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市精神卫生中心 四川 广元 628000
【摘要】目的:研究优质心理护理对艾滋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4月-2022年2月期间,我院接收的艾滋病患者98例,均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49例;参照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行心理护理,观察两组护理结果。结果:实验组心理状态与生活质量均得到明显改善,比参照组存在优势,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艾滋病患者中,实施心理护理措施,能够提高生活质量,改变其精神面貌,临床价值显著。
【关键词】艾滋病;心理护理;生活质量;心理情绪
艾滋病由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病毒)引起,HIV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大量破坏CD4T淋巴细胞,使人体丧失免疫功能。此病具有传染性,患者生病后,心理压力加大,容易产生轻生念头[1]。本文以我院艾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心理护理在其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在2021年4月-2022年2月期间,抽取98例艾滋病患者,具体划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9例;参照组男患者28例,女患者21例,年龄27-67岁,平均年龄(47.23±0.51)岁;实验组男患者25例,女患者24例,年龄28-65岁,平均年龄(47.15±0.63)岁;对比两组基本资料,差异无意义(P>0.05),可对比。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自愿参与。
1.2方法
参照组展开常规护理干预,患者入院时热情接待,为其介绍医院环境,减轻患者陌生感,同时为其营造良好的病房环境,给予饮食指导等,让患者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为抵抗疾病奠定基础[2]。实验组以此为基础,开展心理护理,根据患者情况,制定针对的护理计划,主要措施为(1)健康宣讲:向艾滋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以视频或讲座的形式,向其宣传疾病知识,提升疾病认知,使其对发病原因、具体病症、治疗方式有充分了解;(2)心理疏导:护理人员要以亲切的态度与患者沟通,关注其心理波动情况,并给予有效的护理措施;对于情绪不稳定的患者,护理人员要引导其排解不良情绪,树立患者治疗信心,让其信任医护人员,从而提高配合度;尊重患者想法,通过交流,了解其真正需求,通过自身的行为获取患者认同[3],让其保持良好的心态,勇敢面对疾病;(3)定期评价患者护理成效,评价其心理状况,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护理方案,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以此改善其生活质量。
1.3观察指标
(1)生活质量:以我院自制量表评价,内容包括认知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情绪功能等,共100分,分数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2)心理情绪:运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每个量表20个项目,50分即焦虑临界点,54分即抑郁临界点,分数越高,负面情绪越严重。
1.4统计学分析
用SPSS 22.0处理数据,生活质量与心理状态行t检验,P<0.05,统计学存在意义。
2结果
2.1 生活质量
表1显示,护理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一致;护理后,实验组评分上升,与参照组差异显著(p<0.05)
表1: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
组别 | 例数 | 护理前 | 护理后 |
实验组 | 49 | 54.21±0.35 | 84.15±1.56 |
参照组 | 49 | 54.31±0.52 | 69.85±1.38 |
t | 1.1067 | 48.0606 | |
P | 0.2711 | 0.0000 |
2.2 负面情绪
见表2,两组护理前心理情绪无显著差异;护理后,实验组改善明显,与参照组比较,统计学显示意义(p<0.05)。
表2:两组心理状态对比( )
组别 | 例数 | SAS | SDS |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
实验组 | 49 | 52.65±1.58 | 23.42±1.84 | 56.27±1.46 | 26.54±1.39 |
参照组 | 49 | 52.63±1.62 | 32.12±1.95 | 56.58±1.69 | 36.91±1.82 |
t值 | 0.0618 | 22.7148 | 0.9716 | 31.6974 | |
P值 | 0.9508 | 0.0000 | 0.3337 | 0.0000 |
3讨论
艾滋病是一种传染性疾病,有艾滋病病毒引起,多发于青壮年,此病潜伏期很长,大概在8-10年,给人体免疫功能带来严重破坏,甚至威胁其生命安全。艾滋病传染途径主要有3种:母婴传播、性传播、血液传播,具有较高的致死率,给社会带来严重危害[4]。由于此病的特殊性,患者生病后,会产生严重的心理创伤,出现不安、抑郁等情绪,对生活失去信心,严重者还会自杀。多数艾滋病患者接受治疗时,承受着异样眼光,增加了其心理压力,产生自卑心理,不利于疾病的治疗。常规护理虽然在疾病、生活方面进行护理,但缺乏了患者的心理指导,无法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因此,对此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心理护理是在护理过程中,通过心理学计划影响患者心理活动,达到心理治疗的目的。它的应用,能够让医护人员明确患者情绪,通过有效的措施影响患者的认识与感受,从而改变其行为与心理状态[5],帮助其适应医院环境,为其创造有益于治疗的心理状态,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心理护理注重以人为本的原则,体现了人性化的护理理念,让患者感受到人文关怀。
本次研究中,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不仅稳定了其内心情绪,还改善了生活质量各项指标,研究数据显示,护理后,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上升,焦虑抑郁评分下降,且与参照组具有很大差距,由此可见,心理护理应用效果更为理想,其一定程度上拉近了护患关系,改善了医院护理质量。
综上所述,在艾滋病患者中使用心理护理,可以消除患者负面情绪,改善抑郁症状,此方法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杨茜,李雨昕,黄艳芳等.探讨延续护理对艾滋病患者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J].泸州医学院学报,2015,38(5):505-508.
[2]李丽梅.心理护理干预在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蛇志,2017,29(1):64-65.
[3]潘菊凤,姜萍,叶英等.艾滋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10):948-949.
[4]罗美玲,彭立明.关于艾滋病患者不同心理时期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的效果观察[J].医学信息,2014(14):419-419.
[5]张志兰.心理护理干预运用于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护理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27):245-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