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英才学院 山东省济南市 250104
摘要:急性脑梗死是临床常见、多发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是造成急性脑梗死重要病因,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也与疾病发生存在密切关系。相关研究证实,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其更容易形成微血栓,并发生脱落阻塞脑血管,诱发急性脑梗死【1】。基于此,本篇文章对老年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老年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预后
引言
脑梗死(CI)是脑血管系统常见疾病,其致残率、致死率较高。CI主要见于老年人群,患者多伴有动脉粥样硬化,大量证据证实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与CI的发病关系密切,及早辩明CAS斑块对预测CI的发生及与预后具有积极意义。脑梗死病情发生和患者的动脉闭塞、脑组织灌注不足存在密切关系,病发后患者病情进展迅速,同时可能出现神经功能缺失的现象,对患者健康甚至生命安全均产生威胁【2】。所以我们需要针对患者发病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为临床及时准确的治疗提供参考。
1检查方法
血清炎症因子检验:于清晨空腹状态下采集患者静脉血5mL,经抗凝、离心、分离等处理,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项炎症因子水平,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7(IL-17)、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尿酸、血清胆红素、同型半胱氨酸检验:于清晨空腹状态下采集患者静脉血3mL,经抗凝、离心、分离等处理,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尿酸、血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同型半胱氨酸(Hcy)等水平。为确保检验结果有效性,检验各个环节,如血液采集、储存以及运送和检验过程均需严格按照相关流程和标准展开,采血阶段,一定要确保患者处于空腹状态,且采集血液不可受到污染,获得高质量检验标本,检验阶段,应严格按照仪器、试剂以及试纸等使用说明和标准进行检验,最大程度避免外界相关因素对检验结果的不良影响【3】。
2讨论
CAS是ACI的常见原因,而斑块形成是CAS的主要特征。CAS斑块的形成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脂质代谢失调、血管慢性炎症反应贯穿于整个过程。寻找新的能够反映CAS斑块稳定性的血清标志物对于脑梗死病情及预后的准确判断有着重要意义。CI通常发生在老年人短暂脑震荡后。CAS与病程密切相关。动脉粥样硬化是大脑死亡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可能会给整个动脉造成负担。最近有大量证据表明CAS块与CI密切相关。急性疾病是最常见的脑干疾病,约占70-80%。急性疾病和疾病机制极为复杂。主要原因包括血管、血流动力学异常。随着血管生成病原体功能机制临床试验的进展和深化,从病源中产生的疫苗反应、血管生成、血管生成和血管生成阉割水平与动脉硬化以及血管的发生和进展密切相关。当内血管受损时,膀胱细胞可能产生【4】。同时,单核细胞或波细胞等炎症细胞在动脉内运动并浸润,导致级联反应,最终产生脉动玉米块。通过图片可以清楚地看到颈动脉的强度、抓痕的形状、狭窄的血管或封口。CAS块脱落时,螺栓可能会血液循环到头骨的动脉中,导致颅骨狭窄或堵塞动脉,导致大脑缺氧,导致主动脉组紊乱,导致CI爆发。脑干区块化率高于正常人,恒定区块化率高于稳定区块,提示CAS区块负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脑的危险性。斑点患者血糖高于无斑点患者,表明糖尿病与CAS条纹的出现密切相关。其原因很可能是高血糖患者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抵抗吸收导致主动脉肌肉稳步增加。高密度CRP是裂缝或不稳定的危险因素,因此块患者的CRP值高于非块患者。FBG是一种功能性糖蛋白,可转化为水溶性纤维素,增加了局部血糖的风险。Hcy促进血小板的积累,刺激血管中肌肉细胞的增加,从而促进CAS斑点的产生。对脑震荡患者事件的另一项观察表明,CAS块患者的复发率明显高于要求CAS块增加复发风险的非CAS块患者。尿酸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代谢废物,但近年来相关研究发现,尿酸为抗氧化剂,可发挥清楚过氧化氢、氧自由基作用,抑制硝基酪氨酸生成;同时,国内外较多学者研究中均发现脑梗死患者血尿酸水平明显比健康人高,由此便可得知,血尿酸水平脑梗死存在一定关系【5】。同型半胱氨酸属于蛋白酶抑制剂,其能够促使血管平滑肌细胞发生过度增殖,并破坏血管生成,导致动脉和血块变硬。此外,氨基酸和免疫调节细胞可以引发和激活。血管生成是一种固有的抗氧化剂,它产生的抗氧化剂甚至比某些维生素还要多,从而大大减少脂肪氧化,保护内血管的功能,防止动脉kop固化,延缓动脉多样化的过程。Lp-PLA2是磷组合A2的重要元素,主要由巨细胞、脂肪细胞和淋巴细胞分泌。Lp-PLA2在血液循环阶段约80%与LDL-C、Lp-PLA2结合,从低密度蛋白(ox-LDL)中溶解氧化磷,产生赖氨酸PC和oxFFA,这两种物质能够调节炎症因子表达,并发挥促进白细胞聚集及氧化修饰等多重作用,进而产生致动脉粥样硬化效应
【6】。不稳定斑块相比稳定斑块对ACI有更大的影响,认为活动性斑块能够促进ACI的发生。本研究发现,Lp-PLA2与ACS斑块有关,其可能增加CAS斑块不稳定性,进而在ACI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
结束语
综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和急性脑梗死关系密切,不稳定斑块发生急性脑梗死的风险、概率更高,早期进行指标检验,可尽早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在未发生急性脑梗死时进行积极干预,以期降低急性脑梗死发生率或延缓急性脑梗死的发生、进展。进展性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呈正相关,因此对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进行检查后可反应患者脑梗死情况,便于临床及时实施治疗,所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应该引起临床注意,相关检查和分析也可用于临床的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马小秀,鲁建华.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老年脑梗死患者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9,22(20):2210-2216.
[2]连红亮.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与急性脑梗死临床相关性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9.
[3]袁征,孙战风,唐冬云.不同类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2018,34(22):113+115.
[4]王瑞,于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相关性[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41):67-68.
[5]刘廷磊,王允明,杨红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J].中国乡村医药,2016,23(7):4-5.
[6]李荣.动脉粥样硬化的部分危险因素与进展性脑梗死的相关性分析[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6,11(4):299-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