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人才评价体系优化的实践与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05
/ 3

技能人才评价体系优化的实践与思考

黎志亮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   深圳   518000

摘要:为顺应人才市场发展的新趋势,通过构建以需求为主导、以用人单位为基础、以职业技能级别确定为主要手段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进而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提供更为强多的技能人才与技术保证。未来需要充分结合技能人才的主体作用,革新评价方法,保证评价效果,提升评价体系的社会认同感等方面入手,逐步健全技能人才评价体系。

关键字:技能人才;评价体系;优化;实践;

前言:

技术人才评价主要与信息技术学生的培养成才、就业工作、评先评优等活动相关。通过健全完善对技能人才的评价体系,将逐步形成科学、社会化、多元化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坚持深化改革、多元评价、科学公正、以用为本;实现了各地政府部门、用人单位、社会组织等的多元化主体作用,并建立了健全以职业资格评价、职业技能等级认证和专业技能职务担任能力评价等作重点内容的专业技能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形成了推动专业技能人才培养改革与发展积极作用的良好体制环境,促使优质专业技能人才培养脱颖而出。

一、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一)明确目标

   在安全有效的做好本职工作之余,相关公司也必须对信息技能人员起到更多影响,这就必须借助规范化的评价系统来加以规范与指导。采用具体量化的评价目标设计,实现员工和普通职工的差异化,让信息技能人员可以清晰的知道自己的职责任务和工作目标,从而让他们符合公司的要求[1]

(二)技能人才培养

招聘和录用的信息技能人员,仅依赖个人才能发挥,成长空间非常受限。而体系化的评价体制构建,明晰的职能分配,将促进高校为专业技能人员的全面培训和快速全面发展提供平台和条件,进而促使其发挥更大的功能,实现专业技能方面的工作实绩,促进向更高技能层面发展成长。

二、优化技能人才评价体系的建议

(一)注重对职业人才多元化的综合评价

当下,随着时代的不断的发展与进步,社会对职业技能人才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对其的需求不仅仅停留在熟练掌握专业技能,而是综合素质高、觉悟性强、知识面广的复合型高精尖人才。就教师而言,应注重并考核三个方面。第一,理论知识掌握度。坚实的理论知识是创新、实践的基石,扎实的知识储备与广泛的知识面优秀职业人才的必备要素。第二,专业技能素质。该素质即熟练掌握并运用于实践的能力,需要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实现。注重对职业人才专业技能素质的评价,不仅要注重其熟练程度,也要关注其技巧性技能。实践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职业人才需以自身知识储备与实践经验,分析并解决问题,在固有技能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第三,职业道德素养。注重对职业道德素养的评价与培育,可以提高职业人才“复合”程度,满足用人单位对其要求。

(二)采取多维度评价方式

教师应集思广益,提供多元化考试考核方案,给予学生思考并表达的机会。如开放性试题,考察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融汇贯通的能力,允许其大胆思考并探索;如面试,考核其临场发挥能力与抗压能力等。在专业技术层面,引用国家相关技能鉴定部门的鉴定方式方法,对学生进行标准化、多元化考核。如实操考察,旨在使教师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与熟练度有直观了解。

(三)与行业对接,制订统一评价标准

职院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亟需与行业紧密接轨,迎合其需求并提升教学质量。注重进行校企合作,探索职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与方案,与其签订定向培养输送合同,形成“校企一体化”良好局面,同时也促进形成了与行业吻合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对于实现“职业人才行业化”的美好愿景起重要作用。校企双方应签订合同,教师代表与企业代表共同修订完善各种考试大纲、专业课教材与评价体系,旨在实现学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与企业职业技能鉴定体系的有机结合。

(四)注重评价结果的反馈与分析

对于职业人才的评价结果的反馈与分析可以辅助教师了解人才培养方案中存在的不足以及评价体系存在的缺陷。不断吸取经验教训,以完善并优化评价体系,是保证其权威性与有效性的关键。从方案推行、制度建立以及技术手段上确保人才评价的各个环节有效执行,方可提高评价体系的成效。

三、技能人才评价体系优化的实践策略

(一)创新性的技能人才评价方式

加强研究,继续完善技术人才评价体系。一是充分l考虑技能人才培养的特殊性,针对不同的人才培养形式设计差异化的评价要求,不拘泥于常规的评价方法,丰富人才培养评价方式,根据不同学科领域人才培养特色,或现场展示,或产品展览,或实地考察等,灵活选择各种评价方式,通过展示产品的结果直接反映人才培养的水平与技能,使评价更为现实可靠。实现分级评价、按需施策、—企一策、一人一策。

二是继续加强评价体系研究。比如,研究人才培养推荐体系,重视发现非共识人才培养。研究实施代表性成绩评价体系,着力引进国际同行评价。研究探讨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学历证书之间的培训结果鉴定、积累与转换机制。通过有效探索总结实践经验,更加充实完善技术人才能力评价体系。

专业技能评估体系指导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重新分段。内容体系以标准能力测试为基础,对行业(某一工作岗位)或工作能力的进行评估。这方面内容系统的包括了授课内容、课外学习内容和校外实践,这三个方面形成了的强大而有力联系和整合。对于职高而言,对于信息化学院学生的培养,学校要坚持“技能精准培育,多领域学科涉及,综合素质稳步前进”的原则。各专业能力考试标准中列出的专业能力以及考试组成部分。练习和实践考试包含在每个主要课程的日常学习中。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具备应用教学理论技术形式的能力。对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要多方面进行。不仅做到将所学知识与信息化时代发展大潮结合起来,更要引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做到知识的有效运用,确保专业对口。

(二)充分发挥信息化在人力资源评价中的功能

随着计算机技术与传统产业的结合不断深化,大数据分析在深刻影响各行业成长和转型的同时,也为企业提升人才管理效率开辟了新途径、创造了新途径、带来了新动力,它在提升人才评价的准确度、有效性和分析人员潜力等领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巨大的应用空间。

(三)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加强宣教力度,营造信息技能人员成才的良好环境气氛。在教育发展进程中,教育培养一直是强制性的外因,要真正激发起受教育者自己内心的学习欲望和积极性,就需要畅通技能教育发展通道,构建有利于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与气氛。为了彻底改变企业中出现的只重视学历、不重视技能,只注重管理的科技人才、不注重技术人才的局面,必须建立更加完善的科技人才观,把技术人才连同科技人才、管理人才一起作为最重要的专业技术人员,要利用各种舆论工具和宣传媒体,大力推广科技人员的先进典型、先进事迹和知识成果,着力形成企业重视劳动、尊重知识、尊重技术人才的良性氛围。

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高等职业人才培训学习过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以及高职学生到企业实习的培养经验。但职业学校和公司是两个独立的工作组织。为了提升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信息化课程的能力,学校和社会之间的不断合作是必要的。学校与社会合作的稳定性影响评价系统的应用和有效性,也更需要职业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遵循教育规律。

(四)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从对相关技术人才队伍的多样化评价发展需要出发,为增强多元化评价系统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用性,在多元化评价系统建设中应坚持以下若干基础性原则,这些准则包括坚持统一标准和重视个人差别准则、坚持分类评价准则、坚持主动性准则和坚持创造性准则等。通过上述理念的贯彻,使得信息化评价体系既符合人才培养成长规律、科研与教育规律,又能服务于专业和教育实践,服务于信息化人才队伍,赋予人才更大的自主开放空间,从各个侧面和切入点引导学生追求自我成长和自主技术创新。

把人才多元化评价视为一个手段而并非目的所进行的评价工作,在主张尊重信息人才个性化差异并坚持分类评价的前提下,可有效实现互联网上信息人才队伍的学科发展、创新发展与自主发展相统筹。与此同时,主体性原则也要求在多元化评判体系下专业学生自身的参与性,并以此使得评价过程由评判各方共同承担,而信息专业学生在参加评判的过程中实现了自主评判与自我反省,必定更有助于自身的学术发展与自身培养。专业技能评价体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教学改革方向。专业技能评价体系中的专业技能测试标准主要由技能模块、技能操作项目和具体考核指标内容组成,具有详细、具体且操作性强等特点。

另外,贯彻创新性原则,不但可以确保所建立的多元化评价系统合理,而且还可以保证所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与时俱进。多样化评价目标的设定,既要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又要具有相应的弹性空间,通过二者的融合,将使得多样化评价体系的目标定位既能具有相应的引导、鼓励与改进功能,又能赋予信息技能人才较多的自主弹性空间。

结束语:

信息技能人才评价的标准,不但事关信息技术专业学生的技能成长,更事关企业在高度竞争的技术环境中的核心能力,也事关支持中国制造业、发展创新经济的重要支撑。政府部门、用人单位、科技人员、社会团体等多重主体都必须积极参与,通过进一步探讨总结的新机制、多方式、新途径,通过多元化评价、标准化体系、协同式监管智能化方式的人才管理手段将进一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形成更加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新态势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以及与之相匹配的人才激励、监督等措施体系,更加畅通技术人才发展渠道,促进提高技术人才待遇水平和社会影响,促进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培养能力和科技保障。

参考文献:

[1]王诗赟.完善技能人才工作体系  优化“名城工匠”培养生态——杭州市技能人才体系化培养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培训,2022(02):30-33.

[2]姚子龙. 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建设的实践及思考[C]/2017年《铁道劳动》学术论文集.[出版者不详],2017:253-259.

[3]

蒋亚芬.建立企业内技能人才评价体系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培训,2007(04):14-1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