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袜筒的一长一短到领结的一丝不苟——谈马修对问题儿童的转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05
/ 2

从袜筒的一长一短到领结的一丝不苟——谈马修对问题儿童的转化

袁钰茜

江苏理工学院 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20级6S  江苏常州213001

文章题目中“袜筒的一长一短”、“领结的一丝不苟”都是电影中的两个特写镜头。这两个特写镜头,指向的都是同一个人——皮耶尔·莫杭治。皮耶尔和马修都是《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电影中的主人公。

这部2004年上映的法国音乐电影,从音乐指挥家皮耶尔在美国进行音乐会指挥之前,接到了一个来自法国关于她母亲亡故的电话开篇,在回法国为母亲办丧事之后,儿时好友佩皮诺雨夜拜访,送给他一本克雷芒·马修的日记。两人共同打开日记本,顺着马修1949年在“池塘之底”的记载,回忆起他们在这所名为"池塘之底"的男子再教育寄宿学校的种种过往。

1949年1月15日,在若干领域经历了一系列挫折后,失意的音乐家克雷芒·马修,在人生的最低谷,到一所名为"池塘之底"的学校应聘做学监,该寄宿学校是专为问题少年的再教育而设置。入职的第一天,他就亲眼目睹了身兼数职的门卫马桑大叔被恶作剧的学生弄伤眼眶,同时又震惊于学校的各项严厉的惩戒手段,更震惊于前任学监被学生穆东用剪刀捅伤胳膊而匆忙离职。白天经历了学生的各种调皮捣蛋、无法无天,晚间休息时疲惫的马修甚至觉得,学生们会跑进他的房间来谋害他。第二天,马桑向看望他的马修诉说了这些孩子的可怜无助,他们不被理解甚至有孩子自杀。让马修产生了改变这些问题儿童管教方式的冲动。宿舍里,变本加厉孩子们唱起了嘲讽马修的"光弹头",让马修打定主意,从唱歌入手拯救这些陷入迷途的孩子。从1月30日开始,他让每个孩子试唱,划分声部,教孩子们唱他自己创作的歌曲。经过几个月的不懈努力,马修克服了各种困难,合唱团的合唱也得到了慈善委员会伯爵夫人等人的肯定。一场问题少年蒙丹带来的火灾使得马修被阴狠的校长哈珊解雇,被关在教室里的孩子们用歌声和纸飞机为心寒的马修送行。那个老是扒在校门口,等父亲星期六来接他的佩皮诺,也跟随马修一起离开。皮耶尔被母亲接回,去上了里昂音乐学院。校长哈珊因为虐待学生被举报而辞退。

故事中孩子们被神圣而纯净的音乐所净化,受伤的心灵得以抚平,这批被大人放弃的野孩子的命运得以改变,对他们的人生道路也由此产生了重大影响。皮耶尔就是其中最突出的一个。

这袜筒的一长一短,是影片中皮耶尔夜晚第一次去教室独自唱歌时进门的一个特写。那时的小皮耶尔因为被罚打扫一个月的公共卫生,无缘合唱团的排练,于是他就在走廊偷学,放学后一个人进入教室练习唱歌。这个时侯的小皮耶尔有着天使的脸蛋,魔鬼的身材,有着天籁般的声音却假装不会唱歌,一长一短的袜筒喻示着骨子里的桀骜不驯和不合作态度。

出身单身家庭,性格内向,话不多的皮耶尔却是前任学监哈拉先生提醒马修要提防的对象。因为爱偷窃,屡次逃学被原来学校开除。第一节课上,马修信任的让他维持班级纪律,结果他在黑板上画画嘲笑马修的秃头,被马修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给皮耶尔画了个侧面漫画,并加了个小丑的红鼻子,引起大家的哄笑。第二天,伙同其他同学撬开柜子,偷了马修的乐谱藏在厕所里,被马修发现但原谅了他。后来,又因为在校长哈珊的课堂上用漫画骂校长吃屎被关禁闭。随后其母维奥丽特来探望被马修用善意的谎言(去医院拔牙)搪塞过去。等皮耶尔禁闭结束回到课堂,马修让他试唱,他却假装不会唱歌。有一天晚上,马修在处理完蒙丹敲诈佩皮诺回来之时,路过教室发现他天籁般的音色。以不处理他私自进入课堂为条件,勒令他参加合唱团排练。对独唱的他,专门开小灶加以辅导,合唱团和皮耶尔都在进步,一切往好的方向发展。日子在马修创作、蒙丹被打、孩子们嬉戏、皮耶尔擦玻璃中度过。又是探视日到来,正向皮耶尔母亲献殷勤的马修,被恋母情结的皮耶尔扔了一头的墨水。作为惩戒,马修取消了皮耶尔的独唱,并告诉他这里不是缺了谁就不行的。慈善委员会的伯爵夫人到来之日,表演开始,倚靠在墙柱后的皮耶尔,突然被马修示意独唱,皮耶尔一改颓废,美妙的歌喉惊艳众人,演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马修从皮耶尔的眼中看到了自豪、被谅解后的快乐、还有第一次懂得了的感激,皮耶尔真的懂事了。

此后,皮耶尔沿着马修的规划走进了里昂音乐学院的大门,从此成长为世界级的音乐大师。一丝不苟的领结,就是影片开头皮耶尔在美国指挥乐队时的一个特写,象征着其对音乐事业的一丝不苟。

一长一短的袜筒,是对严酷管制的强烈不满,是一种不合作、破罐子破摔的人生态度。一丝不苟的领结,代表的是一种认真负责、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这50年间,这两种人生态度的转变,马修的教育功不可没。

是马修,给50年前的放牛班带来了春天。何为放牛班?其实就是我们今天在教学上面所述的放羊,就是对学生不管不顾,任其自生自灭。但我们在影片中看到的马修,在担任"池塘之底"学监的整个过程当中,不抛弃、不放弃,以最大的仁爱、友善、宽容对待每一位儿童,为他们送来一缕缕春风,为他们带来了春天和希望。人们总是能回忆起小时候被温暖的那些瞬间,伤害让心灵受创,温暖却能治愈一生!皮耶尔如此,佩皮诺如此,我们亦如是!

作为师范生的我们,在马修的这个充满爱与希望的故事中,能汲取到哪些有益的启示呢?

马修的整个教育过程中,对我们印象最深的,应该是他极致仁爱、友善、宽容的态度。

第一,这样的态度,应该是建立在他对儿童的人格尊重上。他把儿童当作和成人一样具有人格和尊严,从没有象残忍的哈珊校长、冷酷的沙贝先生等人一样肆意打骂和体罚问题儿童。对于他们一次次的犯错、辱骂甚至挑衅颇有一种唾面自干的宽容和大度。比如,在处理乐格克导致马桑大叔受伤这件事上,为避免其受校长的打骂,为他保密,改罚他照看马桑,完全从儿童的立场上为其考虑,充分维护儿童的人权。再如,面对郭邦唱“光弹头”嘲讽他秃头,也只是指出其走音,萌发用音乐拯救他们的想法,并没有大光其火等等。

第二,这样的态度是把儿童当作发展中的人。用适应他们身心发育水平的音乐,感化他们,使他们的童心在音乐中自由伸展。承认他们个体间的差异,因材施教。根据他们声音的不同特点,把他们分成不同的声部,有的人唱高音、有的人唱中音、有的人唱低音、不会唱歌的佩皮诺让他做乐队指挥的助理,让跑调的郭邦做乐谱架等等。

第三。他的音乐教育完全可以看成是促进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而且是面向全体学生儿童的教育。比如,桀骜不驯的问题少年蒙丹,他都试图把他发展成合唱团当中的男中音,颇有孔夫子“有教无类”之风。当他发现蒙丹偷钱被冤枉时,他试图说服校长留下蒙丹。

第四,他的音乐教育,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唱歌,更注重在唱歌过程中音乐对学生心灵的净化、注重学生的内心体验,让他们在音乐中取得成功的喜悦。既注重结果、更注重过程,即关注合唱的效果、更关注合唱中学生的成长,与当下新课改的教学观颇为契合。

当然,教育也不是万能的。故事中还有许多现实中难以解决的问题,比如,桀骜不驯问题少年蒙丹。又如,马修坎坷而失落的单相思。但我们从中见到的更多的是,爱和希望。

当下,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的大量出现。《放牛班的春天》中马修的爱和希望的教育故事的启示,更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祝愿每个孩子都能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

祝愿每个人内心的感动和美好都能够留在心底!

祝愿世间的美好都能环环相扣,善良和好意皆有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