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建筑行业发展的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素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05
/ 2

基于建筑行业发展的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素质研究

吴德永1 ,柳进文,2

1身份证号:350127197712105298  四川成都  610000;2身份证号:622626199105014017  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随着“一带一路”、技术创新等国家战略的提出,我国建筑工程领域不断扩张,建筑行业出现了一系列如大型化、复杂化、国际化及工业化等新的发展趋势。建筑行业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素质要求也日益提高,提升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综合素养以适应建筑行业发展需求是当前工程管理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收集研究当前行业对人才的需求,采用因子分析法进行归类总结工程管理人才应具备的素质体系,得出个人品质素养、专业技能、个人职业发展能力、专业学科知识及应用、基础学科知识及应用这五个维度上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素质要求的重要指标排序,为培养目标的调整和修订提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管理人才;素质体系

1引言

建筑业在我国国民经济生产、解决就业问题、辅助拉动内需等方面充当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并且数据显示我国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地位依旧稳固。但是近几年建筑行业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当前我国建筑业需要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复杂化,这也对建筑业从业的技术人员及管理素质要求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应对这些变化的有效方式就是通过创新建筑行业人才培养,提升从业人员素质,才能匹配行业的快速发展[1]

2建筑业发展现状

2.1建筑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仍占据重要地位

自2001年以来建筑业增加值一直处于上升状态,建筑业总产值及建筑业增加值在2001年到2016年一直呈现增长趋势,在全国国内生产总值中建筑业增加值所占的比重基本也在不断增加。经初步核算,2016年我国全国建筑业实现增加值49522亿元,2015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46456亿元,同比上年增长了6.60%。自从2001年以来,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建筑业实现的增加值所占的比重一直是在5.3%以上。2016年达到了6.66%的高点,建筑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了稳固的支柱产业地位。因此作为我国建筑行业重要的人才在我国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育改革过程,应该紧跟建筑行业发展趋势,把握建筑行业发展需求[2]

2.2建筑业劳动生产率增速放缓,就业压力增加

2016年建筑业的劳动生产率(按建筑业总产值计算)为336991元/人,2015年的建筑业的劳动生产率(按建筑业总产值计算)为324046元/人,同比增长了0.22%,增长速度比上年下降了约1.80个百分点。建筑业最近几年劳动生产率的增速大幅下滑,劳动生产率高低的影响因素包括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生产技术水平以及职工相关技术的熟练程度等等,其中,劳动组织和生产管理等的好坏对劳动生产率的高低有重大作用。因此要建筑业劳动生产率要保持高速增长,应该对建筑业管理人才加大培养力度,结合建筑业发展现状整顿从业人才的培养现状,提高建筑行业管理人才的管理效率[3]

2.3建筑行业创新投入不足,缺乏创新能力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统计,2014年我国科技经费投入继续增长,国家财政科技支出及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增加。分产业部门看,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超过500亿元的行业大类有7个,这7个行业的经费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的比重为61.1%;研发经费在100亿元以上且投入强度(与主营业务收入之比)超过了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的行业大类有10个。可以看到建筑行业的R&D远远低于其它行业,科研经费投入缺乏直接导致了建筑行业创新力的不足,这也是建筑行业现在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国应适当加大建筑行业的科研投入,增加行业的创新积极性,其中一个重大的突破点就是对相关专业的高校教育加大创新投入。

3建筑行业发展的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素质培养建议

3.1项目导向型教学

项目导向型教学是老师通过设置一个项目,将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或者需要掌握的技能融入到这个项目当中,学生通过积极参与到项目当中,解决项目中遇到的问题,从而理解和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在项目导向型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角色要进行互换,改变传统的老师作为课堂主角的“填鸭式”教学模式,项目导向型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角色将变成一个指导者或辅助者,课堂上实施项目教学过程中,老师只是给予基本的建议和必要的指导,最终项目的完成需要完全发挥学生自己的主动性。

项目导向型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对比起来具有多种优势。一方面,项目导向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每一次项目教学中学生都是带着解决某一个工程建设领域问题的目的来学习,学习的针对性较强,效率自然也会提高;另一方面,项目导向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各种渠道搜集大量的信息,小组成员之间会产生激烈的讨论和头脑风暴,容易产生新的思路和方法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3.2推进产学研结合

高校应该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产学研合作教育就是产业、学校、科研机构等的相互配合,将生产企业、学校、科研单位的社会资源优势进行协同与集成化,实现课堂教学中学习的知识、企业的实践经验以及科研单位的实践的上、中、下游之间的耦合。是应用型学科与实践和科研结合的有效教育模式。

3.3双导师制

双导师是指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教学安排中,每个学生或课程都拥有一个校内教学经验丰富的专业指导教师和一个校外聘请的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的实践指导老师,一方面保证学生在校期间基础理论知识的深刻掌握,另一方面也让学生能够接触到一线工程领域的专家,提升实践认知,这些校外聘请的实践导师一般是在一线施工企业工作的项目经理或者专业的工程师等,可以为学生带来丰富的实践知识。

在实施双导师教学中应该注意影响教学质量的几个方面:

1)学生的学习态度。应该向学生明确该教学方式的目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的合作情况,双导师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两位导师之间的合作,基础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之间的有机融合是双导师制实施的关键。

3.4塑造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创新素质。

作为交叉性学科,工程管理专业在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同时,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精神。学生可以在低年级就开始进行比较系统的科研锻炼,在课程设计、学科竞赛等教学活动中增加创新元素,可以提升学生对工程专业的兴趣。例如浙江大学、清华大学等学校均在实施对大学生的科研训练计划(SRTP),为国内工程管理专业高效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借鉴范例。

3.5改进教学评估系统

评价系统是把握人才培养质量的最后一道关,要对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考核,比如通过试卷考试、课程论文等形式。对于工程管理专业学科的评价及考核,应该积极引进多方面的标准来进行衡量,除了学校的考核评价外,应该还要包含用人单位的评价、行业协会的评估、社会的认可情况等作为考核标准,采取多维度的考核标准才能对工程管理专业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提升。

4结束语

随着建筑工程领域的扩展,建设范围的扩展,工程规模大型化与复杂化,工程领域国际化及工业化等,现代工程管理不再仅仅是对传统的质量、进度、投资三大约束目标进行管理控制,对高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趋势下,结合行业调研的人才素质需求,对我国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素质培养建议进行梳理,可为高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设置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张剑阳.建筑工业化的现在与未来[J].工程质量,2019(12):11-14.

[2]虞伟.面向建筑工业化的住宅产业链整合机理研究[J].建筑经济,2021,35(13):22-26.

[3]贺国健.我国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J].价值工程,2019,15(22):17-19.

作者:吴德永,身份证号:350127197712105298;

      柳进文,身份证号:622626199105014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