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背景下初中语文德育课堂的构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1
/ 2

“立德树人”背景下初中语文德育课堂的构建

张靖炼

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曲界中学,广东 湛江 524132

摘 要:在“立德树人”背景下,初中语文德育课堂的构建,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并在突出语文教学本质的同时,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效果。对此,文章分析了“立德树人”背景下初中语文德育课堂的构建意义和途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立德树人;初中语文;德育课堂;构建

在新课改背景下,立德树人成为了教育教学的重点和方向。在初中阶段的教育教学中,语文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该学科的人文性特点比较突出,具有实施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语文教师做好这一项教育工作,将能够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益,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和素养的提高,让学生今后有越来越健康发展的基础。

一、立德树人背景下初中语文德育课堂的构建意义

(一)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一致

新课标指出,教师应在学科基础知识教学的基础上,对学生实施道德教育,以此来促进学生健康个性的形成,并实现学生审美情趣和创造力的发展,最终实现学生正确价值观和人生态度的形成。所以,语文教育与德育的有效融合,与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教学要求完全一致,教师通过在教学中落实德育任务,将能够开展崭新的语文教育活动,将学生培养成为符合时代发展的新人。

(二)与语文教育的内在要求一致

众所周知,语文是一门人文性的学科,教师只有积极发挥学科的人文性优势,才可以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而德育与语文教学有相辅相成的作用,教师通过对德育课堂的构建,其实就是为学生构建了情感性的语文课堂,这将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和情感的共同发展,进而助力语文教学作用的有效发挥。

二、立德树人背景下初中语文德育课堂的构建策略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探索全新且多样化的德育构建路径,这样语文德育教育的效果才会得到不断提升,学生也才可以在语文课堂中获得有效发挥。下面将对初中语文德育课堂的构建策略进行一一分析。

(一)阅读教学中渗透德育

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所占课时较多,且在进行不同文本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趁机进行德育渗透,让学生在阅读文本中对字里行间蕴含的道德情操和思想情感进行把握。

1.积极运用名人事迹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材中不少课文涉及到了名人事迹,所以在该学科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利用名人事迹引入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尤其是课文背后蕴含的精神,实现对学生的道德情感教育。例如,在教学《花木兰》这一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先借助图片、视频等方式,让学生对花木兰从军的故事进行了解,之后通过“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等关键诗词的详细讲解以及学生的诵读,让学生真切体会花木兰替父从军背后蕴含的孝心、坚韧不拔等精神,顺利达成德育教育目标,实现德育课堂的构建。

2.注重亲情感恩教育

   亲情感恩教育是初中语文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应借助教材中的相关文章,对学生的亲情观念、感恩情感等进行培养。例如,在教学《背影》这一篇课文时,作者通过生活中十分普通的片段,将父亲对孩子的爱展示了出来。在实际授课中,教师可以借助角色扮演情境的创设方式,让学生进入文本中进行体验,让学生对课文中的思念、感动、亲情等进行感受。在情境创设之后,教师应鼓励学生对课文进行总结和反思,尤其是要回忆自己与父母在生活中的相处片段,并由学生对自己与父母之间的感人故事进行描述,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有更强烈的情感,且对情感性课堂教学氛围进行构建。通过将课文与实际生活建立联系,学生对于课文的解读效果越来越理想,实现了对学生亲情感的持续强化。

(二)写作教学中渗透德育

写作不仅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难点,也是德育渗透的重要路径,所以在德育课堂构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作文命题进行德育渗透。例如,在写作人物的命题作文时,学生写作的对象通常是父母、朋友等,而学生在对这些人物描写的过程中,往往存在无法把握人物特点的现象,所以在浅显的描述中,作文的质量并不高。为此,在人物写作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所描述人物的内在美、行为美、性格美等进行挖掘,并将其融入写作中,以此来帮助学生在高质量写作中,对人性的光辉进行感受与体会,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对学生良好品德的熏陶。在写作“环境保护”主题写作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入实际生活中对不保护环境的现象进行观察与记录,并分析这些行为会给我们生活的环境带来哪些危害。通过这样的作文引导,不仅让学生有了丰富的写作素材,而且对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进行了培养,为学生生活中保护环境行为的落实打下了良好基础。

(三)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

初中语文德育课堂的构建过程中,实践活动的开展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在实际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设计德育实践活动,以此来提高德育实施效果。

例如,在教学《故乡》这一篇课文后,教师可以趁机在课后开展一次“我的家乡”社会调查实践活动。学生在参与该活动的过程中,会主动走进自己的家乡,对自己家乡这些年经济、教育等发展的了解,以及自己家乡独特文化习俗、历史古迹等的了解,可以对家乡的发展变化有一个全面且真切的感受,同时在这一实践活动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得到了培养。再如,在教学《我的母亲》这一篇课文后,教师可以将全体学生分为不同小组,各小组学生分享与自己母亲之间的故事,选择组内最感人的故事来创建“亲情话剧”,学生在参与该活动,能够获得较好地体验什么是亲情。实践活动的合理设计,让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有所提高,责任意识和亲情意识也随之提高,取得了令人惊喜的德育教育效果。由此可见,实践活动具有提高初中语文德育教育效果的积极作用。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德育课堂的构建,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语文教学的内在要求完全一致,初中语文教师应从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和实践活动等方面出发,对德育进行全面渗透,并由此实现初中语文德育课堂的有效构建。

参考文献:

[1] 王健敏.具身德育:立德树人背景下德育新理念与新路径[J].中国特殊教育.2017,(5).22-26.

[2] 梁彩虹.立德树人背景下学校组织德育活动的改革策略[J].家长.2019,(29).34~35.

[3] 李娜.立德树人背景下德育教育的新理念与新路径[J].当代家庭教育.2018,(4).17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