垫江县精神卫生中心 重庆市 408300
[摘要]目的:研究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在焦虑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4月-2022年4月在我院收治的100例焦虑症患者,均分为两组,观察组采取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症状改善情况,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DS评分、SAS评分降低更明显,睡眠质量得到更为明显的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均更高,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能够对患者的心理需求进行针对性的护理,由点及面改善患者的情绪、睡眠质量,进而提升生活质量,减少不良情绪对患者生活的影响,对于提高焦虑症患者的疗效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语言沟通;心理护理;焦虑症;SDS;SAS
近年来,焦虑症的发病率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迅速转变而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人们的生活因为工作、学习、琐事等而积攒了许多的压力,如果不能及时进行疏导,或是个人能力无法解决所面临的问题,那么就会增加焦虑症的发病几率,甚至在短时间内迅速恶化,导致患者的精神变得脆弱,对其正常生活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焦虑症作为临床常见的精神类疾病,患者多数会表现出焦虑不安、恐惧害怕等心理特征,同时还会伴随盗汗、头晕、心慌及胃部不适等症状,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疾病痛苦[1-2]。目前对于该疾病的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从实际应用情况来看,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3]。但是由于焦虑症最主要的症状为消极心理无法排解,因此需要借助必要的护理措施,从患者的心理状态入手,通过交流沟通、转移注意力等方式,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其治疗依从性[4-5]。本研究随机选取2021年4月-2022年4月在我院收治的100例焦虑症患者,旨在研究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在焦虑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2021年4月-2022年4月在我院收治的100例焦虑症患者,随机数字法均分为两组。观察组中男性20例,女性30例,年龄为24~67岁,平均年龄为(48.60±3.81)岁,病程为1~5年,平均病程为(2.77±1.20)年。对照组中男性21例,女性29例,年龄为24~68岁,平均年龄为(48.73±3.15)岁,病程为1~5年,平均病程为(2.45±1.18)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经对比,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纳入标准:①经我院各项检查,确诊为焦虑症;②年龄≥18岁;③无其他精神疾病。排除标准:①严重脏器疾病;②严重慢性疾病;③合并恶性肿瘤。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患者住院期间,按时巡房记录患者用药期间症状变化情况,主动询问患者是否存在哪里不舒服,用药后是否存在嗜睡、头痛等不良情况等。通过亲切的语言,鼓励患者主动表达,并告知患者即将接受哪些治疗,对于不良情绪较为明显的患者给予心理疏导。同时指导患者正确用药,每天固定时段积极进行运动锻炼,养成正确的生活习惯。叮嘱其健康饮食,保证身体获取足够的营养。在出院后叮嘱患者按时复查。
观察组采取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以下措施:(1)语言沟通:患者入院后,首先要询问患者家属近三个月患者的精神状态,了解患者的个人爱好、生活习惯,以及近期较为反常的行为,对其做一个初步的心理状态评估。与患者主动进行沟通,询问患者主要存在哪些不适、内心有哪些烦恼,过往是否主动采取措施控制自身病情,邀请患者填写焦虑症相关调查问卷,根据问卷结果、沟通内容、情绪观察,对患者的焦虑程度划定一个较为准确的范围,为其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在之后的实施过程中,也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确保干预措施贴合患者所需。在与患者沟通交流的过程中要平等对待每一位患者,用亲切友好、耐心温和的话语与患者交流,通过一些简单的提问,引导患者说出内心的不安恐惧。使用鼓励性的话语,以及播放一些积极向上的疾病治疗宣传短片,让患者能够在交流中逐渐意识到自身疾病并不可怕,是能够通过当下的治疗手段治愈的,帮助患者增加治疗自信心。护理人员需注意,在沟通时要减少专业性、生涩难懂的词语使用,尽量将焦虑症相关病理知识转换为简单易懂的内容,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以此提升患者的健康认知。每日巡房要多与患者聊天,提起患者感兴趣的事物,减少其住院治疗的压力,同时举例过往治疗顺利的病例,提高患者的治疗自信心,使其能够以较为放心的心态配合治疗。同时要让患者意识到目前接受的治疗是值得信任并起到了一定的效果,由此增进医患之间的信任,方便心理护理工作的进一步开展。进一步展开护理工作。(2)心理护理:从日常观察中总结患者最为明显的消极情绪特征,分析导致患者出现此类消极情绪的主要诱因,并结合药物治疗、语言沟通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在病房内进行沟通时,要仔细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考虑到焦虑症患者会因为某些造成压力的词汇而心生恐惧、不安、焦躁,因此要在沟通过程中尽量将这些造成压力的内容进行解构他,帮助患者理解这些“难题”其实并不会真正地影响其生活,并且通过慢慢的努力,都是能够逐渐解决的问题,不必因为当下自己未能解决而感到痛苦,由此来潜移默化地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鼓励患者向医护人员诉说内心的感受,并在此基础上鼓励患者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以更为勇敢的姿态面对生活。同时护理人员也需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进行健康指导,比如告知患者要加强运动锻炼,适当的运动能够促进睡眠,转移其注意力,避免患者长期受困于胡思乱想之中,帮助患者更好地放松身心。这也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让其得到更强的治疗安全感。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1)治疗依从性: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依从性良好率=(优秀+良好)÷总例数×100%;(2)症状改善情况:治疗前后的SDS评分、SAS评分及睡眠质量(PSQI量表);(3)生活质量评分:使用SF-36量表进行评估;(4)护理满意度:分为满意、较为满意、一般、不满意,满意度=(满意+较为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将本组数据代入SPSS21.0软件处理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对比
观察组的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对比(n(%))
组别 | 优秀 | 良好 | 一般 | 较差 | 依从性良好率 |
观察组 | 27(54.00) | 19(38.00) | 4(8.00) | 0(0.00) | 46(92.00) |
对照组 | 15(30.00) | 23(46.00) | 9(18.00) | 3(6.00) | 38(76.00) |
χ2 | 4.762 | ||||
P | <0.05 |
2.2 两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对比
观察组SDS评分、SAS评分降低更明显,睡眠质量得到更为明显的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3。
表2 两组患者的SDS评分、SAS评分对比(x±s,分)
组别 | 例数 | SDS | SAS |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
观察组 | 50 | 53.77±1.40 | 39.12±2.35 | 56.82±1.50 | 42.57±2.64 |
对照组 | 50 | 53.60±1.45 | 48.27±2.48 | 57.10±1.52 | 50.22±2.28 |
t | 0.596 | 18.937 | 0.927 | 15.507 | |
P | >0.05 | <0.05 | >0.05 | <0.05 |
表3 两组患者的睡眠情况对比(x±s)
组别 | 入睡时间 (min) | 睡眠时间 (h) | 睡眠障碍 | 睡眠效率 |
观察组 | 1.22±0.58 | 5.41±1.28 | 0.81±0.33 | 0.75±0.43 |
对照组 | 2.64±0.52 | 3.17±1.61 | 1.65±0.40 | 1.58±0.64 |
t | 11.826 | 7.701 | 11.454 | 7.612 |
P | <0.05 | <0.05 | <0.05 | <0.05 |
2.3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均更高,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体见表4、5。
表4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x±s,分)
组别 | 身体活动 | 身体疼痛 | 总体健康 | 社交能力 | 精神状况 | 总评分 |
观察组 | 18.71±1.44 | 15.42±1.18 | 18.07±1.30 | 17.11±1.73 | 18.10±1.28 | 88.60±3.41 |
对照组 | 16.80±1.13 | 12.22±1.43 | 15.16±1.54 | 15.30±1.60 | 14.43±1.90 | 75.47±3.88 |
t | 17.974 | |||||
P | <0.05 |
表5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n(%))
组别 | 满意 | 较为满意 | 一般 | 不满意 | 满意度 |
观察组 | 24(54.00) | 21(38.00) | 5(8.00) | 0(0.00) | 45(90.00) |
对照组 | 11(30.00) | 20(46.00) | 17(18.00) | 2(6.00) | 31(62.00) |
χ2 | 10.746 | ||||
P | <0.05 |
3结论
焦虑症患者患病初期常常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因为随着人们生活工作学习压力的不断上升,焦虑不安的情绪成为多数人的生活常态。并且其发病人群遍及全年龄层,如果生理症状未显现,人们多数会认为是普通的情绪波动。尽管大多数人能够通过自己的方式进行情绪调节,比如通过运动、种植、聊天等方式,对其消极情绪进行自我疏解,但是仍有部分人群在焦虑的情绪中越陷越深,最终形成焦虑症,对其正常生活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甚至会出现暴力行为,危及身边人的安全,因此需要入院进行治疗。焦虑症患者在入院治疗时,由于情绪波动较大,导致治疗过程中会出现一定的配合不良情况,需要采取护理措施帮助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减少影响治疗过程的风险因素[6-7]。为了能够对焦虑症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需要对其发病原因、发病特征进行分析,从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手段,由此降低患者的情绪影响,提高治疗的整体效果。
作为常见的一种精神类疾病,焦虑症患者多数面对着较为高压的环境,比如长期生活拮据、备考、工作不顺等,也会与患者的成长经历、自身疾病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属于由多种因素共同导致的疾病。其发病特征主要为情绪焦躁不安,少数患者会伴有暴力倾向[8]。根据临床特征可将其分为急性焦虑症、慢性焦虑症[9]。其中急性患者会并发呼吸不畅、喘气、喉咙堵塞的症状;慢性患者则会出现头晕恶心、心慌冷汗等症状,这些都难以通过患者自我调节进行处理,需要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帮助尽快缓解患者的疾病痛苦。虽然常规药物治疗能够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仍然需要相应的护理措施,帮助纾解患者的内心不安,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以此减少患者的治疗风险,也有利于其出院后的居家康复
[9-10]。其中,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都能够在焦虑症的护理中发挥出较为明显的作用,帮助有效缓解患者的内心不安以及焦躁情绪,提高其治疗依从性,让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正确认识自身疾病,学会自我疏解情绪。在焦虑症的治疗中采取语言沟通的优势在于:借助温和、亲切的话语,能够帮助患者建立治疗信心,提高其疾病认知,避免患者对疾病治疗出现过大的负面情绪,加重病情。护理人员还需在沟通过程中,通过心理暗示、正面鼓励等方式,促进患者的治疗信心提升[11]。而心理护理的优势则在于:通过在入院后及时进行患者的心理状态评估,采取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尽早纾解患者的消极情绪,可以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加速患者的治疗进程,减少住院时间进而降低患者的身心压力。同时指导患者开展放松训练,比如深呼吸、听音乐或者散步等,能够起到加强患者心理行为控制能力的作用,让患者学会如何自主消除紧张恐惧的不良情绪[12-13]。在心理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是时刻以患者为中心,根据患者性格特点进行针对性的疏导,对于性格较为极端、有暴力倾向的患者,要更具耐心、细心,并寻求患者家属、亲友的帮助,通过多方努力缓解患者心理压力,消除其负面情绪[14-15]。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治疗依从性明显更高,SDS评分、SAS评分也得到了更大程度的降低,睡眠质量得到良好改善,并且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也都更高。由此可见,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能够改善焦虑症患者的情绪、睡眠质量,减少不良情绪对生活的影响,对于提高焦虑症患者的疗效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关立东,郭艳红. 抗焦虑药物结合心理护理治疗广泛性焦虑症[J]. 中国保健食品,2021(10):80-81.
[2] 陈宝嫦,陈春兰,刘晓毅. 心理护理结合生物反馈对焦虑症患者康复的效果[J].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9,34(1):99-100.
[3] 郭虹,李云鹏,王超敏,等. 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心理疗法对焦虑症患者睡眠质量、生活质量和血清神经递质水平的影响[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1,21(6):1059-1063.
[4] 齐方芳,任婧,袁朱玉. 多元沟通技巧在焦虑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2,28(15):2091-2094.
[5] 赵颖. 不同人格特征焦虑症患者防御方式的特点及相应护理对策[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24):4461-4464.
古小兰,1984-11-27,重庆市,汉族,护理,副主任护师,2022-11,无职务,本科,垫江县精神卫生中心,垫江县第二人民医院,男二病区,重庆市,408300,精神科护理,垫江县牡丹城天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