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农业实现碳中和的主要途径及建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8
/ 2

黑龙江省农业实现碳中和的主要途径及建议

柴琳,李乐,杨剑桥,冀芳钰

黑龙江大学

摘要: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和任务。推进农业降碳固碳,提高农业碳汇开发能力,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现高质量、低碳、绿色综合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黑龙江省农业减排和固碳面临的挑战:绿色低碳技术能力不足制约了农业减排和增产增效的发展;农业结构调整压缩了农业减排和固碳的空间;小农户增加了农业绿色低碳转型的难度,以及如何调整的相关举措,为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而努力。

关键词:碳中和;固碳减排;农业现代化

碳排放对人类的影响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环境问题,而是一个复杂的政治、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全球气候正在发生以变暖为特征的重大变化。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五次评估报告显示,到21世纪末,全球平均地表温度预计将比过去20年上升0.3至4.8℃。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为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增加。中国的农业来源温室气体排放占全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17%。

黑龙江省年粮食产量750亿公斤,粮食作物播种面积0.1446亿公顷,总产量、贸易量和转移量居全国首位。同时,黑龙江省也是我国农业碳排放的重点关注地区。此外,黑龙江省化肥用量大、水资源灌溉量大、生产投入成本高、环境承载力强等问题日益突出。为此,本文在了解黑龙江省农业碳中和现状的基础上,阐明了农业碳中和的主要途径,全面分析了农业碳中和所面临的利弊,提出了实现农业碳中和的几点建议,为促进绿色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为黑龙江省农业低碳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为我国早日实现碳中和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一.黑龙江省农业实现碳中和以及绿色农业转型的必要性

绿色转型是优质农业发展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涵,以绿色农业发展为主要目标的低碳农业战略被列入“十四五”期间的重要任务,进一步强化了农业减排和减少外汇的重要性。国务院发布《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十四五”规划》,明确指出农业作为生态产业,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必须重视碳减排和固碳,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新阶段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生产模式;农业和农村部、发改委、科技部等部委联合发布了《国家“十四五”绿色农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绿色农业发展和碳减排固存的目标要求。并提出了构建绿色低碳农业产业链、高附加值利用农业废弃物资源产业化、支持绿色农业发展的具体任务。

农业独特的产业特征使农业成为碳排放的具体来源之一,是产生碳汇的重要产业之一。目前,在中国推进碳达峰和碳中和的背景下,无论是从国家高水平设计、中长期规划部署、生态政策体系、产业发展布局还是科技支撑能力、设备硬件条件等方面。以绿色农业发展为主要切入点,为农业减排和固碳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有利条件。为了促进农业减排和固碳,我们不仅要尽一切努力减少排放,还要采取一系列农业减排措施来支持碳峰,但也要努力提高汇率,探索符合现代发展要求的农业增产途径,为碳中和服务。

二.黑龙江省农业实现碳中和的主要路径

(一)改善土壤质量

包括水稻和玉米秸秆全还田、旱地作物合理轮作、保护性耕作、少免耕、水稻和旱地作物控制施肥、有机肥施用、配方施肥、土壤改良、土壤修复等。采用人工草场和牧草平衡等措施,减少土壤有机质的消耗,增加土壤有机质的来源,改善土壤环境,从而提高土壤有机质的容量;通过改善农田和草地的有机质,使农田从碳源向碳汇转化,可以提高温室气体的吸收和二氧化碳的固定能力;根据目前国际上的测量要求,除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外,我国农田和草地的固碳量分别为1.2亿吨和4.9亿吨二氧化碳。

(二)提高生产效率

种植低碳高产水稻品种,适当开发水稻旱直播区,控制甲烷排放,通过改变水管理模式,提高用水效率,控制甲烷排放,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减少一氧化氮排放。例如,对水稻使用间歇性浅水灌溉;改善动物健康,控制饲料消化率,控制肠道甲烷排放,提高畜禽废弃物利用率和利用率,减少甲烷和一氧化氮排放,降低农业温室气体排放强度。通过使用新的低碳产品,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进一步减少。采用新型肥料(如缓释肥料)和先进的施肥技术,减少化肥用量,从而抑制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减少土壤二氧化碳和一氧化氮的排放,提高肥料利用效率。

(三)减少生产能耗

大力抓好农业生产和生活的节能减排。以节肥、节药、节水、节能为突破口,推进资源节约型农业技术应用,减少农业生产投入和能源消耗。对土壤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配方施肥,提倡施用有机肥。科学合理地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采用农业、物理和生物防治技术,减少农药的使用数量。推广节油、节电、节煤等农业机械和渔业机械技术,加快高耗能机械的报废升级,降低农业设备能耗。

(四)构建循环体系

在耕地生产规模上,通过水稻、玉米秸秆直接或压榨、种植与选育相结合(如种植青贮玉米、养牛、养羊)等措施,实现农田的循环;在产业规模上,通过种植业与水产养殖业、基质栽培(如食用菌栽培)相结合,实现生物量的多层、多层次利用;在区域范围内,通过种植、育种、添加等区域一体化,如种植青贮玉米、鲜玉米或常规玉米-畜牧-食品加工、鲜玉米加工或玉米须加工方式,实现不同行业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循环。

(五)推进可再生能源

黑龙江省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以燃料为补充,应加强天然沼气、生物燃料

等可再生能源的生产和秸秆等生物质资源的燃烧发电,以弥补生产和生活中使用的化石能源的排放。

三.黑龙江省农业实现碳中和的建议

(一)保护黑土地

东北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粮食产量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粮食产品率高,是粮食市场的重要供应来源,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保护黑土地高产优质农产品的生产功能,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长期以来,由于保护和投资不足,加上风蚀和水蚀,黑土壤层“越来越薄”,侵蚀沟的发育,土壤侵蚀越来越严重,进而导致耕地破碎等生态环境问题。河流淤积和洪水加剧。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黑土资源保护利用和轮休制度试点;通过提高主要农作物秸秆还田率,增加有机肥用量,减少化肥、农药用量,在干旱地区进行深松轮作准备,轮作与其他措施相结合的稻田耕作和轮作,农业机械一体化,基础技术建设,从生物农药的研发等方面,保护和合理利用黑土、大熊猫耕地,不断提高耕地质量,培育土壤,提高土壤碳汇潜力。

(二)制定科学计划

在保证绝对粮食安全和国家粮食配给的前提下,根据黑龙江省目前农业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预测未来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的趋势和高峰期,估算固碳减排的潜力和成本,并提出了适合黑龙江省各农业领域碳中和和目标定位的具体技术途径和方法。

(三)加大科技投入

黑龙江省重点科技项目、重点研发项目等重大项目设立专项开展农业碳中和研究。重点解决制约黑龙江省农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如提高作物质量和效益、分蘖施肥、秸秆循环利用和有机废弃物资源利用;打造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固碳减排关键技术,发展现代农业、规模养殖、优质仓储、高效运输等关键环节的节能机械设备;整合固碳减排技术模式,在不同村镇、合作社、企业等农业主体开展示范推广工作。

(四)完善相关法律

尽快制定和颁布黑龙江省农业碳中和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建立低碳农业生产管理体系,通过法制化、制度化、标准化,确保黑龙江省农业碳中和各方面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孟军,范婷婷.黑龙江省农业碳排放动态变化影响因素分析[J].生态经济,2020,36(12):34-39.

【2】陈红,王浩坤,秦帅.农业碳排放的脱钩效应及驱动因素分析——以黑龙江省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9,39(17):247-252.

基金项目:黑龙江大学省级一般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黑龙江省农业低碳化发展模式 的途径及建议S20221021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