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背景下城市角落生态修复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5
/ 2

城市更新背景下城市角落生态修复策略

邬卓夫

广州市番禺区城市更新局510000

摘要:进入新时代,社会快速发展,带动了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目前,我国城市建设已由快速扩张转向微量更新,其中,环境的生态修复是实现绿色城市的基本保障,对于各方面条件较差的城市角落而言,生态修复更加迫切。文章对“城市角落”区域的生态环境现状进行调研,总结亟待解决的生态问题;针对城市角落环境的“负生态”现象提出绿地系统、水体环境、生物多样性、生态空间、资源能源等方面的修复策略;同时,以南村镇“蓼涌四村”为例,进行生态修复的设计实践。

关键词:城市更新;城市角落;生态修复

引言

水资源的载体包含多种形式。如河流、湖泊和海洋等,其中河流作为人类最赖以生存的载体实现了多个领域的应用。河流作为城市用水的主要来源,可以在水产养殖和畜牧生产以及水电发电等领域发挥最大作用,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基础保障。而河流的运输载体是河道,能够和河流之间产生相互的交叉作用,两者有着密不可分的作用,河道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河流生态的状况,对周围河流的生存环境产生影响。在国际范围内城市化的推进工作不断深入的大背景下,世界各国的河流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中产生了巨大的变动,城市中的河道功能正在逐渐退化,水体受污染的情况越来越严重。水体的生态环境破坏减低了水环境表面透明度,造成阳光无法直接通过水体表面进入水环境之中,其内部生存的水生生物无法接触阳光,存活的生物越来越少,形成一个死循环。为了直观地了解城市河道水环境的生态现状,对经济效益较好的城市河道进行取样监控,分别在城市河道中布控监测点。通过不同阶段水体中生态状况分析在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提出新的解决措施,为我国城市化水环境治理和修复提供新思路。

1城市角落现存生态问题

1.1水体环境欠佳

由于环境设施落后、缺乏生态循环意识,城市角落水体环境不能满足当地居民的需求。具体表现为:水体景观不足、河水水质差、街区内水循环能力弱等。如蓼涌由南向北从南村村、板桥村、罗边村及市头村四村穿过,但近年来河道污染比较严重,水体缺乏回流循环,沿涌乱搭乱建屡见不鲜,使得河涌淤积、堵塞,也加重了河涌污染的状况,影响了河涌沿岸的自然景观和人居环境。河涌两岸历史遗留的违章建筑、违章种植,使得河涌淤积、占压、堵塞情况较为严重,导致河涌排涝过流能力严重下降,影响河涌流态,也加重了河涌污染的状况,影响了河涌沿岸的自然景观和人居环境。

1.2化学治理二次污染严重

由于化学治理的方法见效迅速快,在水体突发污染的情况下人们常选择此类措施进行治理,迅速通过化学分子和自身反应,达到水中污染物自动剥离的效果,从而改善当下阶段的水质环境。其中分为两部分:一是营养物质的沉淀治理即将铁盐和碘盐等药剂投入到城市受污染的河道水体之中,在河道水体中药剂和营养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后,会形成超重堆积的沉淀物质下落至河床底部。二是水中金属元素的固定治理即在河道水体呈现高酸度或高碱度时,采取相对应的化学元素进行中和改变河道中的酸碱程度。在水体过度碱体化时水体中的金属元素可以和氰化物混合成经基反应形成氩氧化物,在水体中形成固定的物质同样降落在河床底部。但是化学分子本身可以通过不断的排列组合,形成新的物质会造成水体的二次污染,因此在大面积的河道水体环境治理上采用该方法会释放出不属于原有水体中的金属物质,产生沉淀金属的污染。

2城市角落生态修复策略与设计实践

2.1织补水系网络

对城市角落区域水系的织补有两方面内容:①在街区、住区内部增设水体水景,水的比热容比较大,当水面面积达到12m2时,可使周边温度降低约10℃,因此,可在口袋公园、老旧公园、住区中心绿地等处增设水景;②加强水体的连通性,应考虑城区整体的水体规划,将城市角落的水系与周边区域水系相互连通,同时,综合考虑滨水场所、水岸、水面这三个空间层次之间的相互联系与融合,采取不同的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维持河涌的环境景观水量。对河网区的河涌主要以引潮水为主,对山溪性河流通过调水,枯水期给河涌补水。结合市政截污,近期一、二类河涌主要污染物指标达到地表水环境Ⅳ类,三类河涌主要污染物指标达到地表水环境 V 类;远期一类河涌主要污染物指标优于地表水环境Ⅳ类,二类、三类河涌主要污染物指标达到地表水环境Ⅳ类,在防洪达标、结构安全合理的前提下,重视河道景观功能设计,使河道布局、绿化景观与沿线环境有机结合,推动沿线土地的建设利用,以取得更佳的综合效益。

2.2微孔曝气技术增加氧含量

城市河道的分布走向具有不规则和复杂性,在不同的地理位置中河道面临的环境问题并不一致,且需要恢复的程度也不尽相同。河道中上游的污染物来源主要受工业发展影响,在排放的废弃用水中如果指标不合格会造成沼气的堆积,形成大量的氨氮物质破坏水环境的生态平衡。任何情况下对水环境的治理终极目标均是恢复其自身的循环自净功能,利用微孔曝气技术可以在不同的河道位置增加其含氧量,在氧化反应的作用下将有机物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改善其水环境的透明程度,增长阳光的通透滤过效果,为水中的生物的生存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从而增加水体生物的生长和繁育能力,从而恢复水体自净的功能。微孔曝气技术是现阶段最简单便捷的治理方法,在零无污染的基础上利用最少的成本达到河道水体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修复效果。在水中增加氧含量可以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从而恢复生态的循环作用保证城市河道水环境的生态平衡。

2.3明确实施主体,创新建设运营方式

建立区域更新统筹机制,由更新统筹主体负责推动达成区域更新意愿、整合市场资源、编制区域更新方案,统筹推进更新项目实施。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修复、产业功能区和老旧小区建设,通盘考虑项目投资回报与企业投入产出。

结语

本文通过实地调研、问卷调查等方式,梳理了城市角落亟需修复的生态环境问题,针对性地提出绿地系统、水体环境、生物多样性、生态空间、资源能源等五方面的修复策略。通过策略应用验证其可操作性,并总结出城市角落区域生态修复设计的一般步骤:①上位规划解读,把握好基地在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生态格局中的位置,使城市角落生态修复融入城市整体发展;②现状研判,通过实地调研、环境参数测量等方式,摸清基地现状;③问题分析,对基地现状进行分类分析,找出生态环境破损成因;④策略应用,根据生态受损成因,选取相应的修复设计策略;⑤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具体修复措施与技术手段,将生态修复落到实处。生态修复是一项多学科交叉的复杂工程,本文主要从城市设计、外部空间等角度提出修复策略,对于生物学、行为学及管理政策未作深入探究,有待于后续研究进行补充,共同为此类城市更新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参考文献

[1]李军.城市生态修复中生态节点治理与生态要素修复[J].规划师,2017,33(S2):10-14.

[2]潘海啸,崔丽娜.以保持地区活力为导向的街道功能设计研究:以上海苏家屯路改造为例[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

[3]李琪.城市角落空间类型、环境问题及应对策略:以上海杨浦区为例.住宅科技,2021(11):1-7.

[4]李卫起,朱才荣,胡正.浅析河湖长制在城市河道水生态环境治理中的实践经验[J].四川水利,2021(S1):104-107.

[5]吴赛霞.关于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治理的策略探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1(03):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