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文离散性可控的标准数字功率源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7
/ 2

报文离散性可控的标准数字功率源分析

叶跃华

广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510405

摘要:数字化电表逐渐推广,并使用数字功率源进行性能评判,但由于其存在输出报文随机的问题,导致检测结果无法适应行业标准。因此,需要对算法进行优化,保障标准数字功率源输出质量。本文提出一种新型算法,采用混沌映射的方式,对其进行应用,报文离散度的可控性有所增加,误差较小,可广泛应用到数字电能表检测之中。

关键词:报文离散性;可控性;数字功率源;数字化电表

引言:数字化电表功率计算准确性会影响电能交易市场的公平性,为保障电表性能良好,使用标准数字功率源进行验证。但在应用过程中,可能出现报文数据丢失问题,离散性的控制能力比较弱。因此,亟需一种新型报文离散性可控算法,减少验算过程中的数据丢包问题,提高功率源数字计算的准确度,将离散值降至200ns以内。

1报文数据算法

传统的数据算法通过逻辑边长的方式,在FPGA内部生成随机序列,实现对报文数据丢失问题的控制,该算法使用RS触发器作为竞争的基本单元,并依据瞬时电平和内部噪音进行数据输出。在算法系统内部电路关联,存在竞争风险,使得FPGA状态不可控,概率分布系数大于0.3,无法保障随机性良好。

因此,针对报文数据丢失问题,采用混沌映射的方式进行随机算法序列生成,采用等概率无记忆信源进行数据生成。通过在内部安装循环计时器,设置区间(0-255),随机控制指令传递到计时器后,可记录并提取数值,将其作为序列生成基本依据。生成数据选取种子,设定其频率为60MHz,循环时间为170ms,根据种子进行随机序列的生成。该算法机理以FPGA特性为基础,当出现误码问题时,也不会进入到循环状态,且生成的随机数据具有可控性,熵值较大[1]

2标准数字功率源系统设计

2.1数字功率源结构

   配置以太网芯片进行序列的输出,将FPGA阵列作为基础,采用RMII接口进行数据的输出,可以有效控制验算时报文的离散度符合要求。按照标准数字功率源的结构,将其分为主控、计时模块、以太网光口、脉冲输出模块、串口等,串口主要发挥串口配置命令的作用,计时模块则采用分频计时的方式,以太网主要负责数据传递,均以主控阵列为核心进行数据验算。标准数字功率源串口配置使用EP4CE17C8作为主控芯片,通信媒介则选择应用ES336,实现芯片与控制界面的连接,为保障计时模块运行过程中具备实时测量的功能,使用参数为50MHz的温补晶振,可获取离散度信息,且与以太网通信之间具有良好的兼容性。RMII接口传输数据的速率可以达到100Mbps,可以降低报文数据发布的误差值,提高可控性。

2.2以太网接口设计

以太网接口芯片使用RMII接口,其具备一定的初始化功能,并支持PHY与主控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该接口的通信模式如图1内容所示:

图 1 RMII通信接口模式

在使用上述接口模式的过程中,使用并行线路支持数据的传输,两条信号链路分别为RXD、TXD。控制时钟选择应用CLK,该元件具有良好的上升效果,且频率值在50MHz上下。设计数字功率源内的通信数据传输模式为高位至低位的传输模式,FPGA则采用相反的数据传输模式,主控芯片在获取波束信息后,需要进行赋值后,方可传输到RMII接口位置。使能信号的接收与发送则依靠TX、RX实现,为保障数据可以直接传输到TXD链路中,则需要预先将使能信号传输模块拉低,在完成数据传输过程中上升。将数据线连接到MDIO接口之中,可对芯片进行初始化处理,为数据的稳定传输提供保障[2]

3报文离散性可控效能验证

目前,国内外并未制定数字化溯源的功能验证标准,对其效能进行验证需要采用依据电能表的检测项目规范,将其作为参考进行指标设计,从而实现对离散性及功能的验证,具体数字量功能验证的内容如下:

3.1数字量验证平台

参考数字化电能表的相关规范,其中包括《计量合并单元测试技术条件》、《交流电测量设备:数字化电能表》等文件标准,进行了数字量验证平台的建设,作为数字量检验的基础依据。验证平台在流程上从数字功率源中发布SV报文,将其传输到硬件解码系统内,随后将检测的结果传递到上位机进行展示。

数字量验证平台将数字功率源与以太网连接在一起,发挥将报文输入到硬件装置中的作用,芯片可判断接收信号是否出现中断情况,从而反馈丢包数据,并在上位机上展示最终的数据传输结果。离散值的记录依据高频时钟,片选信号出现下降后,可对报文发布时间及离散值进行展示。数据传输接口的随机度在20ns左右。

3.2数据丢包测试

依据验证平台进行报文的离散性检验,将10min内采集的数据作为基础进行测试,设置丢包率分别为1/s、5/s、10/s,对最终的数值进行统计。平台验证最终丢包结果采用相关系数和显著性进行评价,具体验证数值如表2内容所示:

表 1 丢包数验证结果表

设定值(n/s)

显著性

相关系数

1

0.6474

-0.0299

5

0.7986

0.0587

10

0.9412

0.0268

根据表2中对丢包进行验证的结果表示,其相关系数和显著性均比较低,表明其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因此,采用累积丢包计算的方式,对不同时间比例下的丢包率进行分析,具体内容如图3所示。

图 2 累积丢包变化趋势图

对相关系数结果进行分析,设置不同的时间点,采用累积丢包计算的方式,其在数值上呈现出上涨的趋势(1/s、5/s与其一致)。因此,丢包累积数与时间呈正比例关系。在初始阶段条件下,并未出现丢包的情况,可采用正比例函数对其进行拟合计算,将拟合直线对最终的丢包数进行确认。最终结果表明,丢包概率具有一定的可控性。

3.3离散可控性测试

   对离散可控性进行测试,依据相关标准文件的要求,其离散值应在10us以内,方可满足数字电能表测量结果要求。同时,依据《计量用合并单元测试技术条件(通用)》中作为测试依据。依据平台设置报文离散值基础为250us,分别为对其进行加减计算,对最终结果进行验证,明确其误差值是否符合要求,具体内容如图4所示。

图 3 报文发布时间离散测量验证图

以250us为基础进行离散值误差验证,其最终的误差值应控制在200us以内。依据图4中的测量内容,设定测试时间持续10min,对最终过度误差数据进行记录,其最终误差值结果如表5内容所示。

表 2 离散测量误差结果表

设定值(us)

最大误差

最小误差

250±0.2

0.18

-0.16

250±0.4

0.16

-0.13

250±1

0.08

-0.05

250±5

0.14

-0.14

根据相关文件中对离散值误差要求,采用上述的设定值进行计算,最终结果显示,最大误差值在20ns以内,且在设定值上为1us,满足在3us以下的要求。因此,在标准数据源设计过程中,使用此方法进行验证可有效提高报文离散性的可控程度,效果良好。

结论:综上所述,离散性可控的标准数字功率源应用以以太网芯片为基础,采用混沌映射生成随机序列对其进行验算,有效避免了数据丢包问题的产生,并且计算过程中的离散值误差控制在200ns以内,满足数字化电能表性能试验的基本要求。因此,该技术可在数字化电能表效验中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唐维尧,白铁男,谭海波,等.贵州省GNSS/MET水汽报文自动化处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中低纬山地气象,2022,46(03):122-125.

[2]李姿佳,李伟,邓鹏.基于北斗短报文的水下试验数据海上快速回传技术应用[J].数字技术与应用,2022,40(06):6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