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介入治疗后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神经功能恢复的改善价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4
/ 2

急性脑梗死介入治疗后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神经功能恢复的改善价值分析

李娜

陕西省人民医院 陕西省西安市710068

【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介入治疗后运用丁苯酞、依达拉奉二联治疗对神经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遴选对象:在本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合计80例,遴选时间段2021年04月-2022年04月,遵照分配法则(电脑随机数字分配法),收录40例资料于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措施,收录40例资料于观察组,实施丁苯酞、依达拉奉二联治疗。比较不同治疗措施对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血液流变学情况的影响。结果:比较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效果显著,血液流变学情况明显转变(P<0.05)。结论:丁苯酞、依达拉奉二联治疗急性脑梗死介入治疗患者,神经功能进一步得到了改善,促使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数转变,值得临床推荐。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介入治疗;丁苯酞;依达拉奉;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血液流变学情况

为了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研究以收治的患者为对象,采取丁苯酞、依达拉奉二联治疗,详细数据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接受本院神经内科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遴选时间段2021年04月-2022年04月,合计80例,遵照随机分配法则(电脑随机数字分配法),组内容量40例。

对照组(常规治疗措施):对象年龄取值40-80岁,年龄取值经计算(60.08±8.45)岁,性别分类:男25例、女15例,BMI 21-36kg/㎡,BMI 经分析(28.53±4.69)kg/㎡;观察组(丁苯酞、依达拉奉二联治疗):对象年龄取值41-80岁,年龄取值经计算(60.13±8.49)岁,性别分类:男24例、女16例,BMI 23-36kg/㎡,BMI 经分析(28.57±4.72)kg/㎡。一般资料中相关参数经过系统筛选、分类、检验,比较间差P>0.05。

纳入标准:患者经过头颅CT、核磁共振、基础性等检查服务,确诊;年龄取值40-80岁;首次发病;均实施介入手术治疗;患者具有知情权,自愿参与。

排除标准:排除合并重度心脏疾病、肝肾不全患者;排除既往器质性、情感性等精神障碍者;排除短时间内接受手术者;排除患者对本次研究药物有过敏症;排除中途因特殊原因放弃者。

1.2方法

1.2.1对照组  常规治疗措施,内容:患者实施介入治疗后,采取降压、降脂、水电解质平衡维持等措施,再或者提供阿司匹林、长春西汀等药物治疗。

1.2.2观察组  丁苯酞、依达拉奉二联治疗,内容:丁苯酞注射剂(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0041,规格剂型100ml:25mg:0.9g/瓶)实施静脉滴注,再此基础上联合运用依达拉奉静脉滴注(昆明积大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0495,规格剂型20ml:30mg×1支/盒)治疗,每日1次。

两组患者持续治疗15日。

1.3分析指标

1.3.1神经功能恢复  运用NIHSS卒中量表对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实施评估,评估分值界线5分,分值低于5分,即为神经功能明显改善、轻度梗死,超过此分值表示神经功能损伤严重、中重度梗死。

1.3.2血液流变学情况  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数,内容: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红细胞沉降率。

1.4统计学方法

参数收录、运用、检验,运用EXCEL记录真实数值,系统SPSS24.0检验,以确认研究是否有统计学价值。参数内持续性计量数值、计数数据,统一运用均数、标准差、频数、构成比表述,检验方法运用方差、非参数、t、测量,比较两组得到的结果,条件满足P<0.05,表示研究具备高统计学价值。

  1. 结果

2.1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治疗前,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分析,两组无明显差距,P>0.05;治疗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评分值更低,P<0.05,见表1。

表1  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分)

组别

频数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

40

15.69±4.55

9.05±2.55

观察组

40

15.72±3.29

5.58±3.09

t

--

0.0338

5.4779

P

--

0.9731

0.0000

2.2血液流变学情况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与红细胞沉降率明显降低,数值结果差距明显,P<0.05,见表2。

表2  血液流变学情况(

组别

频数

全血低切黏度

(mP·s)

全血高切黏度

(mP·s)

红细胞沉降率

(mm/h)

对照组

40

11.82±2.99

5.72±2.53

8.26±2.59

观察组

40

10.08±3.13

4.10±2.49

5.37±2.13

t

--

2.5423

2.8863

5.4506

P

--

0.0130

0.0050

0.0000

  1. 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神经性疾病,这种疾病被国民又被称之为“中风”,一旦发生,病情发展快速,同时发病危急,已经严重威胁到了患者的生命安全[1]。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期间,时常运用介入治疗法,有效改善了脑内组织血液、氧气输送状态,促使患者的脑血管再通效果提升,有效转变了患者的神经损伤状态。

本研究以收治的患者为对象,采取丁苯酞、依达拉奉联合治疗,结果显示: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低,血液流变学情况明显降低,数据相差明显,P<0.05。研究分析,丁苯酞对患者脑部微血管具有血流灌注的作用,促使患者抗氧化酶活性被增强,进而转变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患者的病情[2]。依达拉奉是临床常用于急性脑梗死治疗的药物,这种药物具有抗氧化作用,促使患者脑内组织被改善,加之药物脂溶性强的作用,可以高效清除患者脑内的氧自由基,进而减少氧化应激反应,改善患者的神经系统作用。因此,两种药物共同作用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抗药性,保证用药安全型[3]

综上所述,对急性脑梗死介入治疗患者,运用丁苯酞、依达拉奉二联配合治疗,进一步转变了患者的神经功能,促使血液流变学指数得到改善,进而实现预后改善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黄宝荣, 陈伟亮, 许尊创. 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J]. 海南医学, 2021, 20(21):1537-1540.

[2]岳西华. 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神经及认知功能的影响[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20, 20(21):3655-3657.

[3]杨曦, 姜黎, 杨文友,等. 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脑心通胶囊治疗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0, 18(24):4249-4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