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审评查验中心内蒙古呼和浩特市010010
摘要:植物甾醇主要来源于油脂下脚料,是一种潜在的天然抗氧化剂和功能性因子。自由基与人类衰老有关[1]。对植物甾醇清除自由基能力进行测定,采用邻二氮菲法、邻苯三酚自氧化法和DPPH自由基法,以BHT和VE为对照,测定植物甾醇清除自由基的能力,为其清除自由基活性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依据。
关键词:植物甾醇 自由基 清除能力
SNT 2360.5-2009《进出口食品添加剂检验规程第5部分:抗氧化剂》[2]定义,食品抗氧化剂(Antioxidant)是指能防止或延缓油脂或食品成分氧化、分解、变质,提高食品稳定性的物质。按照其来源可分为天然抗氧化剂和合成抗氧化剂。常见的天然抗氧化剂有苯酚类、黄酮类、多糖类等,人工合成抗氧化剂有丁基羟基茴香醚(BHA)、二丁基羟基甲苯(BHT)、没食子酸丙酯(PG)等。人工合成抗氧化剂具有一定的毒性和致癌作用[3],天然抗氧化剂受到广大消费者关注,成为油脂化学和生物学研究热点。
人体内的氧自由基约占自由基总量的95%,包括羟基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O2-)、过氧化氢分子(H2O2)等,统称为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4]。实验室常用方法是在体外模拟生成ROS,根据抗氧化剂的清除能力测定活性大小。除ROS外,1,1-二苯基-2-苦苯肼自由基(DPPH·)也作为评价抗氧化能力的指标之一[5]。郭雪峰[6]等利用Fenton反应产生·OH,测定竹叶提取物样品清除·OH能力,发现抗氧化能力接近人工合成抗氧化剂TBHQ,可作为天然抗氧化剂开发。展跃平[7]等从橘渣中提取类黄酮物质,研究对DPPH·和O2-·的清除效果,结果橘渣中的类黄酮物质对DPPH·和O2-·均有剂量效应清除效果,对DPPH·的清除作用更好。
测定植物甾醇(Phytosterol or Plant Sterol)清除自由基的能力,以二丁基羟基甲苯(BHT)和VE为对照。结果表明,植物甾醇对羟基自由基(·OH)的半数清除浓度(IC50)0.28mg/mL;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IC50 0.07mg/mL;对1,1-二苯基-2-苦苯肼自由基(DPPH·)的IC50 0.80mg/mL;清除能力随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
1.植物甾醇清除羟基自由基能力测定
1.1实验原理
应用邻二氮菲-Fe2+氧化法(Fenton)测定目标化合物对羟基自由基(·OH)的清除能力[8]。Fenton反应是指邻二氮菲与Fe2+反应生成橙红色的[Fe(C12H8N2)3]2+络合物,该物质在λ=536nm处有最大吸收;加入H2O2后,Fe2+催化H2O2产生具有强氧化能力的·OH,[Fe(C12H8N2)3]2+被氧化为[Fe(C12H8N2)3]3+,λ=536nm处消失或减弱。加入·OH清除剂,经Fenton反应产生的·OH被清除,可通过测定A536nm值比较抗氧化剂清除·OH的能力。
1.2实验步骤
采用Fenton法,按表1加样,37℃恒温水浴40min,在λ=536nm处测定吸光度,以BHT和VE为对照。表1中A(A1~A5)为加入植物甾醇的羟基自由基体系(即邻二氮菲-Fe2+ +H2O2+植物甾醇)的吸光度;Ai为加H2O2的羟基自由基体系(即邻二氮菲-Fe2+ +H2O2)的吸光度;A0为羟基自由基反应体系中不加H2O2(即邻二氮菲-Fe2+)的吸光度值。
植物甾醇对·OH的清除率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表1 Fenton体系加样量
PBS(mL) | 邻菲罗啉(mL) | 无水乙醇(mL) | 硫酸亚铁(mL) | 样品(mL) | 双氧水(mL) | 总体积(mL) | |
A0 | 1.0 | 1.0 | 2.1 | 1.0 | — | — | 5.1 |
Ai | 1.0 | 1.0 | 1.6 | 1.0 | — | 0.5 | 5.1 |
A1 | 1.0 | 1.0 | 1.0 | 1.0 | 0.6 | 0.5 | 5.1 |
A2 | 1.0 | 1.0 | 0.8 | 1.0 | 0.8 | 0.5 | 5.1 |
A3 | 1.0 | 1.0 | 0.4 | 1.0 | 1.2 | 0.5 | 5.1 |
A4 | 1.0 | 1.0 | 0.2 | 1.0 | 1.4 | 0.5 | 5.1 |
A5 | 1.0 | 1.0 | — | 1.0 | 1.6 | 0.5 | 5.1 |
2.植物甾醇清除超氧阴离子能力测定
2.1实验原理
邻苯三酚在弱碱性(Tris-HCI缓冲溶液,pH8.2)环境中自身氧化分解产生O2-·和有色中间产物,O2-·对自氧化也起到催化作用,有色物质在λ=320nm处有最大吸收光;在体系中加入清除O2-·的物质,会减少有色物质的生成,使吸光度降低。吸光度越低,O2-·的清除效果越好。
2.2实验步骤
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见表2,25℃恒温水浴40min,在λ=320nm处测定吸光度,以BHT和VE为对照。表2中,A0为不加入样品,只加入邻苯三酚和缓冲液的吸光度值;A(A1~A5)为加入植物甾醇的吸光度值;设置使用无水乙醇代替邻苯三酚,目的消除试样自身在λ=320nm下的吸收。植物甾醇清除O
2-·的能力测定,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表2 抑制邻苯三酚自氧化加样表
Tris-HCL(mL) | 邻苯三酚(mL) | 无水乙醇(mL) | 样品(mL) | 总体积(mL) | |
A0 | 2.5 | 0.1 | 0.5 | — | 3.1 |
Ai | 2.5 | — | 0.1 | 0.5 | 3.1 |
A1 | 2.5 | 0.1 | 0.4 | 0.1 | 3.1 |
A2 | 2.5 | 0.1 | 0.3 | 0.2 | 3.1 |
A3 | 2.5 | 0.1 | 0.2 | 0.3 | 3.1 |
A4 | 2.5 | 0.1 | 0.1 | 0.4 | 3.1 |
A5 | 2.5 | 0.1 | — | 0.5 | 3.1 |
3.植物甾醇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测定
3.1实验原理
DPPH·在乙醇溶液呈深紫色,能够接受一个电子或氢离子。DPPH乙醇溶液在λ=517nm处具有最大吸收光,加入自由基清除剂,DPPH·的单电子被捕捉,紫色变橙色,吸光值下降;试验样品抗氧化能力吸光度越小,自由基清除能力越强。
3.2实验步骤
DPPH自由基清除体系加样量见表3,反应10min后1cm比色皿在λ=517nm处测定吸光值,以BHT和VE为对照。表3中,A0为DPPH溶液与无水乙醇测得的吸光度值;Ai为乙醇与植物甾醇溶液测得的吸光度值;Aj(A1~A5)为DPPH溶液与配成系列浓度的植物甾醇溶液测得的吸光度值。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表3 DPPH实验加样量
DPPH(mL) | 乙醇(mL) | 样品(mL) | 总体积(mL) | |
A0 | 2.0 | 8.0 | — | 10.0 |
Ai | — | 8.0 | 2.0 | 10.0 |
A1 | 2.0 | — | 8.0 | 10.0 |
A2 | 2.0 | 1.0 | 7.0 | 10.0 |
A3 | 2.0 | 3.0 | 5.0 | 10.0 |
A4 | 2.0 | 5.0 | 3.0 | 10.0 |
A5 | 2.0 | 7.0 | 1.0 | 10.0 |
4.结果与讨论
4.1植物甾醇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有氧自由基中·OH对人体细胞的危害最大,直接破坏大分子物质和生物膜,造成糖蛋白、脂蛋白损伤,导致疾病发生。通过Fenton体系,测定植物甾醇清除·OH能力,三种抗氧化剂对均有清除作用,清除能力随浓度的增加逐渐增强。植物甾醇半数清除率对应样液浓度IC50为0.28mg/mL,BHT和VE在浓度为0.32mg/mL处清除率达到50.37%和53.95%。植物甾醇清除·OH的效果最好,BHT和VE相差不大。
4.2植物甾醇对超氧阴离子的清除作用
超氧阴离子是人体内常见的自由基,对人体有双重性质,总量少时,它可杀死部分进入人体的有害菌;体内大量聚集,会对健康细胞有破坏作用,促使肌体衰老,引起中风等疾病。植物甾醇、BHT、VE均表现出良好的清除效果,且随浓度升高而增强。三种抗氧化剂半数清除浓度分别为:植物甾醇0.07mg/mL,BHT0.09mg/mL,VE0.13mg/mL。
4.3植物甾醇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DPPH·是一种很稳定的自由基,样品清除自由基从而使降低DPPH·浓度下降。 BHT对DPPH·清除效果最好,在样品浓度为0.50mg/mL时达到半数清除;VE次之, IC50为0.60mg/mL;植物甾醇清除DPPH·的IC50为0.80mg/mL。
总结
实验以BHT和VE对照,考察植物甾醇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
(1)植物甾醇清除·OH的IC50为0.28mg/mL,BHT和VE均为0.32mg/mL,清除·OH能力均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
(2)植物甾醇清除O2-·的IC50为0.07mg/mL,BHT为0.09mg/mL,VE为0.13mg/mL,清除O2-·能力均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
(3)植物甾醇清除DPPH·的IC50为0.80mg/mL,BHT为0.50mg/mL,VE为0.60mg/mL,清除DPPH·能力均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
参考文献
[1]胡伟楠,薛雨婷,王小磊等.食用油的存储研究进展.当代化工研究2022-07-08
[2]SNT 2360.5-2009《进出口食品添加剂检验规程第5部分:抗氧化剂》
[3]刘杨,申孟,杨宏苗.食品中抗氧化剂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粮食与油脂,2020-03-10
[4]方允中,郑荣梁.自由基生物学的理论与应用.科学出版社,2008:21-45.
[5]王晓莹.天然抗氧化剂抗氧化活性的测定及应用.西安:西北大学,2007.
[6]郭雪峰,岳永德,孟志芬等.用清除羟自由基法评价竹叶提取物抗氧化能力.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0,30(2):508-511.
[7]展跃平,张焕新.橘渣中类黄酮物质提取及抗氧化活性.江苏农业科学,2010(6):471-473.
[8]金鸣, 蔡亚欣, 赵辉. 邻二氮菲-Fe2+氧化法检测H2O2/Fe2+产生的羟基自由基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1996, 23(6): 536-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