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环境保护的乡村发展规划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2
/ 2

基于生态环境保护的乡村发展规划策略

刘聪

西安中策资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陕西西安,710075

摘要: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的城乡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必将实现法制化、人本化、精细化,但与城市不同的是乡村建设的首要前提是生态为本,顺应乡村发展的时代规律、理解乡村社会的独特特征、尊重乡村空间的地域属性、树立农民主体的治理理念,是新时代乡村建设实践的基本路径和促进乡村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生态环境保护;乡村发展;规划策略

引言

当前,国家已大力推行乡村振兴建设工作,提倡大力弘扬生态文明,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的战略方针。为响应此号召,以实际行动践行国家发展战略精神,全国各地纷纷启动美丽乡村建设计划,加大乡村振兴力度。美丽乡村建设就是以乡村原有资源为依托,以当前经济发展理念为指导,以保证乡村可持续发展为原则,进行科学规划,谋求长远发展。

1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振兴战略在2017年被首次提出,在十九大报告中,我国始终把三农问题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内容,并指出乡村振兴最根本的问题在于产业振兴、经济振兴。因此相关部门要想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落实,必须大力支持乡村产业发展,但是由于农村地区发展相对落后,与城镇化和信息化改革步伐不相适应,因此在产业振兴的同时,引发一系列生态问题,比如在工业制造、工业改革过程中部分农村环卫意识较差、生态环境污染加大、难以建设生态文明村等。由此可见农村地区产业振兴与乡村振兴发展战略还存在一些突出性矛盾问题,我国要想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治理要求,除了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还应该一鼓作气,确保农村生态环境治理高效、高质,最终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双赢。乡村振兴的实施原则就是指应该坚持全面振兴,确保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同时确保农民主体地位,坚持党管农村,并且遵循农村地区现实环境和发展要义,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在坚持产业兴旺的同时,保证生态宜居。各部门各组织应该全面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增加农村居民经济收入,提高农民幸福指数,改善生活品质,从这一层面来讲,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就显得格外重要,要想实现自然生态环境健康发展,保障农民基础生活,应该不断创新治理理念,加强农村基层工作建设,从生态、生产、生活等多个方面,建设现代化农村,以此实现科学治理、民主治理,协调各方,总揽全局,打造宜居环境。

2规划分类方法

在以往的乡村规划中,有很多研究都是依靠个人的经验进行各类项目的评价和结果分析,最终进行乡村的整治规划分类。现阶段引入聚类分析法所得到的结果更加具备科学性、准确性,可有效地避免因一些专家凭借个人经验进行主观的设计规划。现阶段常用的聚类分析法主要有系统、动态、模糊3种聚类方法,本文基于生态环境保护编制乡村发展规划以及开展生态修复,在系统聚类分析中以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的120个乡村为例,采用主客观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合理的乡村规划及乡村生态修复。把N个实验样本看作一类,规定各实验样本之间的距离,再进行依次的合并,直至将统计的样本整合为一种类型。目前使用的亲疏程度算法主要有重心法、离差平方和法、中间距离法等。此次研究选择的是类间平均法,更加合理地设计出适合当地民情的乡村发展规划。

3基于生态环境保护的乡村发展规划策略

3.1完善农村基础设施

在实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必须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充足的资金保障。第一,政府要切实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第二,设立专门的资金项目,负责投入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同时也可以用于研发先进的生产技术。第三,吸引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加大资金的投入,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更多资金来源。

3.2做好居住用地规划

在乡村规划发展过程中,做好居住用地规划工作,是打造乡村宜居环境的重要条件。从实践情况来看,需注意以下内容。第一,对于当地可发展内容进行整理,根据实际发展需求,来对居住用地进行规划设计,更好的完成现代化产业建设,细化现代化产业内容,从而促使乡村可持续发展活动的顺利推进。第二,在现代化产业发展过程中需要加强居住用地位置的规划设计,从实践情况来看,居住用地需要沿着“自上而下”的方向发展,要契合新乡村规划要求,提升区域经济发展稳定性。

3.3以再开发为规划重点,推动空间结构治理

以农村地区国土空间再开发作为基础的规划重点,能有效推动农村地区国土空间结构治理工作的有序开展。结合当前我国农村地区国土空间资源的分布状况以及开发利用情况进行科学调整,进一步深化国有空间的规划工作,结合城镇化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农村地区的国土资源进行再开发,既能强化资源整治工作的有序开展,也能形成城镇空间的综合治理格局,进而有效地改善农村地区的人居环境,缩短城镇和农村地区的发展差距。国家和相关部门在对农村地区的资源进行再开发的过程中,可以将农村地区的国土空间资源类型划分为禁止类和淘汰类等各个种类,将农村地区的土地资源和产业资源进行集中化的整治和改造,既能实现国土资源的合理和规范化开展,也能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3.4加强产业承载力

为了提升乡村宜居环境的长久性,需要在乡村规划发展过程中,做好增强产业承载力的工作,从而提升地区生态发展过程的持续性。从实践情况来看,需注意以下内容。第一,对于当地产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根据实际发展需求对产业承载力的上限值进行计算,结合上限值来完成产业分布处理,从而促使乡村可持续发展活动的顺利推进。第二,在现代化产业发展过程中,需要在允许值范围内,做好产业结构的调整工作,从而确保乡村产业发展过程的有序性,以提升区域经济发展稳定性。

3.5以高标准为规划要求,推动乡村土地整治

现阶段,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引领作用,可以通过高标准的规划要求和建设原则来推动乡村地区土地整治工作的有序开展,进而推动农村地区现代化建设,提高乡村经济发展水平。在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开展过程中,相关的土地管理部门可以结合乡村地区的水源地、生态区域和灌溉区域进行整体的国土空间规划,从而对乡村地区的全域资源进行有效调整和分类,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重要方向,积极改善农村地区的土壤环境。通过开发农村地区的建设用地等方式来对贫瘠土地以及闲置的土地进行二次开发和利用,这样既能提升国土空间规划的引领作用,实现农村地区土地资源的科学合理布局,也能强化农村地区的土地整治工作,促进农村地区的产业化发展。

3.6完善环保法规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要更加重视农村地区生态文明的建设,健全相关的环境法律法规,不仅可以提高政府的服务水平,还可以助推新农村建设,促进乡村振兴发展。完善有关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就要提高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同时,在实践中要根据生态环境治理的要求,不断创新环保法律法规,以当前农村的发展需求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这样才能提升社会发展水平,助力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

结束语

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深入实施,农村生态环境治理问题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农村生态环境质量和农民切身利益紧密相关,同时反映出当地政府环境治理的能力水平。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创新过程中要增强人们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提高农民综合素养和能力,同时提高农村资源利用率、加大新型技术和设备推广应用,积极创新发展绿色生态产业,并且注重农村生态文化建设,实现农村经济和环境效益双赢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文锋.浅谈中宁县乡村美化绿化规划发展方向[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12):10-11.

[2]杜明阳,游添茸.乡村振兴语境下都市远郊型村庄规划策略研究[J].城市住宅,2020,27(12):62-65.

[3]韩彬,逯承鹏,唐呈瑞,孔云霄,薛冰.农业科技园区规划关键技术方法与实证经验[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0,41(12):156-163.

[4]吴明明.美丽乡村景观规划探析[J].大众标准化,2020(24):106-107.

[5]陈宁静.乡村治理视角下的乡村规划发展路径研究——以溧阳市为例[J].安徽建筑,2020,27(12):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