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2
/ 2

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杨洁

(寿光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山东 潍坊  262700)

摘 要: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是我国乃至全世界的最终追求。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是必须的,但是经济的发展却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尤其在我国提出了“30,60”规划后,环境保护更是势在必行。

关键词:经济发展   环境保护   协调发展

  1. 序 言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第一次将生态文明建设列入总规划,充分表明了国家对生态发展的重视性[1]。早在上世纪中期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但是却是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导致整体环境质量变差,一年中蓝天白云的天数骤减。自然环境的恶化会反噬经济的发展,沙尘暴,冰雹,雾霾等恶劣天气不仅危及了人们的身体健康还减缓了经济发展速度。在意识到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后,国家也制定了一些列的政策法规,使得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加注重环境的保护。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国家又提出经济发展的中心要从速度增长型转变为质量发展型,注重经济的质量发展就要改变原有的粗放型的发展模式,转为环保型的经济增长模式。

  1. 生态环境的现状

所谓的生态环境通俗的讲就是与我们生活密不可分的自然资源以及生物体所形成的有机整体[2]。生态环境的好坏对于人类生存质量的好坏直接相关,生态环境好,空气就会很新鲜,极端气候也不会频繁发生,真正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反之则灾害天气频发,空气质量差,产生各种疾病。

虽然我国已经开展一些环境保护工作,也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环境污染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从整体来看,生态环境被破坏的情况仍很严峻。一方面很多企业为了效益并没有配套相应的除污净化设备,生产所产生的废水废气直接排到空气和河流以及下水道中,甚至排到几十米深的地底,造成了空气污染和土壤以及水源污染。有的企业购买了一些除污净化设备只是当摆设应付环保部门的检查,一旦检查过后设备闲置,继续排放废水废气;另一方面则体现在农业污染方面,农业污染主要是指农名使用化学肥料以及农药造成的污染。化学肥料使用后很容易造成土壤板结,还会杀死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造成土壤污染,使良田变成贫田。农药残留不仅会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也不利于我国农产品的出口贸易,同时还会对土壤总成污染,使土壤微环境遭到破坏。此外对于森林资源的破坏也比较严重,人们为了获取木材以及开荒造田将树木进行砍伐,没有节制的砍伐造成森林减少,地面植被被破坏,很容易造成土地沙化,遇到大雨天气也会造成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此外,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子产品更新换代很快,这就导致电子产品如家电,手机等电子污染的出现,同时很多城市夜晚的灯光也造成了一些声光污染。在处理这些污染问题时难度往往都比较大,甚至还会引发新的污染。

  1.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的意义

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实质就是要开展绿色循环经济,因此讨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的意义实际就是指绿色循环经济的意义。

2.1提升了资源的利用率

    绿色循环经济可以提升资源的利用率,减少废弃物的产生量,从而不会对环境造成负担。之前的经济发展模式时粗放式的,对于资源的利用是直线式的即资源—产品—排放(消耗),对于资源的利用率也不高。绿色循环经济则是倡导的资源的再利用或者是重复利用,让资源的利用率最大化,同时不会产生对环境有害的物质。

2.2 社会,环境与经济的协同发展

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为了发展而发展,对于人,物以及环境之间的关系而并没有进行综合考虑,也忽略了他们之间的联系,这就很容易造成资源浪费的情况。而绿色循环经济则更多的是遵循自然发展规律,使得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处在动态的平衡之中,只有这样经济才能发展的更好,真正做到有质量的经济发展。

2.3 将生产和消费做到可持续发展

传统的发展往往将生产和消费进行分离,这样也就导致了生产,消费,废弃的恶性循环[3]。绿色循环经济则是生产和消费的有机结合,这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发展模式中的恶性循环圈。绿色循环经济还可以有效化解我国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之间的矛盾。

  1.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措施

3.1加大法律法规执行力度

近几年来我国已经制定了一些了的法律法规如《环境保护法》,明确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这为保护环境提供了法律保障,避免了为了发展经济对于环境的破坏。但是在执行过程中部分地区还是出现了违背环境保护的行为,因此相关部门应加大执法力度,对于违法行为要进行严厉处罚,让企业明白破坏环境的代价,同时还要设立问责机制,追究区域负责人的相关责任。对于环保措施做的好的企业还可以开通环保绿色通道,相关优惠政策都向这些企业倾斜,此外,各地区也可以在总的法规下根据当地的发展情况制定环境保护规章制度,使得当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工作更加协调。

我国已经在一些大城市如上海,北京等地试行了垃圾分类,但在一些相对不发达地区垃圾分类并没有落到实处,导致有害和可回收垃圾混杂,这不仅破坏了环境也造成了垃圾处理的难度。各地政府部门应制定垃圾分类的制度,可效仿大城市的做法,变废为宝,打造循环经济。

3.2 加大并丰富宣传力度

经济发展的同时要大力宣传环境保护。我国从战略层面上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这是一项影响深远的战略。各级政府应加大宣传国家的政策,让民众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积极投身到环境保护工作中来,从减少用水量,不随地吐痰,少抽烟,垃圾分类等日常小事做起,众人拾柴火焰高,为保护环境做出应有的贡献。在新媒体的大环境下,相关职能部门也可以利用微信,微博,抖音等进行宣传。对于企业更要树立环保意识,减少废气废水的排放。

3.3 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政府应加大对环保技术的支持力度,大力扶持环保企业,为环境保护提供后备保障。环境保护不是光口头宣传就可以做到的,相关的资金支持,新型设备的引入都可以促进环保事业的顺利进行。通过政府宏观调控,加快企业转型,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落后产能要加快淘汰力度,倡导使用绿色能源,并给与行政补贴。

3.4 做好生态保护区的保护工作

生态景区可以为人们提供休闲与放松的地方,同时也可以让人们近距离的贴近大自然,让人们体验自然的美好。加大对生态景区的保护应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4],建立对于生态景区管理制度,防止人们对于景区内花草树木的破坏,已经遭到破坏的景区要及时的进行修复。“十四五”规划提出的生态环境保护主要体现在生态修复,环境改善以及环保科技创新等方面,按照规划要求做好环境保护工作,不断提升生态系统整体稳定性,大力提升资源使用效率。

3.5 环境监测方式方法要完善

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还需要又完善科学的监测手段。开展这项工作需要收集和汇总日常的环境数据,将这些数据导入数据库,并通过相应的分析软件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以数据为基础为后期要开展的工作提供依据和对比。环境监测的手段要科学,监测的管理结构要不断的改进和优化,避免一套监测多年不变的现象发生[5]。科学合理的环境监测手段还可以及时的发现企业隐匿的排污行为,将监测的企业节能减排的数据纳入数据库,坚决避免为了发展不顾环境的行为发生。环保部门要坚守环保底线。

  1. 结 语

经济发展要牢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始终贯彻绿色环保的理念,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协调起来。各地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要不断探索低碳化,循环发展的模式,共同建造人居环境优良,经济发展稳步前进的美好局面。

参考文献

[1]陈佳俊.生态环境保护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分析[J].山西农经,2021,(22):142-143.

[2]冯淇.生态环境保护中环境监测管理分析[J].清洗世界,2021,37(09):89-90.

[3]智慧.生态经济视角下的环境保护研究[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1,2(20):134-135.

[4]梁科伟.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绿色循环经济发展探讨[J].今日财富,2021,(18):10-12.

[5]李强,韦薇.长江经济带经济增长质量与生态环境保护优化耦合协调度研究[J].软科学,2019,33(05):11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