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明清扬州盐商园林的传承与保护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05
/ 2

浅析明清扬州盐商园林的传承与保护

张桂明

中国轻工业武汉设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430060

摘要:明清扬州因淮盐经济盛极一时,大批盐商为扬州留下了宝贵的园林遗存。本文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对明清扬州盐商园林进行梳理,以园林所在位置的不同将其分为城市山林、湖上园林和园林别墅三类,且分别结合瘦西湖、个园和卢氏老宅等案例浅析其各自的特色,并结合扬州园林的整体现状分析其传承与保护,以期以扬州为例,为我国园林的保护与发展提供支撑。

关键词:扬州盐商、园林、传承、保护

一、明清盐商园林的历史发展

优越的地势,发达的盐业经济,造就了明清扬州极盛一时的发展。扬州地处长江、运河的交汇处,北可通淮河、黄河,南可连太湖、钱塘江,优越的地理位置,发达的水运交通,使得明清扬州成为盐运、漕运的集散地,徽商的聚集地, 扬州带来了大量财富的同时也汇集了当时的社会精英。至清中期,淮盐经济达于鼎盛,随着康熙的南巡,运河的改道,老城区发展的饱和,富甲天下的盐商纷纷于新运河沿岸修建自己的私家园林,此时的扬州园林真正步入了它的第二个黄金时期,不仅城市内园林遍布府城,湖上两岸更是鳞次栉比。由城东北上方禅寺顺漕河到大明寺,顺瘦西湖到西南“九峰园”均建有园林,真是“两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2到乾隆年间,扬州园林达于高潮,出现了后来著名长堤春柳、虹桥揽胜、平冈艳雪、冶春诗社等二十四景。此时造园热情的空前高涨,主要是盐商们为了提升自身地位、获取更多利润而接待南巡的康熙、乾隆二帝所建,因而这一时期修建的园林,大多是在康乾南巡的路线上。但大量的园林修建,雄厚的资金支撑,不仅促进了扬州造园技艺的发展,同时也造就了扬州一园多景的特点。

到了清中晚期,淮盐经济开始衰退,扬州城内大规模的园林建设呈现下坡之势,但与之相对的小规模园林却繁荣起来。嘉庆二十三年盐商的总商黄至筠于南河下街区修建了“个园”(图1),道光二十九年包松溪在南河下街区也修建了“棣园”(图2,现为湖南会馆)。这一时期随着康熙、乾隆南巡的结束,盐业经济的衰退,建造的目的已从对统治者的迎合转向私人的游乐,因而园林的选址、建造的规模等均与鼎盛时期有所不同。至清末民初,由于太平天国运动,切断了长江水利,使得扬州地利消失,因而淮盐经济彻底衰退,与淮盐经济直接相关的园林也因此很难再有发展。

从横向来看,明清两代扬州园林的发展可谓兴也经济,衰也经济。早期盐业经济兴盛,扬州园林迅速发展,成为中国造园史上的七一,即便是苏杭亦不可比拟,但随地利的消失,运输方式的改变,盐业经济的大幅衰退,曾经称雄东南的扬州,辉煌不在,从“扬一益二”的全国中心城市,转而成为二三线的小城,其园林的建设更是止步不前,且随着盐商的衰败和撤离,原有园林亦多有损毁,只得把“以园亭胜”的荣誉又让与苏杭。

二、明清扬州盐商园林的分类

明清扬州园林多而繁杂,我们试从各园林所在的位置,将其分为城市山林、湖上园林两大类。

1.湖上园林

湖上园林利用小中见大、空间对比、巧于因借等手法,打造了独具意境的扬州园林。湖上园林泛指徽商在扬州城西北郊、西南郊的小秦淮、保障湖(后称瘦西湖)及南湖两岸构筑的园亭。3此类园林多为当地盐商为迎合帝王游兴而建,因此各出心裁,争宠斗异。盐商为博帝心,不计成本,各地聘请造园、叠石名家修建园林。4其中以瘦西湖最具代表,园林以瘦西湖为中心,利用桥、岛、堤岸进行空间划分,打造层次分明、曲折多变的湖光山色(图3),同时又在湖边修筑亭台楼阁,利用建筑空间的围合,组成若干小园,打造“园中有园”的体系(图4)。又因园林整体以瘦西湖湖面为中心,以树木、道路为连接,因而形成了园内多主题的统一,造成了小中见大,意境深远的效果。院内多处以匾额、楹联、题咏等方式引借历史胜迹,赋予了空间文化内涵和历史纵深,使有限的河道水面变成了无限的山水空间,创造了以人力巧夺天工的湖光胜境。5

2.城市园林

城市园林主要以盐商自宅为主,其规模虽小于湖上园林,但独具特色。扬州城市园林无论是其规模还是其精美程度均略逊于湖上园林,更是有别于苏杭,这主要是由于两者修筑的目的不同,城市园林主要修建于盐商自宅或会馆之中用于私人游乐,而湖上园林则主要用于南巡接待。且扬州城市园林较苏杭发展时间短,后续力量不足。扬州虽因盐业经济盛极一时,但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当交通地利逝去之后,盐业经济迅速衰退,城市园林的发展也戛然而止,因而至今扬州城市园林虽多有保存,但其精美却远不敌苏杭。

目前扬州城市山林以个园最为典型,且保存最好。个园是清嘉庆二十三年两淮盐总黄至筠在明代寿芝园的旧址上扩建而成的。6园虽不大,但却处处体现匠心。据刘凤浩《个园记》云:“主人辟而新之,堂皇翼翼,曲廊邃宇,周以虚槛,敞以层楼,叠石为小山,通泉为平池,绿萝袅烟而依回,嘉树翳晴而蓊匌,闾爽深,各极其致。”从此记描述中可见,个园中的虚实转换甚为精妙,其中叠石更是点睛(图5)。园中以四季为意向,打造春夏秋冬四季假山,再配以竹、桐、松、柏、藤、玉兰、芍药、牡丹、草、焦、枫、柳、桂等植

物。用不同形状和色彩象征四季,形象逼真,构思精妙却又意境深远。

城市园林除个园一般整体空间以园林打造外,还有住宅园林。此类园林一般作为住宅的延伸,园林空间并非为建筑的整体,往往以花园的形式存在于住宅之后或“辟居地之偏为园”。在住宅园林中,住宅为主体,其空间布局和形制与住宅无二,仅在花园中以园林手法进行空间修筑。如扬州的卢氏古宅(图6)和汪氏小苑。

三、扬州盐商私家园林的传承与保护

随着经济的发展,扬州虽早已失去了有利的地势,但其历史文化却也因此得以保存。作为有着2500年历史的古城,扬州注重发展和传承的统一,通过采用新城开发与老城保护的手法,对现存明清园林采取了积极的保护。近些年来在园林相对集中的老城区启动了城区改造性发展。很多明清时期的私家园林在历史的变迁中,或被民居包围、占用,或被纳入一些政府相关机构中,甚至有很多让位与经济发展,被高楼环抱。扬州通过对现存园林的筛选,结合城市发展的优势,开始逐步打造盐商园林旅游IP。以瘦西湖、个园、汪氏小苑等园林为主要景点,并对其进行分类。将部分盐商园林保持原貌,使游人身处闹市中,却也能够享受闹中取静的乐趣。同时对卢氏古宅、街南书院等一些徽商的住宅园林进行功能置换,在最大限度保存原貌的基础上加以利用,使其真正融入现代的经济生活,为其注入新的活力,而不仅仅是作为“博物馆”将其保存。扬州的园林也正日益走上“活在当下”的传承道路上。

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扬州仍有很多的私家园林得不到相应的保护,如黄家园、李氏小园、壶园、青溪旧屋等,虽在“双东”范围之内,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但园林本身并没有成为保护对象。除却个园、汪氏小苑等对外开放的私家园林,其余大多损毁严重。有些园林虽然再次利用并未空置,但实际情况却甚为堪忧,如清代盐商魏次庚的魏园,地处夹剪桥西,解放后,园中空间已被改为职工宿舍,整体“外壳”虽仍有遗存,但内部格局已不复存在,原本园林最为重要的“意境”更是丝毫无存。再如棣园,原本院内的建筑景观均已不复存在,仅留门头。

由此可见,对无论是政府还是团体,对园林遗存进行再次开发之前首先需要对现存有开发前景的园林进行甄别,其次要对开发完的园林给予相应的游园规范流程,以及私家园林在使用过程中的维护和保养。如此方才能做到历史文脉传承与发展的并存。

注释:

①此为清人刘凤诰所著,名为《个园记》。此记书对扬州个园的建造思想、建筑手法等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参考文献:

[1]刘思语, 禹文东. 盐商文化作用下的扬州园林艺术特征研究综述[J]. 山西建筑, 2018, v.44(10):206-207.

[2]陶元. 扬州地区明清时期私家园林[D]. 河北大学.

[3]陈一. 承徽派文化 筑商家园林——明清时期徽商园林与江南文人园林的对比[D]. 南京林业大学.

[4]陈建勤. 清代扬州盐商园林及其风格[J].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5):15-20,47.

[5]韦金笙. 述评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兼论风景园林之秀美[J]. 中国园林, 1992, 008(003):17-21.

[6]臧彩仙, 陶胜男. 扬州个园的艺术特色[J]. 中国科技博览, 2010(36):518-518.

[7]苏畅,周玄星.扬州个园叠石技艺浅析[J].古建园林技术,2020(04):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