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县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252500
为全面了解和掌握山东省冠县粮食烘干设施发展情况、短板不足和建设需求,进一步推进粮食烘干设施建设高质量发展,加快补齐粮食产后处理设施短板,减少粮食损失,提升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根据《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关于开展全国粮食产地烘干设施建设情况调查工作的通知》(农机政[2022]81号)和山东省农业农村厅等文件精神和有关要求,冠县对全县粮食烘干设施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调查情况如下:
一、冠县基本情况
冠县地处冀鲁豫三省交界处,位于山东省最西部,县域总面积1152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116.81万亩。辖1个县级经济开发区、3个街道办事处、15个乡镇,342个行政村,总人口87.2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2.89万人。近年来,冠县立足自身资源优势,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加快推进农业新旧动能转换,大力发展粮油、畜禽、林果、蔬菜等特色主导产业,是全国著名农业大县、粮棉油生产基地县。先后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单位、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等荣誉称号。
到2021年底,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128.6万千瓦,拖拉机拥有量达到6000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2600台,联合收割机2427台,粮食烘干机27台,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比重大、位置重,小麦耕种收综合水平达到99.9 %以上,玉米耕种收综合水平达98%以上。
二、谷物产地烘干机机械化能力
由于冠县小麦成熟时雨季还没到来,气温较高,空气干燥,小麦成熟时水分一般在13%-15%之间,在收割作业、运输过程中,水分会降低1%-2.5%,达到12.5%以下,达到国家小麦收购标准(小麦收储标准为12.5%),2021年全县小麦年产量达到35.52万吨,正常年份不需要进行烘干。秋粮种植面积80.312万亩。玉米是除小麦外单季总产量最大的农作物,2021年产量达到33.5万吨,全县拥有粮食烘干设备27台,辖区内除收储体系外谷物烘干机械总吨位为0.2万吨。按照玉米年烘干总批次100个计算,得出谷物产地烘干能力为:C=100%×Phg×Wcd/W=100%×100×0.2/33.5=59.7%。
三、粮食烘干设施建设中好的做法和典型经验
为进一步提升粮食烘干设施建设能力,推进粮食烘干建设产业化、专业化和规范化,冠县农业农村局切实加强领导、搞好宣传,重点扶持,以点带面等措施,积极引导、扶持、规范、服务和发展粮食烘干设施建设水平,全县粮食烘干设施发展取得了可喜成就。其主要做法和典型经验是:
1、加强领导,搞好宣传。我们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机增实力"为目标,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为着力点,把发展粮食烘干设施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经营的重要途径,明确任务责任,切实加强对粮食烘干设施建设的组织领导。通过广播电视、悬挂横幅、设立咨询台、举办现场演示会、散发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同时,借助“三秋”农忙季节,加大对粮食烘干机好处、减损增收的宣传推广,提高了农民群众的认可和接受程度,营造了支持、推广、购买、使用粮食烘干设施建设的良好舆论氛围。
2、积极扶持,强化服务。一是从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上重点倾斜。充分利用中央农机补贴政策,优先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种粮大户、农民等购置和使用谷物粮食烘干机给予优先补贴,实行应补尽补。二是强化技术、信息服务。对有购买谷物粮食烘干机意愿者,及时宣传和提供烘干机械有关政策、技术、经营等方面的信息。
3、抓好典型,以点带面。为帮助烘干基地拓宽市场,一是引导其为周边镇村开展多种形式的粮食烘干社会化服务,二是鼓励基地与畜牧饲养企业、粮食深加工企业加强合作,及时将烘干的粮食外销,确保烘干效益最大化。为进一步推动粮食烘干设施建设快速发展,我们树立先进典型,大力宣传其经营管理和运作模式、增收致富经验,充分发挥了典型的示范作用,不仅取得了良好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而且促进了全县粮食烘干产业快速发展。
四、存在问题
1、思想陈旧,认识不高。推广和使用粮食烘干设施不仅是保护环境、减损增收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一项重要举措,而且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毫不松懈抓好粮食生产和关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重要指示精神的一次大实践。但由于部分农民对新生事物认识不足,加上陈旧传统思想束缚,习惯于玉米机收后自己囤积晾晒、脱打籽粒、售卖,存在对购买、推广和使用粮食烘干设施认识不高的问题。
2、资金投入大,回报慢。一组完整的粮食烘干机械装备需要有烘干机主机、输送设备、热风炉、鼓风机、水分检测仪、除尘装置、配电箱、电机以及场地库房建设、装载机等附属装备,1个烘干设施正常运转起来投入大约在100万元,而2022年山东省单台烘干机补贴资金仅在4500-71000元之间,由于资金
投入大,补贴资金少,周期长,回报慢,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3、建设用地,困难重重。由于烘干设施建设用地需建在距离村庄较远的位置,并且需土地成方连片,规模较大。尽管2015年农业部、国土资源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农民合作社设施用地的意见》和2007年山东省印发了《山东省农业机械化促进条例》对建设用地给予支持。但由于土地已确权到户,加上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具体实际操作起来建设用地困难重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粮食烘干机械的推广和使用。
4、费用较大,没有补助。粮食烘干机过去使用燃煤,费用较低,一般每烘干1kg玉米需0.08-0.1元。近年来由于对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燃煤烘干机需要改装成燃气或用电才能使用。烘干机改装费用基本在需要5万元左右,加上燃气配套设施建设,总费用在10万元以上。使用燃气或用电又增加了成本和费用,每烘干1kg玉米需0.14-0.16元。也有企业使用生物颗粒作为燃料进行烘干作业,每烘干1kg玉米需0.12-0.14元,粮食烘干利润很低,盈利不高。另外,烘干机械用电申报程序复杂,电费仅按照一般农用电标准收费,燃煤烘干机改装费用、用电等没有补助,加大了费用支出。
5、燃煤烘干机停用较多。受环境保护要求制约,烘干机械不准使用煤炭,加上改装成本较大,用电费用高,致使燃煤烘干机停用较多。
五、发展建议
粮食烘干机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在其服务和发展过程中仍需要政策支持、资金扶持、服务推动、经营机制完善和创新。特提出建议如下:
1、加强政策扶持。在当前落实中央、省支农惠农政策的基础上,国家和省、市、县级政府要制定和完善粮食烘干机的相关扶持政策,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建议实行作业补贴。同时,要积极组织搞好管理、操作、经营、技术人才培训,提高从业人员技能和水平,为其发展壮大提供人才支撑。
2、加大政府投入。我县还有粮食烘干企业或农户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场地较小、库房简陋、储油(气)设备不够完善、公共基础设施薄弱现象。建议各级政府要增加资金投入,对每建立一个粮食烘干设施的政府要投入一定的配套资金,进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3、加强协调推动。政府要成立包括金融、土地、供电、城建、乡镇等部门领导小组,对新建粮食烘干企业和农户,统筹做好金融贷款、用电、用地、建设等协调,解决用户筹资难、用电难、用地难、建房难等诸多问题。
4、搞好示范点建设。创新培育方式,健全工作体系,选优培强示范点,打造符合粮食烘干企业和农户自身实际的运行机制,宣传和扩大典型示范带动效应,真正达到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示范带动粮食烘干企业快速发展,为确保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