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1+1”作业设计模式的校本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7
/ 2

“双减”背景下“1+1”作业设计模式的校本实践

潘斌

福州外国语学校  福建福州 350007

摘 要:随着“双减”政策的出台,学生的作业压力相对减轻,教育也逐渐回归本质,向健康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初中语文作业的设计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一方面,要确保“双减”政策的实施,避免给学生造成作业负担;另一方面,在初中这个重要的过渡阶段,要保证教学效率,帮助学生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思维,在传统作业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优化和升级,设计出更高效的语文作业。本文以“双减”背景下“1+1”作业设计模式的校本实践为例,提出一些策略供分析和借鉴。

关键词:双减;作业设计;校本实践;初中语文

在当前的双减政策下,中国教师需要融入更多的探究性校本作业设置,引导学生学习和了解相关课程知识,减少原有校本作业中机械而繁琐的工作量,充分调动学生完成校本作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了切合“双减”要求,现提出学生的作业负担明显减轻,教学质量稳定提升的“减负增效”措施,初步形成“1+1”的作业设计模式。

一、双减政策背景下校本作业设计的重要性

中国中小学双减政策的逐步深化对初中语文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初中语文作为一门重点学科在校本作业设计中应进行优化以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结合双减政策理念的引导优化校本作业设计使学生调动学习积极性完成作业。在优化校本作业的过程中防止作业内容的重复和机械使学生在有趣、灵活的作业安排中积极探索和应用知识。完成作业任务不仅能收获知识巩固语文知识还能使学生在积极快乐的实践探索中内化知识提高知识应用水平真正实现快乐学习、快乐作业、快乐成长的目标。在双减政策下初中校本作业设计以学生为主体学习巩固知识完成作业任务有效提高了初中生完成语文作业的质量和效率贯彻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二、初中语文校本作业设计现状

(一)校本作业设计形式单一

一般来说,初中的校本作业设计与小学的校本作业设计有很大的差异。具体而言,小学校本作业的设计有许多新颖的元素。然而,为了应对中考压力,在初中校本作业的设计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加入更多的课程知识,巩固内容。因此,初中校本作业的设计形式比较简单,包括大量重复的习题内容。校本作业多以试卷或课后习题的形式呈现,缺乏生动有趣的学习指导元素,不能激发学生参与校本作业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久而久之,也会让学生对语文相关科目的学习产生反感。

(二)校本作业评价机制不完善

在当前初中校本作业的设计过程中,教师还没有形成成熟、完善的评价机制。具体而言,我国教师没有将个性化评价内容融入初中校本作业设置中,教学过程中缺乏过程评价。教师通常采用优秀、中等、差的评价模式相结合的方式来评价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而不是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评价,并引导学生纠正相应的问题。总的来说,在建立现行初中作业校本评价机制的过程中,教师没有采取差异化、分级的评价措施,不能起到激励学生教学的作用。

三、“双减背景下1+1作业设计模式校本实践的实施策略

(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不同的作业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最原始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当今时代的需要。因此,教师想要更好地提高校本作业的效果,就不能忽视每个学生之间的差异。需要对学生进行更深入、更细微的观察,明确每个学生擅长的方面,以其熟练程度为出发点,整合语文知识,进行校本作业的差异化设计。例如,在学习散文的时候,老师可以给画画比较好的学生在课后布置校本作业。擅长画画的学生可以在散文中画出场景,擅长写作的学生可以拓展散文,甚至擅长唱歌的学生也可以唱出散文。

除了从学生熟练程度的角度划分不同的校本作业外,课堂在布置作业时也需要设置不同难度梯度的作业,以保证班级中每个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训练,提高班级整体水平。

(二)为学生设置实践性作业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也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设置校本作业时,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也是对校本作业实践性的提高。初中是学生锻炼这一能力的关键时期,所以教师需要关注这一能力的提高。在设置校本作业时,可以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也可以以单人询问的形式进行。

例如,在研究鲁迅的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我们可以给学生设置一些探索性的作业,比如收集鲁迅的资料,查清文章的写作背景。当学生完成作业后,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成绩。在展示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互相补充。整个过程有效锻炼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帮助学生积累了相关课外知识,有效提高了校本作业的实践性。

(三)增强作业设计的新颖性

初中生好奇心强,教师有必要对作业内容进行创新,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欲望,使学生在考试的过程中得到提高。例如,教育部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写作课就是"写作的人要把握特点"。一般来说,老师会安排描写人物的作文来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为了使作业更加新颖有趣

,教师可以参考美术课上的"写生"方式,组织学生开展集中观察活动,观察操场上师生的特点,选取认为特点最突出的进行写作。这种方式给学生创造了情境,锻炼了他们的观察能力,让学生时刻保持对其他老师和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更好地完成作业。

(四)开展激励性评价

激发和保持学生对语文作业的兴趣,离不开老师的肯定和鼓励。想象一下,作业经常被批评和否定,自然很难有热情。教师需要进行鼓励性评价。一方面,要建立多维度的评价标准,如学习态度、思路方法、完成程度、创新思维等,从过程来评价作业,而不是简单的结果导向。通过肯定学生在一个或多个方面的实践,鼓励他们坚持不懈的努力。另一方面,当需要判断或纠正时,教师需要讨论问题,给出建设性的意见或建议,帮助学生提高回答技巧,而不是完全否定学生的作业。

(五)促进课后小组学习

为了提高作业的有效性,还需要改变学生"独自"完成作业的情况。通过安排需要多人完成的作业,让学生有机会在课后进行小组学习,在完成知识巩固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沟通与合作能力。如增加课后作业,如小组调查、综合实践活动、传统节日传承等,既可以改变作业方式,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后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计划、制定、组织、分享,提高学生的沟通、协调、互助能力。

(六)设计体验式作业,培养学生学习思维的发展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作业设计应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语文是一门涉及面很广的学科。教学中还有许多知识内容,如阅读理解、文言文分析、古诗背诵等。语文教材的内容主要是教授学生相关的语文知识,不断增加学生的语文知识量。因此,在布置家庭作业时,语文教师应该通过学生完成家庭作业,有意识地掌握学生的课堂学习。学生在写作业的时候,不仅要复习当天所学的相关知识,还要动脑思考,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在作业设计上,要注重实用性的观点,通过生活内容来设计,通过新颖有趣的作业内容来增加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效的作业可以使学生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增加知识储备。如果作业内容过于枯燥,学生就会对作业内容产生消极的态度,不利于教师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教师应该能够在丰富学生经验的基础上构建多样化的作业内容,设计作业内容。

结束语

作业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要将"减负增效"的要求落实到作业中,深刻把握减负增效对作业设计和布置的要求,从提高学生作业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优化作业设计,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和实践性,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质的提高,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彭怡.一切灵感源于生活积累——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生活化元素的渗透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130):73-74.

[2]曹津津.论有效减负,全面发展政策背景下的语文作业设计[J].中学语文,20223:72-73

[3]丁玉祥. 学生作业的现状、问题归因与科学管理提高作业有效性的举措[J] . 丁玉祥智慧名师工作室,2019 .

[4]刘璐. 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21.

[5]叶玲玲.基于新媒体的初中语文阅读作业设计探究[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9):25-27.

作者简介:潘斌(1981.08- ),福建福州,汉族,中学一级教师,学士,研究方向:生涯规划与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