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 江苏南京 211300
摘要:目的:脑卒中患者后期发生肩手综合征后使用针刺加康复锻炼治疗并观察其效果。方法:将我科治疗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60例作为观察对象,分析开始于2019年1月,分析结束于2022年1月,并且将患者分成一组与二组,一组使用康复锻炼加针刺治疗,二组使用康复锻炼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一组和二组效果比较,一组满意度是93.33%,有效率是96.66%,二组是73.33%、76.66%,(x2=12.626,p=0.013),结果有差异。结论: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使用康复锻炼加针刺治疗效果优良,可推广。
关键词:康复锻炼;脑卒中;针刺;肩手综合征
脑卒中在临床上是一种危急重症,患者死亡率非常高;同时,脑卒中会因为疾病引起脑部损伤,出现患者后期致残率高,影响患者生活。临床上治疗脑卒中患者后,其常见的并发症有肩手综合征,这种病症是一种脑卒中后严重的手并发症问题,其主要的临床症状是肩部疼痛、肌肉萎缩和关节功能障碍,如果不及时治疗,对患者后期生活质量影响深远;而且,有研究机构表明,肩手综合征不能够康复,会引起患者心态变化,增加脑卒中后患者不良情绪发生,影响其心理健康。因此,在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中对患者危害性非常大,需要临床积极处理。临床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时,主要使用康复训练治疗,其效果优良。但是肩手综合征病情严重,单一使用一种治疗方案,很难达到理想效果。因此,在临床上治疗肩手综合征患者时,还需在康复训练基础上研究其他治疗方案,帮助患者提高其治疗效果[1]。基于此,本组研究脑卒中患者后期发生肩手综合征后使用针刺加康复锻炼治疗并观察其效果。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治疗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60例作为观察对象,并且将患者分成一组与二组。一组有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30例,患者最小年龄50岁,最大年龄80岁,中位数68.34±7.28岁;一组患者中有男15例,女15例。二组有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30例,患者最小年龄50岁,最大年龄80岁,中位数68.79±7.31岁;二组患者中有男16例,女14例。(P>0.05),资料无差异。
1.2方法
1.2.1二组
二组采取康复锻炼治疗:(1)良姿位摆放。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不断变化卧床姿势,提高治疗舒适度,减少卧床对患肢影响,可以在卧床时使用仰卧位、健侧卧位、坐位等模式。(2)康复训练:医护人员对患者使用康复锻炼时,分成两种模式,一种是主动训练;一种是被动训练。被动训练主要指采取机械辅助训练模式,这种模式需要医护人员指导下完成,帮助患者恢复上肢关节和肌肉功能恢复。主动训练中,主要有双手交叉握拳、伸展运动,双臂上伸运动,双臂旋转、向后等运动,帮助患者恢复上肢功能。医护人员开展上肢主动训练过程中,训练难度应该由简向难逐渐增加,帮助患者循序渐进治疗恢复上肢功能。
1.2.2一组
一组首先采取康复训练治疗,其方法同二组,在该种治疗基础上对患者使用针刺治疗。患者针刺时选择外关、手三里、极泉下穴、曲池、内关、极泉穴、合谷。针刺后每穴留针30分钟,同时在曲池、合谷穴针刺时连接电子针疗仪,对患者开展电刺激治疗。患者每天使用1次,连续治疗30天。
1.3观察指标
1.3.1治疗满意度
治疗满意度以患者评价为标准。
1.3.2治疗有效率
治疗有效率使用三级评价,分别是治愈、好转和无效。总优良=(治愈+好转)/总数*100%。
1.3.3上肢功能评价
上肢功能使用FMA量表评价,该量表设置66分钟,分值高患者功能良好。
1.3.4肩手综合征评价
肩手综合征使用SHSS量表评价,总分14分,分值高患者功能损伤大。
1.4统计学
SPSS24.0数据分析软件,P<0.05表示组间数据差异存在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满意度和有效率情况
一组和二组效果比较在表1呈现:
表1两组治疗满意度和有效率对照
组别 | 数例 | 治疗满意度 | 有效率 | |||
治愈 | 好转 | 有效 | 总有效率 | |||
一组 | 30(例) | 28(例)93.33% | 15(例) | 14(例) | 1(例) | 29(例)96.66% |
二组 | 30(例) | 22(例)73.33% | 12(例) | 11(例) | 7(例) | 23(例)76.66% |
X2 | -- | 12.265 | -- | -- | -- | 12.987 |
p | -- | 0.013 | -- | -- | -- | 0.013 |
2.2两组上肢功能和肩手综合征情况
一组和二组治疗后相关评分比较在表2呈现:
表2两组上肢功能和肩手综合征评分对照
组别 | 数例 | FMA上肢 | SHSS |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
一组 | 30(例) | 42.53±5.11(分) | 62.23±3.29(分) | 8.30±1.09(分) | 3.15±0.46(分) |
二组 | 30(例) | 42.69±5.27(分) | 53.37±6.55(分) | 8.45±1.11(分) | 5.32±0.85(分) |
t | -- | 0.257 | 4.287 | -- | 3.114 |
p | -- | 0.853 | 0.028 | -- | 0.039 |
3.讨论
肩手综合征发生在脑卒中后1到3月,这种并发症的发生,影响患者上肢功能发挥,最终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脑卒中患者发生肩手综合征后,一般使用康复锻炼治疗,这种治疗方法是通过物理疗法,帮助关节功能恢复,使其后期生活质量提高。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单一使用康复锻炼治疗后,由于患者病情重,单一治疗方案很难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因此,还需在临床上研究其他治疗模式[2]。
本次研究中,对患者结合针刺治疗,这种治疗模式建立在中医治疗理论上,中医通过刺激患者穴位,调理身体功能,恢复其关节功能,使其生活质量提高。脑卒中后肩手综合患者使用针刺治疗时,其关键是对穴位选择。选择患者穴位时,可以根据患者疾病使用主穴加辅助穴位治疗。辅助穴位选择时可以根据中医辨证思维,针对不同临床症状选择不同穴位治疗,以此来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在本次研究中,对一组和二组治疗后相关评分比较分析,一组FMA上肢是62.23±3.29(分)、SHSS是3.15±0.46(分),二组分别是53.37±6.55(分)、5.32±0.85(分),(t=3.700,p=0.033),结果有差异。该组数据提示,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使用针刺加康复锻治疗后效果优良,该种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陈洪琳,关放.针刺联合康复疗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22,19(02):126-129+142.
[2]沈晓琪.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21,28(06):976-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