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茂名农林科技职业学院525000
摘要:在高职语文教学实践中,基于“雨课堂”开展混合式教学为全程师生互动与精准教学提供了解决方案。将“雨课堂”引入语文教学实践中,有助于建构"线上"与"线下"共融共通的教学体系,实现教与学的交互。高职语文教学工作者应与时俱进,提升对于“雨课堂”等现代化教育平台的应用熟练度,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精准化课堂教学设计轴心,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构建教与学和谐运行的策略体系,使课堂教学从"有效"走向"高效",让现代化教学技术为语文课堂注入全新动力。
关键词:“雨课堂”;高职语文教学;智慧课堂;应用实践
引言
疫情背景下,催生了一批方便实用的线上上课软件和一系列线上优秀课程;加之现代教育的智能化、信息化发展对传统教育模式带来了颠覆性的挑战。如何将“雨课堂”等智能技术充分运用到高职语文教学实践中,实现高职语文教学的智能化和技术化,成为当前值得思考与探索的主要问题。本文结合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对“雨课堂”在高职语文中的应用策略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高职语文教学水平提升提供参考。
一、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
基于“雨课堂”等现代化技术手段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质是,将现代教育技术深度、有机融合到高职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和全过程中,通过对教学的精准指导,建构教与学的目标、过程、评价等多位一体的整体框架,以实现知识的传递与教育、技能的训练与实践、智慧的培养与形成。混合式教学最早由何克抗提出,一般意义上被理解为传统的师生面对面教学模式与现代的跨时空网络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但笔者认为,混合式教学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形式的创新,更重要的是在于将“雨课堂”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与高职语文教学相融合,营造一种全新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兼顾个性化学习和各学习要素的有机融合,推动教学理念与方法、教学环境与资源、教学内容与过程的根本性变革。
首先,两个主体,即教师与学生。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应坚持智慧语文教育理念,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核心思想,处理好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关系,实现"教"与"学"的交互。语文教师需发挥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和激发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在基于智慧平台开展混合式语文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应该掌握什么内容""学生如何掌握这些内容""如何了解学生是否掌握及掌握的程度"等作为课程设计的出发点,将语文课堂知识用智慧平台加以"包装",并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在学生面前,能够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兴趣。
其次,三个环节,即语文教学流程中的课前、课中与课后。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既保留了语文传统教学模式的优点,也依托“雨课堂”平台实现"线上"与"线下"的深度融合。课前,语文教师应对学生开展学情分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平台环境的设置,继而引入线上资源,完成教学设计。在语文课前的"线上"环节,教师的主要工作包括建立班级、学情分析、链接资源、布置任务,最后根据学生反馈的结果及时调整线下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活动,以实现精准教学。课中,语文教学活动以"线上"+"线下"的方式进行,教师应根据学生语文线上学习状况设计教学活动和过程,进行情境创设;然后就教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学生线上学习的状况及个性化问题开展探究性的学习;并通过“雨课堂”平台对学生的认知、理解和掌握情况进行随机测试和实时监测,就发现的问题和存在的漏洞及时进行补充,提升语文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课后,教师进行语文教学检验与总结,延长课中时间、拓展课堂空间。教师可以利用“雨课堂”平台发布课后作业、推送相关学习资源、开展线上答疑,并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反思教学,进行调整。
最后,教学理念、教育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教学理念是指导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思想。智慧教育时代背景下,高职语文信息化教学应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并基于此制订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所在。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高职语文教学应突出学生综合素养的培育与实践能力能力的塑造。教学过程是目标导向下的资源、环境、活动与方法的连续统一,教师应按照课前、课中和课后的时间线,综合运用线上线下双通道开展教学活动,加强引导,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索学习。教学评价与教学目标相对应,是衡量教学目标与教学过程是否合理、科学,以及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因此,教师应坚持标准多元与形式多元的原则,对应教学目标中能力培养的出发点,在评价中应突出学生能力的考量,兼顾量与性的综合判断。
二、“雨课堂”在高职语文中的应用策略
(一)积极建设线上教学资源
在整个语文教材体系中,语文的工具性的渗透是螺旋上升的。为充分发挥“雨课堂”对于语文课堂教学的辅助作用,教师应积极建设拓展线上教学资源。一方面,语文教师可以利用“雨课堂”平台创建新课程,按照课程主要教学内容设置章节内容模块,系统梳理所有章节重点与难点知识,方便学生学习;制作每一章节教学知识的课件,上传相关视频、图片与文字材料,形成课程学习资料库。例如,在《月夜》的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可以将课前预习的课件和《月夜》作者的简介及写作背景等视频和其他教学资源插入讲义,方便学生的预习与课后回顾。另外,语文教师可以引入相关的视频影音资料,并将该视频影音资料与教学章节一一对应,为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做好线上资源准备。此外,教师不仅可以将自己的PPT上传到服务器供学生学习,还可以为自己的PPT课件进行语音讲解配置,形成带有语音版的"旁白式在线课程",甚至将各类视频包括MOOC视频嵌入到自己的课程中,进而拓展网络教学资源,为学生预习复习提供有效渠道。
(二)优化教学设计
语文课程是高职专业教育的基础课程。传统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下,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大多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面对此种困境,高职语文教学工作者应积极引入“雨课堂”等智慧教学平台,基于精准教学的目的,仔细分析教材的编排以及教学要求,围绕精准课标和课堂效果,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升。通常,语文课堂教学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连续统一的环节。
在课前阶段,语文教师应做好线上资源的引入工作,根据每一章节或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出明确的学生学习任务清单,具体包括在线教学资源、课前阅读材料与思考题等,并将其发布在“雨课堂”平台,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生在获取相关资源后,可以进行自主性的学习,并完成相关任务。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线学习情况、所提交的答案及反馈的问题等对线下教学进行调整。课前线上学习环节既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性,也能更为精准地为教师提供学习分析的相关材料,便于对线下教学进行调整和完善。
在课中阶段,语文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创设,引导学生开展深度自主学习。例如,在《月夜》等课文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借助以展现山城月夜的静谧场景的幻灯片或影视资料,将同学们带入相关情境中,通过视听影音等立体化的呈现,让学生对文本描绘的绝妙景象有更加明晰的想象,对诗歌表达的情感有更加深入的理解,教师还可以运用互动课堂自动批改统计等功能,引出问题展开研讨,聚焦诗歌中思想感情的理解和运用,提升学生的语言应用水平。“雨课堂”软件的合理应用能够使课堂氛围活跃,但教师也应关注其在课堂中的合理运用,切忌主次不分,喧宾夺主,只追求信息化形式而忽略教学效率。当前,部分教师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容易忽视对语言文字的直接体会、弱化对于文本的生成性和独特性的体验追求,反而追求课件的精美和相关情境的直观式的再现,反而降低了教师进行授课的效果,因此,语文教学工作者在将“雨课堂”等信息化辅助手段引入教学方案中时需分清主次,合理应用其辅助教学。
在课后阶段,教师可以在“雨课堂”平台发布相关课后阅读材料、思考与讨论题等,要求学生对所学语文知识进行总结、巩固和拓展提升,并针对学生的学习反馈进行在线互动,反思和评价本章节内容教学效果。
(三)融合多元化技术手段
在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精准利用技术辅助教育教学成为智慧教育的焦点。“雨课堂”从课堂教学和在线教育分别入手,实现了双通道教学和全景式记录,让教师能用数据透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知识掌握程度,使得以个性化教学和过程性考核为主成为可能。除“雨课堂”外,钉钉课堂、腾讯会议等线上教学软件的应用也为教学场景的拓展提供了平台,教师应充分结合各教育软件优势,融合多元化技术手段,打造高效语文课堂。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利用希沃白板或利用Wacom手写板,在讲解PPT时作相应的批注,深化学生对于重难点内容的认识。此外,疫情的严峻性促使线上教学广泛开展。在线上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钉钉平台直播授课,结合雨课堂的习题互动功能,讲授文章的重难点,并适当增加练习与习题时间。将课堂的主体由教师转变为学生,加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并突出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可以依据文章内容,提出相关问题,并设定每个题目的时间,必要时延时或提前收题。对于基础知识类客观题,雨课堂系统自动统计提交人数、各选项的选择人数或填空题的正确人数及正确率。对于阅读分析等主观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纸上完成后拍照上传,教师再选择部分学生的解答投屏,让学生们在直播界面看到该解答,教师进而作评讲。为免尴尬,教师可以选择匿名投屏以鼓励学生积极提交,利用雨课堂的匿名投屏功能展示学生主观题的解答并作评讲。当融合钉钉课堂、腾讯会议等线上教学软件开展直播课时,教师应以课时为单位保留直播视频,并使教学内容尽量模块化,便于学生观看回放及复习。
(四)开展合作式学习
合作学习这一崭新教学模式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发挥集体的智慧,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且可以实现优势互补,是提升学生学习效率,打造语文高效课堂的良好途径。在语文教学的教学实践中,恰当的问题情景创设与小组讨论的方式有机结合可以有效增强教学的生动性从而调动学生的课堂热情,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课堂活跃度。教师可以基于“雨课堂”平台将学生进行分组在并关注每个学生的有效参与。在文本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文章内容设计开放探究式问题,并将问题发布在“雨课堂”平台上,并引导学生选择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小组探讨,让学生在沟通交流中深化对于文本内容的理解,在思想碰撞过程中拓展知识视野,发展思维能力,提升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参与程度与参与能力。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在引导学生通过问题导向、推理分析、情节塑造等多种方式强化学生对书中问题的思维深度,充分发挥语文教学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与思辨能力的提升作用。最终,教师可以让各个小组围绕着相关问题,进行研读思考,并形成文稿,通过小组合作促进学生对文本的自主探究,并在合作探索过程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能力。
结语
“雨课堂”,具有简单高效、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新颖等显著特点。通过语文教学和“雨课堂”等教学平台的有效融合,既可以彰显网络信息技术的使用之效,又可以展现语文教学的多元化与精准性。在信息化背景下,高职语文教学工作者应聚焦语文课堂教学技术创新,使用“雨课堂”等现代化教学技术辅助教学,从而真正实现因材施教的精准,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能力,使高职语文的课堂教学成为学生们物质丰富的知识宝库和水草丰茂的精神家园。
参考文献:
[1]王杨.基于“雨课堂”项目化课程混合式教学的效果与评价[J].职教论坛,2020(02):70-75.
[2]王帅国.雨课堂:移动互联网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教学工具[J].现代教育技术,2017(05):26-32.
[3]李佩霖,李星润.基于"雨课堂"的高职语文有效性教学策略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9(29):146,45.
[4]朱宁,刘圣楠.雨课堂支持下的高职语文课学生参与质量分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2020(06):54-59.
[5]周婵娟.雨课堂在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新作文:教研,2018(07):52.
本文系广东省2020年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疫情背景下,雨课堂在中职人文学科教学中的创新应用及推广》结题论文,项目编号GDZZJG2020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