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电网有限公司中山供电局, 广东 中山 528400
摘要:电力建设项目具有投资金额高、施工时间紧、技术难度大等特点,电力线路施工安全管理面临巨大挑战。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人员安全意识薄弱、技术水平偏低,施工现场安全问题管理难度大增。基于此,研究电力线路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现存问题,分析电力线路施工现场安全影响因素,构建施工现场安全智能管控系统并验证其应用效果,旨在为电力线路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电力线路;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智能管控
中图分类号:TM736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当前,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进程加快,电力线路建设项目发展空间巨大。相比其他工程建设项目,电力建设项目具有投资金额高、施工时间紧、技术难度大等特点,对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1电力线路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现存问题
1.1安全影响因素
电力线路施工现场安全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人的因素、施工设备因素和施工环境因素。(1)人的因素。通过梳理和研究相关文献可知,施工现场人为因素直接或间接导致的安全事故占比较大,如规章制度执行不严、日常管理和作业巡视松懈、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淡薄、擅自更改安全操作规程等。(2)施工设备因素。主要包括施工设备没有定期维护和保养、在磨损状态下作业、不符合安全技术性能要求等。此外,设备在处于带电状态时缺乏警示标识也易导致安全事故。(3)施工环境因素。室内作业环境因素主要包括粉尘、噪声等,室外作业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天气、温湿度等。此外,火花、高压电、尖锐物品等也可能导致安全事故。
1.2自然灾害防范工作不具体
在进行电力线路的建设中,基本上都会处于自然环境下,因此就会受到这些外界因素的影响,导致日常的电力线路运行中,存在着一定的质量性问题。线性制度中,虽然在日常较为平稳的自然环境中,可以实现稳定地运行,但是一旦遇到恶劣的气候环境,就会直接对线路造成质量性的影响。这种自然灾害的影响,也是当今对电力线路造成质量性影响的关键要素,经常会出现较大的破坏性。虽然当下已经开展了一定的自然灾害预防手段,但是基本上手段较为简化和传统,同时也仅仅是基于一些雷电的预防处理。为了保障整个电力线路的稳定性,就需要积极做好电力线路的安全运维,利用一个良好的维护方式,全面提升运行的质量性。其次,在进行运维的过程中,也需要积极明确出自然灾害的特征。
1.3运维管理制度落实不佳
在电力线路的日常运维过程中,利用一个完善的制度规范,可以很好地推动日常管理工作的开展。但是,一旦相关制度无法得到落实,就会导致电力线路的日常安全运维工作无法实现较高的质量性与规范性效果。对于一个制定出的管理规范,需要相关企业全面重视起来,实际的管理进程中,可以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推动管理效果的提升。在制度设计中,要起到管理工作以及规范化工作人员行为的作用。但是,在现阶段进行管理工作开展中,虽然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但是始终无法与工作内容形成较高的契合程度,进而导致日常工作开展中,无法形成良好的工作质量性的提升。
2电力线路施工现场安全智能管控研究
2.1构建电力线路施工现场安全智能管控系统
1.人员定位系统
对施工范围内的作业人员进行定位,对施工区域进行危险等级划分,实时将施工现场人员信息数据回传至监管人员,一方面,确保作业人员处于安全作业范围内;另一方面,便于调度人员随时调度指挥。该系统可对作业人员轨迹进行分析并自动生成数据报告,上传至施工档案。
2.人脸识别系统
通过多层神经网络人脸识别技术远程验证施工人员身份。此外,如果施工人员进行危险作业或操作不规范,该系统能够及时提醒作业人员并发出警示,避免人为因素导致的施工风险。
3.施工人员管理系统
按工种性质和作业区域对施工现场人员进行划分,对不同区域的人员授予不同的进入权限;将每个施工人员的工卡信息录入系统,在刷卡和人脸识别验证通过后才能进入作业区域。一旦非该岗位权限人员进入危险作业区域,系统会及时报警提示,并记录非法闯入人员的相关信息。
4.设备控制系统
设备控制系统能够远程控制作业设备,如控制设备的开/停状态等。作业人员操作失误或设备处于带电等危险状态时,安全人员可通过设备控制系统远程关停该设备。同时,该系统能够自动记录施工设备的远程控制操作信息,包括操作人员信息、操作项目、设备编号、操作时间等,有效提升了设备管理的效率。
5.巡检系统
巡检是施工现场安全管控的重要环节。巡检系统的主要作用是辅助监管施工作业中出现的违规问题,并对施工设备、施工环境进行日常巡视检查。同时,对不符合安全施工规范的问题进行统计、上报和分析,保证施工作业的安全性。
2.2云计算
在智能电网运行期间,由于电网规模庞大,会持续产生海量的数据信息,如果仅依靠所配备的计算机等硬件设施来完成全部的数据采集、运算分析等任务,容易出现系统卡顿、崩溃等问题,从而影响电网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还会出现设备使用寿命缩短、故障频发等问题。与此同时,为满足电网运行及管理需求,需要配置大量的高性能设施、设备,导致智能电网的前期建设成本和总体使用成本增加。对此,可将云计算技术应用于智能电网系统中,对电网稳定性分析、电网调度等较为复杂的计算任务可提交至云计算平台中,采用分布式计算方法进行处理,将海量的数据分解为若干小程序,将各个小程序分配到相应的服务器进行独立计算,再将小程序的计算结果进行合并处理,从而在短时间内完成数以万计、数以十万计数据的运算处理,并提供准确的计算结果。在满足智能电网运行管理需求的同时,电力企业无须自主配置大量高性能设施,仅向云服务商支付一定费用即可。
2.3可视化分析
在智能电网运行期间,将持续产生庞大的数据流,包括配电网运维、设备状态监测、新能源并网控制效果、电网状态监测等方面的数据,数据内容较为复杂。与此同时,在传统电网管理模式中,以文件图表的形式来展示电网的实时运行状态和数据处理结果,对管理人员的理解能力、专业素养有着十分高的要求,其难以在短时间内从文件图表中提取到有效信息,间接降低智能电网的管理效率。对此,需要在电力大数据体系中引入可视化技术,如空间信息流展示、3D全景模型、电子地图、历史流展示等技术,以更为直观清晰的方式来展示电网的运行状态。例如,在故障报警与灾难预警场景中应用电子地图技术,以特殊颜色符号在地图上标记故障设备的位置和灾难波及的范围,取代传统的故障码和设备编号的方式。而在溯源分析场景中,则应用历史流展示技术,以曲线趋势变化图来呈现故障出现前后各项参数的变化走向,帮助管理人员清晰了解整个故障事件的发生演变过程,从中挖掘各类故障的客观发生规律,提取故障前期征兆特征量。
结束语
当前,信息化技术发展迅猛,智能系统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实践验证可知,智能管控系统实现了项目信息管理的统一化、工作流程的规范化,改变了原有施工现场落后的管理模式,提升了施工作业的安全指数和工作效率,有效减少了施工现场安全隐患。未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智能化管控系统也将不断更新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徐念来.电力施工现场智能安全质量管理系统探索[J].电子乐园,2021,4(7):446-446.
[2]王灿华,岑正军,陈成,等.基于智能可穿戴设备的电力施工现场安全管控模型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20,13(21):12-13.
[3]汪国林,谭舟洋.基于“互联网+”的智能管控平台推动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变革[J].企业管理,2018,33(S1):17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