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 病理科,河南 新乡453000
摘 要:目的:研究免疫组化病理技术质量控制问题及对策。方法:选择2020年01月-2021年12月到本院接受免疫病理诊断的患者50例,对全部患者实施常规病理免疫组化制片、免疫组化病理技术质控管理后制片。结果:实验组总有效制片率49(98.00%)高于对照组37(74.00%),P<0.05。结论:运用免疫组化病理技术对疾病诊断价值较高,更需探析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分析相关对策。
关键词:免疫组化病理技术;质量控制;问题;对策
免疫组化病理技术是目前临床比较普遍运用的一种病理检测技术,此技术的运用可提高病理诊断准确度。但需意识到,此种技术的运用对技术和操作技能要求高。若是检测中任意一环发生问题,都会严重地影响到制片的效果。为了保障免疫组化病理诊断的准确度,操作流程要按照病理流程开展,使得免疫组化流程更为科学。这就需重点对技术质量控制,探析质控存在的问题,依照问题分析解决对策,旨在提升制片质量和有效概率[1]。基于此,本文将分析免疫组化病理技术质量控制问题及对策,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01月-2021年12月到本院接受免疫病理诊断的患者50例,对全部患者实施常规病理免疫组化制片、免疫组化病理技术质控管理后制片,患者平均年龄(46.14±2.31)岁,一般资料(P>0.05),探析质控问题和解决对策,评估诊断价值。
1.2方法
两组内患者均选取相同的实验试剂,其中包含:甲醛、无水乙醇、二甲苯、伊红染液、苏木素染液、DAB液等。运用莱卡RM2235组织切片设备、樱花Tissue_TekVIP5Jr智能环保生物组织脱水设备、恒温干燥箱设备以及生物组织摊烤片机设备。全部标本都接受常规的脱水处理、浸蜡处理以及包埋后切片处理等等,标本面积需控在1.5×2cm,切片厚度4—6um。对照组操作是传统的切片操作,而实验组操作是质量控制之后的切片操作。两组切片均需经由显微镜设备对切片的状况进行细致地观察,确定制片中是否存在问题,以及探析问题的有关解决措施。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评估优质片、良质片、差质片以及总有效制片率。
1.4数据处理
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x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分析制片效果
实验组总有效制片率49(98.00%)高于对照组37(74.00%),P<0.05,见表1。
表1 制片质量比较(n/%)
组别 | 对照组 | 实验组 | x2 | p |
优质片 | 32(64.00%) | 44(88.00%) | 11.9601 | 0.0005 |
良质片 | 5(10.00%) | 5(10.00%) | ||
差质片 | 13(26.00%) | 1(2.00%) | ||
总有效质片率 | 37(74.00%) | 49(98.00%) |
3.讨论
病理可被称作是“医学之本”。临床中公认病理诊断作为疾病诊断“金标准”,可为疾病诊断、方案制定提供有力支撑。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在临床病理诊断中广泛运用,可保障诊断的准确性,但对操作技术要求比较高,若是操作有一个环节失误都会使得制片效果受到影响。现阶段,临床中广泛运用的免疫组化技术在开展制片的时候,会面临多种问题,急需解决。问题一般集中于取材环节、切片环节以及试剂管理环节等等,若是其中任意的一个环节发生问题,都会对整体检验过程产生不良影响,致使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受到负面的影响[2]。取材环节常见问题为在选取病变组织的体积大小不适,出现太薄或者太厚,甚至是选择了病变组织;记录标本组织中,描述差异问题解决时,需了解取材之后,如果没有及时、正确的处理与存储,会使得其受到异物影响,使得制片质量降低。对此,操作前,需制定各个环节标准,由专门的检查人员对每次的检查进行抽查,以便尽早的发现问题,正式取材的时候,需要严格的把控切片标准,对不合格切片需要及时发现与淘汰,下面将一一探析:
3.1 取材问题与对策
在取材的时候,很容易出现选择病理组织检验病变处体积问题。一般表现为病理组织的薄厚度不均匀、组织出现坏死与变形等等。与此同时,检验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在取材之后的及时处理,一样会发生取材问题。
对应性处理对策:在完成取材之后,实施技术处理,保障其良好性,提升管理力度,使得制片质量有所提升。
3.2 组织切片问题与对策
若是新鲜组织切片固定工作没有做好,会造成细胞原本形态没有办法保持。若组织切片受到水解酶的影响和作用,会发生组织自溶问题,使得制片效果受到威胁。
对应性处理对策为:对切除的组织样本及时的放置在固定液,而后对标本加以固定。与此同时,为了可规避染色效果被染色剂所影响,需尽早实施染色试剂更新操作。如果是苏木素着色的样本,需与其着色的能力相结合,对染色时间加以调整。
3.3 免疫组化试剂问题与对策
免疫组化病理技术要求试剂质量稳定性较强,因其直接影响病理诊断的结果。
对应性处理对策为:试剂在使用时,容易出现挥发问题,使得试剂纯度大幅度降低。这就需依照试剂说明书对试剂进行存放,定期将其更换。在开展日常管理时,试剂采购环节、配置环节以及使用环节等均需保障质量,依照相关操作流程执行,规避不合格质量试剂出现,提升整体制片的质量[3-5]。
3.4 染色问题与对策
染色问题为质控中重要内容之一,其所涉及内容包含:第一,抗原修复模式。有诸多研究指出,此种模式选取不够合理作为造成染色结果发生差异的关键性因素。出现染色异常的比较典型原因为修复不足,包含修复温度与时间等,使得染色强度不佳,有假阴性片出现。第二,对照设置问题,设置阴阳性对照组作为检验操作具有更可靠性和有效性的首要途径。第三,规范化与标准化的操作管理。工作中,需严格的依照流程和操作程序开展,保障染色质量,提升可重复性[6-7]。
此次研究中,对全部患者实施常规病理免疫组化制片、免疫组化病理技术质控管理后制片。发现实验组总有效制片率49(98.00%)高于对照组37(74.00%),P<0.05。
综上,免疫组化技术运用中,需提升质控管理,不断提升技术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素养,使制片质量稳步提升,在问题中寻求解决对策,尽可能地杜绝问题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滑洋洋,龙安予,王玉. 免疫组化病理技术质量控制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22):132,169.
[2] 吉莉莉. 质量控制对免疫组化病理技术制片质量的影响[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1,12(6):66-68.
[3] 陈晶晶,张娅,李敏敏,等. 全自动免疫组化仪在标准化染色质量控制中的应用体会[J].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20,36(5):610-612.
[4] 崔锦珠,文亦磊,覃绍勇,等. 病理免疫组织化学抗原修复技术的研究[J]. 中国医学创新,2020,17(24):161-165.
[5] 邢延青. 免疫组化染色对病理技术质量控制的影响[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1,21(45):281-282.
[6] 李跃武. 免疫组化病理技术及质量控制方式的研究[J]. 医学食疗与健康,2021,19(27):206-207.
[7] 林雪松. 免疫组化病理技术质量控制管理的应用效果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2019,17(29):101-102.
通讯作者:徐伟莉,河南省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病理科,主任医师,本科,45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