的职业素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劳动增强智力,用劳动开创成果,是高校培养人才的主要目标。高校学生不仅要关注自己的知识培养,同时也要积极参与各种劳动实践活动,真正将自己培养成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能够有效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

立德树人理念是国家各级各类院校教育工作者所要坚持的根本理念。在劳动教育中,教育者不仅会让受教育者体会到劳动精神,培养劳动内涵,同时还能够借助德育教育,思政教育,使学习者培养责任感,形成荣辱感,养成各种劳动习惯。劳动教育和思政教育互相融合更能符合新时代大学生成长与成才的标准。只有让每一个大学生学会在劳动中增长见识,在劳动中培养奋斗精神,才能够达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养成的策略

(一)不断培育和渗透劳动价值观

做好大学生劳动教育的主要核心是能够让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和受教育者意识到劳动价值的重要性,如果把劳动素质与社会主义劳动者互相结合,才能够让学生形成统一思想,并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因此在道德层面,高校就应当建立大劳动观,大教育观,时刻为学生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学生把劳动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互相融合。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的相关论述,高校也应当开展1234的学习精神,即始终围绕弘扬劳动精神这一个核心,不断端正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两种态度,借助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始终践行三项劳动行为,每一个大学生还应当了解到四个基本道理,分别是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共同学习,并且在日常劳动教育中,也应当锤炼学生的品质,让学生积极踊跃参与各种各样的劳动活动。

(二)打造属于高效特色的课程内容

劳动教育的开展离不开课程体系的构建,如果高校管理者能够把劳动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课程,通过引进教材,创新形式,明确目标等方法,就可以打造出属于高校特有的劳动教育课程。每一个院系也应当把劳动教育作为公共必修课,使学生意识到参与劳动的重要性。劳动教育过程也应当与学科专业学习,创业创新教育和思政教育深度融合,让学生认识到劳动教育能够对社会发展所起到的关键性力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创造性劳动,使学生能够完善劳动知识体系。组织学生开展劳动活动时,教育者也应当紧密结合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拓展性等的相关原则,使学生能够在劳动中增强体验,拓展视野,发展智力,习得本领并享受成果。

(三)打造校内校外劳动教育基地

高校大学生参与劳动教育不仅仅是在学校内,同时也应当与社会构建连接。高校管理者可以与社会各个企业或志愿组织形成联系,积极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通过参与社会志愿服务,感受到劳动实践活动无处不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也应当探索如何更好地开展劳动教育,使学生能够在劳动教育中获得更多的实践经验,从而实现育人目标。例如,一些高校正在探索传统劳动和现代劳动的互相结合,体力劳动和智力劳动和互相结合,专业劳动与日常劳动的紧密结合。例如,学生除了在校内要完成校园劳动,还应当在家庭中承担一定的家务劳动,树立家庭责任意识。另外,每个学期学生都要参与一定的创新创业活动或者志愿活动,这些活动的参与情况也会与学分以及成绩直接挂钩。

(四)积极发挥社会各界人士的力量

对高校大学生开展劳动教育不仅仅是高校教育工作者的主要责任,是同时也离不开社会人群以及家庭的关注,从政策层面,地方教育部也应当对高校劳动教育通过立法保障,加强监督等的形式,使每一个高校都能够重视劳动教育。然后社会各界人士也应当为高校大学生的劳动参与提供更多的便利,例如基础便利,环境便利,设施便利等。学校也应当与家庭形成教育合力,鼓励家长多多带领学生参与各种劳动活动,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持续沐浴在良好的劳动教育氛围中。

总结:

综上所述,新时代下对教育有着新的要求,高校在培养大学生的过程中也应当始终坚持劳动育人的原则,只有让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信念,有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人才,才能够为学生将来的深度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也才能让整个社会形成崇尚劳动,热爱劳动的高尚风气。

参考文献:

[1]罗元,肖慧.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价值意蕴[J].智库时代,2021(10):145-146.

[2]杨静,杜梦红.高校开展大学生劳动教育的价值分析[J].现代交际,2021(11):121-123.

[3]闫慧兰.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J].神州,2021(23):111-112.

作者简介:于秀杰(1979.08-),女,汉族。辽宁大连人,哲学硕士,大连科技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科技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