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广东广州 510080
2.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广东广州 510630
【摘要】目的:讨论临床与影像护理有效配合在重症脑卒中患者行MRI检查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20年2月到2021年8月期间收治的重症脑卒中行MRI检查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住院时间,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在本次研究中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临床和影像护理干预,针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且检查时间较短,组间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与影像护理在重症脑卒中患者行MRI检查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能够明显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缩短检查时间,确保患者顺利完成MRI检查。
【关键词】临床;影像护理;重症脑卒中;MRI检查
脑卒中是临床上比较多见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病症,主要是因为患者脑部血管动脉破裂或阻塞致使血液难以流进大脑,继而致使脑组织出现梗死或损伤,该病的发病率、致残率和致死率均较高,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1]。临床多使用MRI进行检查,此检查手段的精确度较高,敏感性较强,但是,MRI检查中,重症脑卒中患者多会处在昏迷状态,继而加大治疗与诊断难度。故而选取适宜的护理干预手段,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对重症脑卒中患者来说,显得尤为重要。为探析临床和影像护理干预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我院特选取重症脑卒中患者80例进行分组研究,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20年2月到2021年8月期间收治的重症脑卒中行MRI检查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住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其中对照组为40例、实验组为40例,对照组中包括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30例,年龄53-77岁,平均(65.28±5.68)岁;实验组中包括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28例,年龄53-79岁,平均(65.23±5.26)岁,两组患者差异(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方式护理,帮助患者摆放体位,对患者的呼吸、血压及心率等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并安抚患者情绪等。实验组在此之上采用临床和影像护理干预:其一,护理人员需了解患者的详细情况,凡是心脏起搏器、体内置有磁性异物的患者不可实行MRI检查,可选用其余方式替代;检查中,需将患者佩戴金属物品脱掉;其二,对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心率等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监测,若发现反常,及时告知医生处理,若有需要,可终止检查进行抢救;其三,检查前,护理人员需和患者家属交流,安抚不良心理,并将检查中可能会出现的不良情况及应对办法告知家属,以便获得家属理解,交流时,需注意语言技巧,防止出现矛盾。其四,检查后,不可随意挪动患者,依据患者结果,配合医生进行相应救治。
在护理方面,其一,护理人员需观察患者的瞳孔反应及意识状况,若有反常,马上告知医生处理;其二,使用亚低温装置对患者的体温进行控制,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组织进行保护,降低受损度;其三,如果患者实行药物干预,需把控药物的使用剂量、频率等,并对患者呼吸管道的情况进行紧密监测,确保呼吸通畅;如果患者需要手术急救,需帮助医生把患者送至手术室,但应尽量减小波动,防止意外损伤;术中,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并安慰家属,获得信任度,以便患者家属能够积极配合护理和治疗,为抢救患者争取时间。
1.3指标观察
观察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检查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SPSS21.0统计学软件;资料描述:计数资料为(n%),计量资料为(±s);差异检验:计数资料为χ2,计量资料为t;统计学意义判定标准:P<0.05。
2结果
实验组患者检查时间较短,且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数据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检查时间对比(n,%)
组别 | 例数 | 金属伪影 | 检查中止 | 外伤 | 总发生率 | 检查时间 [(±s),min] |
实验组 | 40 | 0 | 1 | 2 | 3(7.50) | 26.41±5.52 |
对照组 | 40 | 4 | 5 | 3 | 12(30.00) | 34.28±5.16 |
X2 | 6.6462 | 6.5872 | ||||
P | 0.0099 | 0.0000 |
3讨论
脑卒中是一种起病较急的脑血管疾病,致死率高,因此需及早检查和治疗,并实行适宜护理干预,方可提升治疗效果。临床护理主要是结合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护理干预,影像护理是对MRI检查中予以护理,以便检查可以顺利完成[2,3]。对重症脑卒中行MRI检查患者实行临床和影像护理干预,具有重要意义;检查前,排除检查干扰的金属因素,确保MRI成像精确,尽可能一次完成检查,降低损伤度,提升检查耐受性,进而为救治争取时间;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和家属交流,获取信任,可减少医患矛盾出现,便于检查顺利完成,实行相应救治措施。检查完成实行临床护理,依据患者情况不同,选取不同干预措施,可明显提升患者对治疗的配合度及求生欲望,提高生存指数
[4,5,6]。本次研究结果也发现,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且检查时间不长,由此说明,临床和影像护理干预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总之,在重症脑卒中患者行MRI检查中,临床和影像护理干预的效果比较理想。
参考文献
[1]李慧群,陈琪尔,张德葵,等.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的负担和社会支持及其相关性分析.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5,21(1):357-358.
[2]徐兰,李淑芳,王海侨,等.基于成人脑卒中新急救流程在佛山市缺血性脑卒中急诊创新绿色通道的应用效果[J].广东医学,2019,40(003):391-394.
[3]唐啸,罗莹,徐晓艳.急性缺血性卒中后基质金属蛋白酶-9活性的MRI/NIRF双功能显像[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20(6):411-415.
[4]顾禄寿,程晓玲.对脑卒中患者实施临床与影像护理配合对提升磁共振图像质量的效果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003(010):86-87.
[5]吴龙飞,鲁庆波,何晓琴,等.基于多模式MRI指导醒后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基层医药,2020,27(04):505-509.
[6]赵媛,张梅,于海华.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延迟显影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特点分析(附16例报告及文献复习)[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21,29(1):36-40.
基金项目:广东省护理学会基金课题:舒适护理在CT冠状动脉检查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编号:gdhlxueh2019zx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