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淄川经济开发区中心小学,
摘要:传统的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是以教师实验演示和学生学习小组合作实验作为主要教学形式,在教学的内容、方式方面都出现了明显的单一化特点。信息技术和教育领域的深度融合发展为小学的科学实验教学提供了全新的资源、技术方面的支持。教师能够以实验情境的设置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微视频制作推动实验的进度。电脑的虚拟模拟以及各种互联网资源也能够帮助学生拓展学习资源以及视野。本文通过探讨信息技术在小学阶段科学实验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以便为今后科学实验教学和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提供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科学;实验教学
1、以实验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泼好动作为小学生的天性,对各学科的学习通常是将兴趣作为重要的内在驱动力[1]。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工作为了保证信息技术能够达成既定效果,教师需要借助生动实验情境的创设,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知识和实验探索兴趣,确保学生,可以积极主动的合作,并发挥主观能动性完成实验探索。比如,教师在引领学生学习物质变化这一部分知识的过程中,其中涉及到了碘酒和米饭、淀粉这类物质反应之后发生的变化。教师可以结合目前班级内应用较为普遍的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创造一个激发学习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情景。教师需要在课前准备好使用米汤做成的画,在没有与碘酒进行反应时,学生只能看到教师手中的一张白纸,随后教师可以将碘酒滴在白纸上,在接触到碘酒之后,便能够迅速在显示出之前描绘的图案,老师可以将这一实验情况以投影仪进行全方位展示,学生会对这种现象的出现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以及学习兴趣。在此之后,教师可以在为学生讲解基本的原理之后,让学生结合多媒体设备中展现出的各种常见的事物借助碘酒检测含有丰富淀粉的食物,确保学生能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主动进行实验探究。
2、以微视频的制作推动实验进度
小学生因其身心发展所限,在知识学习和实践探索的过程中,无法保持较长时间的注意力集中,这也是目前小学阶段对教师的教学时长作出严格控制的重要原因。但部分的实验教学进度相对较为缓慢,单纯凭借教师进行理论传授会延缓整个实验的进度。信息技术的出现可以帮助教师制作对应的微视频,合理推进实验探究的进度。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完成《种凤仙花》实验探究的过程中,不仅需要让学生回忆之前已经掌握的有关花瓣的组成部分,并且需要帮助学生对于凤仙花的生长周期形成一定的了解。在具体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引领学生进行凤仙花的解剖,并使用放大镜对于花朵的结构进行观察,在这一环节对于动手实践经验缺乏的小学生而言失败率较高,教师可以将自己的演示实验进行完整的录制,并拆分各个实验步骤制成相应的微视频。确保学生能够在课堂解剖的过程中,结合教师的实验步骤进行。在凤仙花种植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不同阶段凤仙花成长养护方面的注意事项录制成微视频,确保学生能够在凤仙花发芽、成长、开花不同阶段采取合理的护理方法,真正的完成凤仙花种植的这一实验操作。
3、以信息技术拓展教学资源
之前教师在设计科学实验探究的过程中,通常都是以教材作为出发点。但在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线,小学科学这一学科并未得到如同语文这类主要学科的重视,导致校内的图书馆和资料库中有关这方面的内容相对较少。随着信息技术的引入,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搜索网络上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各种实验教学资源,并在整合之后为学生提供更为宽广的实验指导[2]。比如,老师在带领学生共同学习《家养小动物》这一单元知识的过程中,需要引领学生形成对各种常见的家养小动物的认知,并掌握一些基础的动物信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这些实验信息,教师可从网络上的电子图书馆中输入动物这一关键词,搜索家养动物相关的各项信息,结合动物的行为、生活习性等进行分类处理,并将之装订成册在课堂上进行发放,让学生更好的了解一些常见的家养小动物的外形、生活习性等,这对于学生观察能力的提高也有着明显的作用。
4、总结
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融合能够帮助教师摆脱单一化的教材内容的束缚,从互联网上搜索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各种资源平台经过整合之后,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学习资源体系以及知识视野。同时对于植物种植这类时间进度相对较长的实验教学而言,教师可以凭借微视频的拍摄将各个操作步骤以及注意事项进行分解,帮助学生合理加快实验进度。相关设备以及信息技术资源的整合也能够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于实验探究的兴趣,帮助学生在兴趣的趋势下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实验的探索、研究,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形成科学探究思维。
参考文献
[1]巩凯,张兴华.以信息技术提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1(12):156-157.
[2]蔡玉霞.运用信息技术有效提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路径探索[J].财富时代,2020(12):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