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背景下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05
/ 2

“大思政”背景下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

张丽

辽宁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辽宁 朝阳122000

摘要:在大思政的学科教育背景下,高职院校的思政课堂教学活动需要及时构建科学有效的思想政治学习平台,将线上和线下学习形式相结合,将理论基础知识和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在大思政的背景下,高职思政课的实践教学环节需要以生活经验和社会热点事件为核心,协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本文将着重探析大思政背景下的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路径。

关键词:大思政;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

在大思政的学科教学模式中,思想政治学习平台的建构以及完善,需要以基本理论知识为核心,实践教学内容为外部框架,引导高职院校学生掌握更多思政理论方法,快速树立与时代发展潮流相匹配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不仅需要理解抽象的思想政治基础知识,还需要将理论与实践经验相结合,提升对社会层面的认知水平。

一、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的困境

(一)教学形式单一

很多高职院校的思政课程教学形式相对比较单一,其理论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之间的关联性并不密切,还会对高职学生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培养过程产生一定干扰[1]。很多高职院校的思政课程教师,并不能从不同学科领域内的教学特点出发,对理论和实践教学环节进行创新设计,教学环节过于程序化以及形式化,反而会直接抑制高职学生的思政学习兴趣。很少有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通过对学生未来就业发展方向的分析及研究来进行调整,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与时代发展需求之间的紧密对接,无法积极践行现代化的高职教育方针和理念。很多高职院校对思政课程的育人功能并不重视,因此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普遍具有一定滞后性,并不能与新时期的社会发展需求进行有效对接,因此高职院校学生对抽象以及形式化的思政课程并不感兴趣。教学形式的单一性,与较多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教师的创新教学设计能力不足有关[2]

(二)学生主体地位不突出

很多高职院校的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并不均衡,在多种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并不突出,因此会直接影响到不同学科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以及教学效率。尤其在新时期,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具有非常鲜明的个性化特征,其对学习和社会生活的感知能力水平普遍存在一定差异[3],因此部分任课教师并不能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还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理论和实践学习兴趣。很多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较多不良以及不正确的学习习惯,其主观意识层面上普遍存在较多偏差,也并未从思政课中学习和掌握更多专业知识和实践应用技能,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积极性也被抑制。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并不突出,与较多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教师的教学观念比较滞后有关,并且不能客观评论学生在课堂中的不同观点和意见建议。

(三)教学资源匮乏

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学资源相对比较匮乏,教学素材以及信息资源过于抽象,也会影响到高职院校学生对思政课程教学内容的正确认知和理解过程。教学资源不仅限于不同学科专业领域内的信息资源,更强调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大思政公开教学平台和活动设计要素等等。因此部分高职院校的思政课程教师并不能合理收集课程教学资源,对职业教育领域内的教学改革重点和难点认知理解不到位。很多高职院校在对思政课程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也容易忽略教学改革内容和教学素材之间的关联性,教学资源仍然比较匮乏,因此会直接影响到思政课堂中的理论教学环节以及实践教学环节连贯性以及系统协调性,还会间接压抑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学习特征。

二、大思政背景下高职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模式创新路径

(一)基于地方特色,拓展教学资源库

在大思政的教育教学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的思政课程教师需要基于地方特色,针对性拓展思政课程的教学资源库,才能够引导和鼓励学生们从不同学科领域内筛选出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经验之间的关联性,还能够将理论课程与实践项目之间的差异和共同点进行创新解析。但是高职院校的思政课程教师,需要充分尊重不同学科专业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在针对性拓展思政教学资源库的过程中,合理配置地方思政文化元素和历史素材,引导学生认知和理解教学主体之间存在的差异和共同点。尤其在开展多种思政课外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思政课程教师需要对社会层面上的热点话题以及事件进行创新解读,对具有地方特色的博物馆以及展览馆进行创新解读,在拓展课程教学资源库的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即可。教师在课堂教学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加强与学生在情感上的交流及互动,丰富现有的教育教学内容和学科体系。

(二)基于校园文化,丰富教学形式

在大思政的教育教学改革背景下,思政课程的教师可以根据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特征,进一步丰富多种教学形式,但是需要充分践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确保思政理论基础知识与课外实践项目之间具有强关联性即可。高职院校的思政课程教师,需要从不同的教学实践项目中充分筛选出与校园文化元素相关联的部分内容,才能够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将思政课程体系的形式化以及滞后性特征进行重点筛除。对于高职院校而言,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政课程息息相关,因此可以引导和鼓励学生们充分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和创新设计等实践层面之上,并鼓励学生认知和理解大思政教学平台的知识格局,还能够快速引领各专业学生掌握校园层面和社会层面上思想政治理论基础知识的具体应用方向。很多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教师在丰富实践教学形式的过程中,也能进一步凸显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特征以及教学主体地位,引导和鼓励学生们从实践经验中感悟到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性和逻辑思维规则。

(三)基于专业发展,构建实践教学共同体

在大思政的教育教学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的思政课程需要以专业发展为核心,快速构建实践教学共同体,才能够引导高职院校不同学科专业的学生正确认知和理解思政课程的理论教学价值和实践教学价值。很多思政课程教师也能够创新融合课程思政以及大思政教学平台,对实践项目以及课外实践活动进行创新设计,并与社会团体以及组织机构进行深度合作,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共同体。尤其对于自我认知能力相对较弱的高职院校学生而言,通过多种实践教学活动,可以进一步提升自我认知水平,还能够塑造更加完整的人格,对人生观以及价值观体系的培养产生了正面影响。但是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教师在构建和完善实践教学共同体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尊重不同专业学生的自主意愿。

结束语

现代化社会对于思政教育的要求,促使高职院校需要反思存在的思政教育上的问题,并针对性地进行解决与完善,为实现高校思政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需要从学校,教师等多个角度进行创新,为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引导高职院校形成新的发展思想以及发展理念,引导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更高效地开展。

参考文献

[1]孟庆艳.基于“大思政”教育背景下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06):60-62.

[2]于长征.“大思政”格局下的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4(15):71-72.

[3]杨俊雄.“大思政”教育环境下高职思政课教学创新研究[J].品位·经典,2021(12):126-128+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