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科技学院,河北 唐山 063202
摘要:大学物理课程是一门启迪大学生系统学习科学研究方法的必修基础课,在锻炼大学生逻辑思维、提升大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过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不言而喻,塑造科学素养出类拔萃兼具正确“三观”的新时代复合型人才是我国教育事业的国之大者,也是当前教育工作者亟待突破的重大课题。为此,本文首先阐明了大学物理课程的重要学科地位及其开展思政教学研究的独特优势,基于优势特征提出了相适应的“隐形”思政教学方式,运用例证法深度挖掘物理学层面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物理科学家层面的伟人思想精神世界、爱国主义等思政元素,提炼出兼顾物理课程和思政元素的新型教学模式—圆桌会议论坛,“隐形”地实现思政元素与课程教学的有机融合,“现形”地培养出德才兼备的新时代复合型人才。
关键字:大学物理;思政元素;“隐形”教学;新时代复合型人才
引言
在高校课程中将思政教育元素“润物细无声”地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实现知识传授与德育教育有机结合,这种教学理念已经深入人心。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印发实施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纲要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更是必备内容。这一战略举措,影响甚至决定着接班人问题,影响甚至决定着国家长治久安,影响甚至决定着民族复兴和国家崛起。
因此,如何深入地挖掘大学课程中思政教育的元素并与授课内容有机结合,如何运用多元化教学途径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使学生在提高专业能力的同时得到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是每一个任课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
1大学物理开展课程思政的优势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基本运动形式、相互作用的自然科学。在人类追求真理、探索未知世界的过程中,物理学展现了一系列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影响着人类对物质世界的基本认识、人类的思维方式和社会生活,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石,在人才的科学素质培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以物理学为基础的大学物理课程是高等院校理工科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通识性必修基础课,学生量大面广,落实思政教育,学生受众面广,影响力大。大学物理课程处理问题的科学思路和研究方法可以锻炼大学生的思维,提高大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具有其他课程无法替代的作用。而且大学物理课程中具有大量多形式多角度思政元素,可以有机融入课程体系当中,有利于进行隐形思政,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因此,在大学物理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具有先天优势。
2大学物理课程思政的几个角度
(一)教师层面:
大学物理教师应该融合课程思政、创新创业创造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打造金课,实现教书育人的根本任务。
在教学改革中强化顶层设计,将德育目标纳入教学目标,既有课程的整体德育目标,也有某堂课的具体德育要求。
提高教师的思政意识和思政能力,提高教师的育人本领,从师资上保障课程思政的实施。要求任课教师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对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提高进行课程思政的自觉性,做到全员参与课程思政。
集体研讨,深入挖掘大学物理课程的思政元素,将专业知识与课程思政有机融合,深入探讨课堂上的思政时机、思政方式,精心组织课堂教学,保障课程思政的效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育人层面:
1、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为工具,加强学生辩证思维培养
通过介绍物理学发展史,培养学生唯物主义哲学观、历史唯物主义及实事求是精神,教授学生正确认识客观世界的科学方法。对于物体运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认为是力作用在物体上,才导致物体运动,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这个观点统治了近两千年。直到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以系统是实验和观察推翻了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纯属思辨的传统的自然观。伽利略开启了以实验为根本依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物理学的新篇章,体现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工匠精神
物理学家充满正能量的故事是培养学生高尚情操、科学精神、创新精神的生动素材。通过介绍科学家事迹,培养学生探索、创新、奉献和不唯权威等科学精神。交流电和直流电之争之前,输电技术采用爱迪生公司的直流电输送技术,但直流电有着输送距离短、损耗大的缺点。特斯拉提出采用交流输电技术,与声望崇高的爱迪生发生了激烈争论,但特斯拉坚持交流输电更有优势的观点。最终,交流输电取得了主导,获得大力发展,真正的将电带进了千家万户。而且,特斯拉将能为他取得巨大财富的交流电专利永久公开,造福人类。
3.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通过介绍我国科技成果和科学家,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在我国一批批科学家的努力下,我国科技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空间站、天眼、5G、高温超导、核聚变发电、量子计算机等一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无不体现着我国科学家的艰苦奋斗、勇于探索、敢为人先、为国奉献的精神。正是广大科技工作者团结协作,锐意进取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做出巨大贡献。在讲解万有引力、电磁力、强相互作用力和弱相互作用力这四种基本力的课程中,扩展知识面介绍物理学终极目标,M理论大一统——四种基本力的统一。无数科学家为此努力但毫无进展,直到我国科学家杨振宁提出杨-米尔斯理论,为四力统一指明了方向。在杨-米尔斯理论基础上,目前已统一了电磁力、强相互作用力和弱相互作用力,四力统一已完成四分之三。通过介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促进学生积极融入到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浪潮中去。
结束语:
大学物理课程在思政教育方面具有很多得天独厚的优势,大学物理教学应该将物理教学定性为学科导向,教学结合思政内容,,建立不同领域元素之间的交流融合,呈现思想政治及文化教学,使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使学生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良好的科学素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德才兼备的建设者。
参考文献:
[1]何林.思政教学在大学物理课程中的应用与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14):2
[2]王祖源,顾牡.基础物理课程在学生科学素质培养中的作用[J].物理与工程,2014(6):9-12.
[3]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18(9):18-24.
[4]高书霞,杨咏东,王新宇等.大学物理教学中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入[J].教育教学论坛,2019,51(12):41-42.
[5]殷武杰.新时代背景下大学思政教育内容的创新模式探究[J].吉林教育,2021,(3):24-25
[6]何玉平.大学物理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思考[J].教育信息化论坛,2021(01).
[7]唐多昌.大学物理课程思政的研究与实践[J].沧州师范学院学报,2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