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诊环境优化在儿童口腔疾病治疗中的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5
/ 3

就诊环境优化在儿童口腔疾病治疗中的作用

陈瑶

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       610000

摘要:目的探讨就诊环境优化在儿童口腔疾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从2019年7—12月初诊患儿中随机抽取牙髓炎、根尖周炎患儿共80名作为对照组。从2020年7—12月的初诊患儿中随机抽取牙髓炎、根尖周炎患儿共80名作为试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基于患儿心理需求,对就诊环境进行优化。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和复诊依从性。结果试验组治疗依从性和复诊依从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探究儿童心理需求,对诊疗环境进行优化,可显著缓解患儿就诊时的不良心理状态,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复诊依从性,进而提高患儿疾病治疗质量,对临床工作实际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就诊环境优化;儿童口腔疾病治疗;作用

引言

儿童口腔疾病治疗中的心理学问题是儿童口腔科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的重要性超过了儿童口腔疾病治疗本身,患儿对口腔疾病治疗过程的恐惧,使儿童口腔疾病很难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甚至造成儿童口腔疾病治疗的完全失败。患儿这种不愉快的治病经过(如疼痛、不适、医生态度严厉等),会给患儿产生情绪波动和心理障碍,产生恐惧感,从而拒绝口腔疾病的治疗。因此不了解和掌握患儿的心理学问题,有可能使儿童口腔疾病治疗本身无法进行,近年来作者从就诊环境对儿童口腔疾病治疗中的心理护理作用进行初步探讨,特总结仅供同行们参考指正。

1对象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7—12月,在进行就诊环境优化前的儿童口腔科的患儿中随机抽取初诊的牙髓炎、根尖周炎患儿共计80例为对照组,2020年7—12月,在就诊环境优化后的儿童口腔科的患儿中随机抽取初诊的牙髓炎、根尖周炎患儿共计80例为试验组。纳入标准:按照中华口腔医学会2016年发布的《临床诊疗指南》的疾病诊断方法诊断为牙髓炎和根尖周炎的初诊患儿。排除标准:伴有其他全身疾病或行为问题或智力障碍者。采用自制的调查表对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收集,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按照常规流程进行就诊,依次挂号排队候诊,就诊时医护人员采用行为诱导法对患儿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向患儿及家属进行常规的口头健康宣教,并在患儿治疗结束后给予肯定和表扬,赠送他们小礼物,鼓励患儿按时复诊。研究表明,改善就诊环境应基于儿童心理特点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进行,因此,试验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就诊环境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进行优化,具体方法如下:1)为丰富患儿的感官体验,营造良好的“初始效应”,对自然环境进行优化:①色彩环境:诊室环境一改以往单调的白色,采用具有舒缓紧张和视觉疲劳的绿色和活波、温馨的黄色,色调柔美协调,创造出友好的室内氛围。②反应特色:以往儿童口腔科仅在诊室内的墙上贴有卡通画。现在科室外的整面墙上(电梯口、楼梯口处),以卡通装修风格为主,有儿童喜爱的卡通造型,色彩鲜明,进入科室走廊的天花板上以蓝天为背景,照明灯采用白色云朵形状的吊灯,给人一种白云飘在蓝天上的真实感,仿佛置身于蓝天白云下;进入儿童牙病科的门设计为拱形;科室内天花板的照明灯外面均张贴了各种卡通动漫人物的大海报,如超人、哆啦A梦等,诊室里摆放多种卡通人物玩偶、模型,给人一种进入动漫世界的感觉;诊室里的标识系统均采用弧形,减少锐角,增添活跃感,标识的命名也以儿童心理特征为主,如候诊室命名为“儿童怡园”;诊椅上增设卡通玩偶和便携电视(在患儿治疗过程中,根据患儿喜好播放动画片)。③光环境:为了增强患者的舒适感,更好的感受自然的光照和温度,在候诊室和诊疗室的其中一面墙上均为透明玻璃设计,使室内进入适度的自然光照。④空气环境:定时开窗通风,保证诊室间环境清新、无异味。2)对社会环境进行了优化:①患儿交往的环境:2019年我院仅在诊室外面的走廊设置有候诊椅。2020年,增设候诊室,内置有电视(循环播放儿童口腔治疗的健康宣教动画片,中间穿插播放小儿喜爱的动画片)、玩具、儿童书籍(患儿可自取玩耍);候诊室内还放置有符合儿童身高的桌椅,儿童候诊座椅采用卡通设计的小板凳,围桌而坐的方式,利于小朋友间相互交流,共同玩耍;此外,成人的候诊椅采用舒适的皮质材料连体座椅,在诊室外走廊的候诊椅对面增设电视和健康宣教自助查询系统。②医患沟通的环境:增设健康宣教示范点(设置有镜子、符合儿童身高的水龙头等设施),医护人员采用牙齿模型对患儿及家属进行宣教,并鼓励患儿在牙齿模型上或对着镜子进行刷牙的模拟操作练习等,让患儿发挥自我潜能,参与牙齿保健。

1.3观察指标

对比诊疗环境优化前后,对照组和试验组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和复诊依从性。1)治疗依从性:采用Frankl行为量表由接诊医生对患儿治疗过程中依从性进行评估:I级:拒绝接受治疗,依从性差;II级:勉强接受治疗,不合作,依从性较差;III级:接受治疗,有时紧张,但能配合治疗,依从性尚可;IV级:积极配合治疗,依从性较好。I级和II级为不配合治疗;III级和IV级为配合治疗。2)复诊依从性:研究对象遵医嘱顺利完成疾病治疗的例数。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录入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治疗依从性比较

对照组不配合治疗人数为39人,配合治疗人数为41人,试验组不配合治疗人数为61人,配合治疗人数为19人,试验组治疗依从性为76.7%,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依从性57.1%(χ2=20.775,P<0.05)。

2.2两组患儿复诊依从性比较

对照组按时复诊人数为60,复诊依从性为75.00%,试验组按时复诊人数为71,复诊依从性为89.17%,试验组按时复诊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16.376,P<0.05)。

3讨论

①曾经听到过他人过分或错误地描述治牙的可怕经历;②是自身受牙痛的困扰所引起;③可能是经历过痛苦的疾病诊治过程,而对医院诊治环境和医务工作者产生惧怕而产生。如何接诊好患儿是一门科学艺术,是儿童口腔专业医务工作者们必须掌握的技巧。患儿在正确的诱导下是能够配合治疗的。本研究发现,就诊的外部环境对消除还是加重患儿的恐惧心理、焦虑情绪非常重要。儿童口腔专科门诊内的环境装饰是一个新的话题。本文所述的童趣化、人性化的专业的儿童治疗诊室是包括内张贴一些儿童卡通画,可以减轻患儿一进口腔科就感到害怕的恐惧心理。治疗椅上方有电视(可以应患儿要求进行播放其喜欢的电视节目和录像)在口腔治疗时,可以分散儿童的注意力,减轻精神压力和转移注意力以减轻痛感,可以很好地取得患儿的配合。温情的、亲情的医疗氛围:在第一次就诊时,患儿还不了解口腔治疗情况,医护耐心细致地解释、鼓励,消除患儿恐惧是很重要的。只要医师注意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主动争取患儿的合作,尽量不用恐吓强制的办法,大多能接受、配合治疗。备少量小巧的玩具、备有儿童喜爱的饮料和就诊后赠送给儿童的小礼品,这些在改善口腔专业医务人员和儿童口腔疾病患者之间的紧张关系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很大程度上能达到提高儿童口腔疾病患者的复诊率的目的,对其他口腔疾病患儿也有心理鼓励作。患儿很容易接受熟悉的医师治疗,所以同一医师进行继续治疗也非常重要。儿童能否配合和坚持治疗是决定口腔疾病治疗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也是防治儿童口腔疾病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口腔就诊环境能真正消除儿童的恐惧症,达到治疗的目的。患儿与家长在候诊大厅等待与进入诊疗室治疗的两个阶段接触点最密集,这也是产品设计目的最有效的阶段。首先对于患儿来说,在等待时应该设计一些可以自己进行创意组合的图形贴纸和牙齿模型玩具,放置在专门的区域。对于护士来说,护士站是询问信息和沟通的枢纽,设计出儿童与成人两个版本的关于儿童口腔常见疾病的治疗流程图册,用于发放给等待的患儿与家长。还应该设计安抚用具,用于安抚出现极度恐惧,拒绝治疗的患儿,如角色扮演的玩偶,可食用的无糖牙齿饼干等。对于候诊大厅护士的服装也应在颜色与装饰上设计出与传统护士服不一样的风格。在治疗过程中,患儿眼睛的视角除了能看到治疗椅上的灯,还有医生的整个面部。加拿大多伦多的病童医院 (Hospital for SickChildren) 从医院环境到治疗流程中医护人员的穿着都专门为儿童设计,把对于患儿的情感关怀做到了极致。因此作为参考,医生的口罩可以在外观上设计出卡通图案,头套也可以设计出动物造型。对于躺在治疗椅上的患儿来说,治疗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疼痛,为了减少对于疼痛的感受,可以设计一种柔软的手捏球。当疼痛或者害怕时,患儿可以用双手用力捏住,将恐惧与疼痛进行转移,帮助减少恐惧、焦虑与疼痛。此外,笔者还注意到,当儿童躺下治疗时,牙科治疗灯对于儿童发育中的眼睛来说会有些刺眼,美国许多牙科医院都会在儿童治疗时佩戴上一个专门的减光墨镜,来减少光照直射对儿童眼镜的损害。因此,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可以设计出一种能够在躺下时不影响医生治疗情况下,用与减弱光线的眼镜。

结语

儿童牙科畏惧症是儿童在口腔疾病就诊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障碍,如何使不配合的患儿得以顺利完成治疗,是我国口腔医护人员应该重视的难题。本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探究儿童心理需求,对诊疗环境进行优化,可缓解儿童就诊时的畏惧心理,显著提高治疗依从性和复诊依从性,进而提高患儿疾病治疗质量,对口腔临床工作实际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张美蓉.儿童牙科畏惧症的心理诱导方法[J].山西医药杂志,2020,49(19):2684-2685.

[2]彭柏鑫.儿童环境行为心理学对儿童医院就诊空间设计的影响[J].建筑与文化,2020(9):213-214.

[3]魏艳霞,李孟飞.儿童牙科畏惧症的概述及干预措施[J].当代护士,2018,25(15):23-27.

[4]徐华宇,朱宁,陈文皓,等.以家庭为中心的儿童医院急诊候诊空间疗愈环境设计研究[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20,21(6):66-69.

[5]贾正宇.医务社会工作视角下儿童口腔治疗恐惧的就医支持服务模式探索[D].成都:西华大学,2020.

[6]徐海燕,张年保.儿童牙科畏惧症影响因素调查及护理干预[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8,4(9):14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