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患者中抗感染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及其护理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5
/ 2

儿科患者中抗感染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及其护理对策

1代朝珍2段艳麟3李清4冯龄

(云南省文山州妇幼保健院663000)

【摘要】目的 探析儿科患者中抗感染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及其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2年5月在本院儿科接受抗感染药物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126例患儿临床资料,详细记录患儿运用药品种类、药品运用时间、不良反应类型及症状表现等情况,从而分析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及护理对策。结果 喹诺酮类与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用药5~30min内较易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类型排序依从为:皮肤及其附件>消化系统>全身性损害>局部用药损害>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皮肤及其附件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类型(P<0.05)。结论 抗感染药物属于临床治疗运用较多药物,但在治疗过程中存在诸多不良反应,故实际运用过程中,需注意规范性,并加强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有助于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而发挥更高应用价值。

【关键词】儿科;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原因;护理对策

感染属于临床最常见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诱发感染性疾病病原微生物种类繁多,以细菌为主,临床主要运用抗感染药物治疗,有助于杀灭病原体,提升预后,促使机体尽快康复[1]。但由于儿科患儿生理及心理特征均与成人不同,且器官尚未发育成熟,致使用药后较易诱发诸多不良反应,不仅影响其临床治疗效果,同时还危害其身体健康,因此临床需采取相应护理措施,有效降低药物不良反应[2]。该次针对我院126例接受抗感染药物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患儿采取探讨,重点分析不良反应发生原因,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有力依据,现详细报道此次研究结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2年5月在本院儿科接受抗感染药物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126例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性67例,女性59例,年龄在0.5-14岁,平均(6.35±1.25)岁。纳入标准:①运用抗感染药物治疗后均出现不良反应;②患儿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近30d内接受其他治疗者;②近90d参与过其他临床试验者。本研究报我院伦理委员会备案。

1.2方法

运用Excel软件统计入选患儿运用药品种类、药品运用时间、不良反应类型及症状表现等具体情况。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4.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结果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运用药品种类

入选患儿多运用喹诺酮类与头孢菌素类等,其中有52例(41.26%)为喹诺酮类,36例(28.57%)为头孢菌素类,19例(15.07%)为青霉素类,10例(7.93%)为阿奇霉素,9例(7.14%)为大环内酯类。

2.2药品运用时间

对126例患儿药品运用时间研究,结果显示:5~30min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时间(P<0.05)。见表1。

1入选患儿药品运用时间

发生时间

例数

占比

<5min

24

19.04

5~30min

35*

27.77

30~60min

21

16.66

1~3h

33

26.19

3~24h

8

6.34

>24h

5

3.96

合计

126

100.00

注:与其他时间比较,*P<0.05。

2.3不良反应类型及症状表现

对126例患儿不良反应类型及症状表现研究,结果显示:皮肤及其附件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类型(P<0.05)。见表2。

2入选患儿不良反应类型及症状表现

类型

例数

症状表现

占比

皮肤及其附件

66*

皮疹、荨麻疹、瘙痒、水泡及红斑等

52.38

全身性损害

16

发热、紫癜、寒战及过敏反应等

12.69

消化系统

20

恶心、呕吐、便秘、腹泻及腹痛等

15.87

呼吸系统

6

呼吸急促、喉头水肿及气喘等

4.76

神经系统

7

头痛、头晕及意识不清等

5.55

局部用药损害

11

血管刺激及穿刺疼痛感强烈等

8.73

合计

126

100.00

注:与其他类型比较,*P<0.05。

3讨论

3.1结果分析

根据该次探析结果可发现,喹诺酮类与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用药5~30min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时间(P<0.05);皮肤及其附件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类型(P<0.05)。我院儿科运用抗感染药物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原因主要包括运用药品种类与药品运用时间等。喹诺酮类与头孢菌素类药物具有良好抗菌活性及生物利用度,同时具有耐酸、耐酶及毒副作用比较小等优势,临床应用较为广泛,致使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3];抗感染药物主要通过静脉滴注途径进入机体,滴注过快,会导致药物在体内浓度迅速升高,增加不良反应发生概率[4]

3.2护理对策

3.2.1健康宣教

护理人员需明确告知患儿及家属用药过程中产生不良反应药物具体名称,嘱其尽量避免运用此类药物治疗;同时,护理人员应详细介绍药品正确运用方式,讲解过分依赖抗感染药物治疗常见危害,提升患儿及家属安全用药意识。

3.2.2病情监测

用药过程中,护理人员需密切监测患儿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查看各系统不良反应缓解程度,以免对其组织及器官造成损伤。

3.2.3用药安全管理

主治医师应依据患儿具体病情用药,确保科学配伍,细致安排用药时间,促使用药更具合理性,尽可能降低药物不良反应;若发现患儿出现不良反应,应快速寻找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并及时对症处理;药品存放应依据其特性,同时需及时清理过期药物,以免患儿运用过期药物发生不良反应,从而提升其用药合理性。

3.2.4提高专业知识

抗感染药物种类繁多,护理人员需完全掌握常用药物注意事项与不良反应,运用新药时需详细查看说明书;同时,护理人员需定期参与抗感染药物使用知识培训,提升其对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观察、评估及处理能力,确保其全面掌握不良反应处理流程。

3.3小结

综上所述,抗感染药物属于临床治疗运用较多药物,但在治疗过程中存在诸多不良反应,故实际运用过程中,需注意规范性,并加强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有助于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而发挥更高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刘影,张展,朱雷,等.抗感染药物应用过程中影响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分析[J].世界复合医学,2021,7(9):170-173.

[2]李玉冰,杜颖,孙艳.抗感染药物的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8):9-10.

[3]苏焕鹏,范喜城,李庆南.某院2019年儿科患者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J].抗感染药学,2020,17(8):1206-1208.

[4]朱莹,刘鑫炎,鲁继光.某院2019年急诊科55例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分析及其对策[J].抗感染药学,2020,17(9):1363-1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