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前期勘测对道路设计的指导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06
/ 2

浅谈前期勘测对道路设计的指导性

张法超

130923198305147038

【摘要】道路工程是我国现代建设的基础项目,解决道路项目问题关系着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许多工程单位在招投标阶段仅注重于项目收益的分析,对道路设计阶段存在的问题未能给予重视,影响了道路工程正常使用价值的发挥。新时期行业思想积极转变,设计方案在道路建设过程中的作用受到了高度重视。基于前期勘测结果组织工程设计,提高了道路建设的科学性。鉴于此,本文分析了前期勘测对道路设计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前期勘测;道路设计;指导;注意问题

设计是任何工程建设的初始阶段,掌握设计方案的质量水平有助于后续施工的顺利实施。设计单位在编制工程方案流程里,常会考虑成本、技术、工艺等方面因素,对设计方案随意性地更改,误导了项目建设操作的合理性。随着行业思想的不断转变,实地勘测作用受到了设计单位的高度认可。因此,未来道路工程设计必须立足于前期勘测结果。

一、当前道路设计工作的不足

前期勘测是道路设计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勘测可以掌握道路区域结构的实际情况,避免设计方案存在各种失误,前期勘测对道路设计具有显著的指导意义。设计单位在编制工程方案时尚未制定综合性的管理体系,对道路设计工作认知还存在不足,约束了设计水平的提升。结合当前设计实况,我国道路设计存在的问题如下:

1、设计思想。近年来国家重点投资基础设施改造建设,道路工程项目可利用资金额度越来越大,这些都为工程组织设计提供了物质保障。设计思想是实际操作活动的指导,坚持科学的设计思想有助于道路规划的科学性[1]。建设单位投资工程项目,对设计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多数偏向于施工环节的管理,造成道路设计方案存在缺陷。如:设计单位工作思想不足,未详细地考虑工程结构而制定方案,误导了后续操作的有序性。

2、设计方法。作为道路动工前的一项重点工作,道路结构设计必须采用先进的操作方法,这样才能保证组织方案的实用性。顾及到成本投资因素,设计单位在道路设计方式上过于单一,依旧坚持了原先传统的规划流程,结合设计经验或操作经验,盲目地编制建造方案。如:在没有对工程建造区域进行综合勘测的前提下,仅凭设计经验规划项目结构,设计方法运用不当阻碍了道路设计的高效率,也会给后续施工造成诸多不便。

3、设计审核。所提供的设计方案缺少必要的审核流程,工程图纸中潜在的结构弊端没有及时发现,这也是道路设计常见的缺陷。一方面,对于前期筹集的工程资料没有进行审核,误导了设计操作的规范性;另一方面,最终完成的工程方案审核力度不足,方案存在缺陷也限制了道路建造质量的提高。设计审核缺陷多数是由于前期勘测不足,审核人员缺少参考资料而阻碍了方案检查策略的实施,正式动工后造成物资的浪费。

二、道路工程前期勘测的具体内容

道路前期勘测应涉及到环境、路基、交通等几个关键要素,确保勘测设计结果的合理性。

1、环境勘测地质环境是影响道路设计的主要条件,优越的地质环境能够为道路施工提供科学的指导。地质勘测需调查沿线土和岩石的种类、性质、结构特性和含水状态,地质构造、岩石风化情况等。设计要体现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切合实际,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美观并符合交通工程的要求。公路还应综合考虑山、水、田、林、路等统筹安排、布置协调[2]

2、路基勘测。基层结构勘测是对道路的隐蔽性结构进行勘察,了解路基层的具体情况,及时发现软土路基或其它层面的缺陷,避免设计环节出现失误。收集道路沿线的气象资料,进行路基水文调查;道路经过路线如为沿江、沿河或滨海地区,应调查河、海的水文资料,河流变迁,冲淤情况,确定路基标高时应考虑是否需要设置防水墙和合理布置排水等设施;查明沿线筑路材料,包括城市筑路材料来源和工业废料等的质量和产量。

3、交通勘测。道路工程是服务于交通运行的设计项目,对周围交通条件进行勘测也是很有必要的,如:调查收集河流水文资料,包括水位、流量、流速等,根据勘定的桥、涵、灌溉渠道位置方案选定桥位、桥型和孔径和确定必要的调治构筑物。改建道路观测现有和预计发展的交通情况,了解原有路面结构的宽度、类型、厚度、标高、养护等情况,并对老路基作出鉴定,作为利用、改善和重建的依据[3]

三、前期勘测对工程设计的指导性

道路勘测设计的内容是根据设计任务书提出的公路路线,或按照城市规划所拟定的城市道路路线,进行查勘与测量,取得必要的勘测设计资料,以便按照规定编制设计文件。基于勘测数据,未来道路设计工程需注意实用性、功能性、抗害性、经济性等四个关键点。

1、规范性。道路设计规范提出:“各级公路项目设计均要参照国家标准,不得私自更改方案操作的流程,以保证道路图纸符合建造工艺的要求。”如:实地勘测流程要根据行业标准而定,每一项勘察点都要落实到位,客观地反映道路区域的水文地质、生态环境、交通条件等状况;具体设计过程中对公路主体结构及其周边环境设计也要按照标准,设计出符合功能特点、生态特点、线路特点等标志性的规范。

2、实用性。设计单位向施工单位提供的最终方案,必须要切实可行且符合道路结构的规范要求,只有坚持实用性原则才能保障方案正常执行于建设活动。遵循这一设计要求,前期勘测中需收集记录真实可靠的数据信息,经过设计运算获得标准的参数,以限定道路图纸的有效组合[4]。设计人员对原始数据要进行运算处理,参照所得结果测绘出标准的道路工程图纸,真正运用于现场施工的指导。

3、功能性。发挥正常的交通使用功能,这在道路及其辅助设计建设方案里是最基本的要求。设计单位要紧密联系前期勘测发现的问题,及时地修改调整工程方案,使道路层结构设计得到优化改进。

4、经济性。最近几年,国家持续增加了公路交通工程的资金投入,显著带动了区域交通事业的发展,辅助了区域经济建设事业的效益创收。道路设计除了考虑路层结构性能外,还要顾及到竣工使用的经济收益。基于前期勘测结果,设计人员需查明影响路线修建性质、用途、运量流向、车辆组成等因素,论证采用的交通量、技术指标和设计依据的合理性以及道路建成后所取得的经济效果。

结论

总之,前期勘测对道路设计具有很强的指导力,为设计单位提供了诸多与道路工程相关的数据资料。针对早期道路设计存在的种种不足,新时期应重新调整工程设计的详细内容,坚持以勘测结果为指导完成设计任务,这样才能保证公路建造活动的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陈小津.新时期地质勘测工作涉及的内容分析[J].现代交通科技,2011,32(8):43-45.

[2]平磊.计算机应用技术运用于道路勘测系统的作用[J].道路设计工程,2011,20(11):36-39.

[3]梅芸.简论前期勘测对道路设计工作的指导[J].地质勘探学报,2010,15(3):22-24.

[4]章建平.从勘测结果分析道路设计的操作流程[J].山西建筑科技,2011,17(14):6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