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市城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广东省清远市 511500
摘要: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人车矛盾”不断加大,城市慢行交通建设变得更具紧迫性和必要性。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城市慢行交通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可行性建议,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慢行交通系统提供参考。
关键词:慢行系统;绿色出行;城市管理;道路交通。
引言
“慢行交通”是出行速度不大于15km/h的交通方式。慢行交通包括步行及非机动车交通(文中非机动车交通主要是自行车交通)。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交通拥堵等城市病不断加剧,低碳绿色出行方式的提倡以及健康中国行动的开展,慢行交通建设的必要性日渐凸显,改善城市慢行交通出行环境,提升市民生活品质势在必行。分析城市慢行交通建设存在哪些问题,如何建设好城市慢行交通系统,本文对我国城市慢行交通系统建设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探索性的思考与研究。
一、城市慢行交通系统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1.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
早期发展起来的城市交通特点是道路少且相对狭窄。随着快速城镇化,昔日的小城市快速变“大”,不断向外扩张,原先道路建设无法满足现阶段城市发展的需要。汽车保有量呈爆炸式增长,城市的道路容量更是捉襟见肘,特别是老城区,本就不宽的道路逐渐衍变为停车场,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以及交通需求。因此,城市的慢行系统建设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2.绿色、低碳交通体系建设的必然要求
国家一直在促进交通领域的节能减排,鼓励绿色出行。低碳理念的慢行交通则是实现交通领域绿色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加快城市交通发展模式转变,预防和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促进城市交通资源合理配置,倡导绿色出行。
3.道路规划与审批规范性要求
随着机动车量暴增式增长,机动车逐渐抢占道路大部分空间,行人和自行车的交通事故频发。继而,全国各省市出台政策对道路规划和审批工作要求:城市道路建设要优先保证步行和自行车出行。2016年5月后所有审批道路均要求建自行车道。
4.提升人们生活质量的必然要求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要求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推进建设城市慢跑步行道绿道,努力打造百姓身边“15分钟健身圈”。因此,建设慢行交通系统,是建设文明生态宜居城市、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必然要求。
二、当前城市慢行交通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现状慢行网络不成系统,慢行空间狭窄
路权的分配不合理,自行车道网络不成系统,旧城区很多道路未设自行车道或设置宽度过窄。道路交叉口未设置非机动车等待专区,自行车与机动车、行人在交叉口的抢道、共板冲突明显。自行车停车位供给总量不足,分布不均,缺乏独立公共自行车停车场。
2.慢行空间安全性、连续性和舒适性不足
部分路段路面质量差安全性不高、频繁被机动车占道连续性不够、缺乏休憩、绿化设施舒适性欠佳;人行道建设与管理混乱,人行道、盲道频频被机动车占用,建设流于形式;缺乏有特色的商业步行街区且未采用交通稳静化措施,人车混行,步行体验感较差。部分路口、出入口以及人行横道两端未设置缘石坡道。
3.慢行交通理念有待强化
城市慢行交通建设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在城市交通发展领域中依然处于弱势地位。随着机动车量的增加,城市“车本位”思想逐步增强,对慢行交通出行方式缺乏必要尊重,人、自行车、机动车出行矛盾增加。
4.慢行交通设施与周边建设空间缺乏联系
城市慢行交通设施建设未与周边建筑空间相联系,缺乏系统科学的整体规划。人行天桥等设施未与商业步行街或者周边商业综合体串联起来。且过街设施缺乏遮阳避雨、无障碍设计,慢行交通舒适度有待提高。
5.慢行交通设施建设滞后
已建道路建设大多只考虑到机动车增量、扩空间、增车道的问题,却忽视了自行车和行人的通行空间需求。缺少对慢行交通的需求考虑,因而造成人行过街设施、自行车停车场配置都比较少。部分公共交通换乘点缺少自行车车位预留空间,导致公共交通+自行车换乘模式无法推行,无法打通“最后一公里”。
三、加强慢行交通建设的建议
1.加快慢行交通领域的政策法规、标准规范的制定
逐步建立完善的城市慢行交通建设法律法规保障体系,制定慢行交通建设领域的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为慢行系统规划、设计和建设提供可靠的依据和政策保障。
2.科学编制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
政府组织编制慢行交通系统规划,引导慢行交通建设。规划要坚持以人为本、舒适多样、快慢分离、和谐共存、连续畅达、安全便捷的原则,充分考虑多方均衡利益,保障非机动车的道路通行权利,加强对道路横断面、非机动车停车位等设计指引,营造舒适、友好、连续的慢行空间。
要规划层次分明的慢行交通系统,结合城市重要功能区、综合公园、历史文化古村落和旅游景区等游憩兴趣点构建休闲功能的慢行线路,将慢行交通出行需求与休闲游憩相结合,构筑绿色休闲慢行廊道。
结合街道设计、已建道路横断面改造,完善优化街道空间,商业步行空间,构筑舒适、多样的步行活动空间。结合城市特色,如清远北江,构筑北江特色滨江慢行休闲廊道;沿飞霞山布设特色的环山步行、骑行道;沿历史街区打造历史文化特色的慢行步道。
3.以人为本,精细化设计与营造舒适、安全的慢行出行环境
在城市内部,结合沿街街道或商业步行街区设置舒适的休憩座椅、遮阳避雨设施等街道家具,并设置清晰明了的路线指示标牌,为行人提供便捷的出行向导。在交叉路口处做平坡处理,保障自行车骑行顺畅以及行人安全,将设计人性化、精细化理念深度融入到慢行空间舒适环境营造工作中来。
4.加强慢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建设,提高自行车出行比重。建设换乘枢纽,提高“公交+非机动车”、“公交+步行”的交通出行方式比重。在道路两侧设立自行车专用道及步行道,并尽可能连接成网,实现交通流的“机非分离”、“人车分离”,保障步行、自行车出行的安全。在步行区、人行道等空间提供休憩设施,沿街设置遮阳避雨设施,改善慢行交通环境。
沿休闲道就近设置自行车停车场,兼营自行车租赁业务。沿线可按一定间距设置环卫设施、照明设施、通讯工程设施、防火工程设施、和给排水工程设施以及供电工程设施等,完善慢行道两侧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
5.加强慢行交通配套服务设施建设
沿城市休闲慢行道设置驿站,根据驿站等级合理设定用地规模和建筑规模,为慢行道使用者提供休息、咨询、租赁、换乘等便民服务。
6.加强慢行交通系统管理
加强绿色出行宣传力度,提高交通执法力度,提升交通治理以及管理水平。同时,有关部门应切实担负起相关职责,加强街道管理,严禁乱设摊位、机动车停车位占用自行车道、人行道,采用管理手段保障慢行空间,引导各类交通各行其道,保证道路畅通。
7.加大对慢行系统建设的资金投入
政府应把慢行系统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每年应从城市建设资金提取一定比例资金用作慢行系统建设费,为城市慢行系统建设提供经济基础。
8.加强低碳、绿色出行宣传
应加强对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研究与宣传,增强居民对绿色交通出行便利及好处的认识。构建舒适的慢行出行环境,树立绿色出行理念,鼓励绿色低碳出行。引导居民“公交+步行”、“公交+非机动车”的出行方式,打通“最后一公里”。
四、结语
低碳、环保、绿色、健康逐渐成为人们的生活理念,舒适、宜居的城市建设目标也日益明确,实现可持续发展、碳达峰和碳中和等目标,发展慢行交通愈来愈具紧迫性和必然性。本文通过对城市慢行交通系统建设的探索性研究,呼吁对城市慢行交通建设的重视,为城市慢行系统建设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指导。
参考文献:
[1]汪广丰,浅议城市慢行系统规划建设,市政设施管理,2014年9月第3期;
[2]冯婉婷,基于低碳理念的慢行交通体系的构建[期刊论文]-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4(22);
[3]王肇飞等,大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策略研究,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