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济南 250000
摘要:人与自然关系理念是马克思生态伦理思想的重要内容,在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指导下,尤其进入新时代以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理念作为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举措。同时,正确把握和处理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也离不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新理念的实施。
关键词:人与自然;现代化;生态文明
一、思想底蕴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以人与自然共命运为出发点,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为重要目标,是我国建设生态强国的关键一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不是凭空产生的,有着深厚的思想底蕴。
站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角度,人与自然二者相统一,二者长期共存。一方面,人不能独立于自然界之外。“我们连同肉、血和头脑都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1],这句话充分表明人的器官、血肉等有机体并不是独立于自然界之外,而是将自然界作为人的器官、血肉的无机体,二者并不是分离的,而是长期共存的,这就从一方面点明人来不开自然。“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2],马克思直接指出人就是自然界的存在物,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自然界为人类提供物质资源和赖以生存的空间。同时,尽管马克思和恩格斯强调劳动创造人,但是工人劳动也是有条件的,需要外部自然空间,必须有自然的基础进行支撑,如同马克思所讲:“没有自然界,没有感性的外部世界,工人就什么也不能创造”[2]。另一方面,自然界也是人的自然。“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构造,而人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于对象;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2],不难看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区别于动物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改造自然界,使自然界朝着自己的意愿发展,但是这种对于自然界的改造要符合自然界的客观规律。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自然界是被纳入现实社会的自然界,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相互渗透,人、自然界、社会三者统一,“所谓整个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来说的生成过程”[2]。所以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有深厚的思想底蕴,二者不可分离,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二、历史脉络
任何理论都是在不同时期中不断积淀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新理念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结合不同时期的具体国情,在继承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理论的基础上,对二者关系进行升华发展形成的伟大结晶,对其历史脉络进行研究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革命建设时期倡导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这一时期,党和国家开始倡导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了初步的认识。毛泽东指出:“如果对自然界没有认识,或者认识不清楚,就会碰钉子,自然界就会处罚我们,会抵抗”[3]。这段话充分表明在建设时期虽然我们要利用自然发展经济、发展生产力,但并不是随意的利用,而是要对自然界有充分的了解,在遵循自然界发展的客观规律的同时对自然界进行改造,大力提倡植树造林,兴修水利设施,倡导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推进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
这一时期,我国经济取得飞跃发展,党和国家开始对生态问题给予更多重视,形成了符合这个时期的生态思想理论。法制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可以保证生态建设持续进行。邓小平十分重视法制工作的开展,在此期间,出台了一些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他认为加强生态保护要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4]。江泽民同志在对待人与自然关系上,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协调其中就包括经济发展和自然保护相协调,提出:“都要坚持以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为基础,这样的发展才是健康的、可持续的”[5]。胡锦涛指出对待人与自然关系,要以人为本,实施科学的发展观,“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不断保护和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6],可以看出,在对待人与自然关系上,要统筹兼顾,保护生态是一个长期工作,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三)新时代: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作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重要战略举措[7]。同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8],这表明人与自然的关系在新时代已经被注入的新的时代内涵,成为重要战略举措,二者关系得到了全新的理解,已经是一种共生的关系,其并不是矛盾的共存,而是内外部都达到了一种和谐的境界,互相依存、互相影响,已经成为实现中国特色现代化道路的关键因素。
三、现实意蕴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关系民生生态福祉、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大计,对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具有战略意义,是新阶段维护国家安全的必然选择,揭示了新时代现代化的新内涵,我们要努力探索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路径。
(一)遵循“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生态思想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理念阐释了人与自然之间是“共生”“和谐”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整体,“和谐共生”是“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核心。社会与自然界的有机统一、不可分割性,社会有机体和自然生态系统相互依存,在合理的、符合自然规律的物质变换中层层推进、循环不息、彼此影响、涵容共生[9]。“生命共同体”要求对当今的中国社会进行生态化的改造升级,促进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所以,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遵循“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有机思维。
(二)遵循绿色发展的科学理念
绿色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重要内容,也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发展不是简单地发展,而是在经济社会和自然社会之间建立一种稳健的关系,从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以绿色发展开创的一个整体性的全面的现代化,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因此,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遵循绿色发展的科学理念,坚定地贯彻新发展理念,完善绿色产业体系和空间格局,把握新发展阶段特征,运用新发展方法,构建新发展格局,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10]。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5:374
[2]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9:209、158、163、196
[3]毛泽东.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1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103
[4]邓小平. 邓小平文选(第2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46-147
[5]江泽民. 江泽民文选(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33
[6]胡锦涛. 胡锦涛文选(第2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68
[7][10]王雄青,胡长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思想底蕴、价值涵蕴和现实意蕴[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5(04):159-164
[8]习近平.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11
[9]郎晓军.关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生态理念的思考[J].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22,20(01):3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