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附属无锡九院重症医学科 江苏无锡214000
摘要:医院急诊科室的主要任务是抢救危急重症病人,也是医疗单位必不可少的重要场所。急诊科作为医院总体工作的重要缩影,对医院急救医疗效果和人员素质可进行直接性反映,但是因该科室收治的病人患病类型复杂多样,病情危重,变化速度快,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较其他专科诊室更强,导致急诊救治过程中,难免存在不良危机事件,降低抢救效果,加强危机管理至关重要。本文将综合阐述急诊危机管理模式对急诊救治效果及危机事件发生率的影响。
关键词:急诊;危机管理模式;急诊救治效果;危机事件发生率
前言
作为医院不可或缺的医疗窗口,急诊科主要接待与处理各种病人,尤其是危急重症。近几年,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因交通意外、高空坠落等原因导致的外伤或者其他类型疾病患者越来越多,患者因病情相对复杂,变化快速,所以黄金抢救时间是保证患者抢救及时、预后良好改善的关键。但是对于医院急诊室而言,受患者特殊病情的影响,死亡风险较其他科室高,所以医疗纠纷频发。身为急诊医护人员,除具备全面分析与评估风险因素和不可控因素的能力外,还应该熟练掌握风险危机管理模式,然而部分缺乏经验的年轻医护在参与急救过程中,应急能力相对缺乏,容易导致危机事件,降低临床抢救质量[1]。因此,急诊积极开展危机管理模式尤为必要。危机管理模式属于新型管理模式,是面对整个护理期间的危机事件所实施的一系列管理措施,以此降低危机事件发生机率,提高整体抢救质量。本文对急诊危机管理模式对急诊救治效果及危机事件发生率的影响进行如下全面阐述。
1 急诊4R危机管理分析
4R危机管理能够对医疗危机进行快速准确识别,提前预防,保证急诊科患者的抢救质量。通常,4R危机管理模式涉及四个阶段,即缩减管理(reduction)、预备管理(rediness)、反应管理(response)、恢复管理(recovery),其中(1)缩减管理:急诊科组建危机管理小组,对小组内医护人员的工作职责进行明确,例如急救器械准备、基础性干预、安全管理、药品管理和检查、文书记录等。(2)预备管理:增强医护危机意识,对既往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分类管理,对不同急诊外商患者救治过程、危机事件发生情况、救治效果进行全面分析总结,通过宣教介绍急诊救治期间所出现的不良纠纷或者操作失误等问题,加强危机预防措施。(3)反应管理:做好危机预案,加强救治各个环节的监测工作,实施优化。(4)恢复管理:详细记录危机事件典型性案例,小组讨论原因,总结解决方案,头脑风暴法调节危机管理方案。
2急诊危急管理模式的应用及其措施
危急管理模式是对医院护理管理潜在风险性事件的积极预防,快速开展针对性管理措施,以此提升护理质量,加快患者预后康复速度的新型管理模式[2],其应用措施一般如下:(1)建立危机管理小组:急诊科经验丰富的护士长担任小组辅导员,N3护士作小组组长,结合危机管理模式的相关要求,积极开展小组培训工作,侧重护理知识讲解和专业技能和危机意识培养,鼓励医护人员主动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全面知晓自身权力,学会如何保障自身和患者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强化医护人员的危机意识;小组成员对日常工作中的真实案例进行收集,制作微视频,通过感同身受的方式增强急诊科医护危机意识,促使其尽早发现实际工作中的潜在风险,积极应对,冷静处理风险性事故,紧急应对,保证患者救治质量,躲避不良风险,保障患者生命安全。(2)心理干预:多项报道指出:病人及其家属情绪会影响临床质量效果,所以务必重视病人及其家属的心理变化及其干预指导。实际工作中,护士需向患者介绍医院制度和环境,减轻患者陌生感,同时需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主治医师技能,做好自我介绍,通过以往成功救治案例的讲解,让患者与家属更加信任和配合医护工作,减轻负面情绪,提升治疗信心;结合患者实际病情状况,协助家属提供患者生活护理,让患者感受到人文关怀,减轻心理负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治疗依从性。(3)急诊危机管理预案的制定:为确保危机事件对急诊科救治患者的危害性最低,早期预防和控制危机事件是为关键。出现危机事件前,医护便可发现潜在性危机风险,并制定针对性的急诊危机管理预案,同时定期开展大规模应急演练,要求医护熟练知晓科室位置结构,短时间运送病人至相关科室,加强应急预案的培训工作,例如停水停电的正确应急处理,通过医护人员的反复演练,可冷静应对发生的危机事件,减少医护慌乱性,能够快速化解危机事故;针对不同类型救治应急预案,优化院前急救直至救治后监护环节,例如全面准备急救器械和物品,优化急诊时间,保证救治的时效性,一般接到急救电话后,3min内发车,按照交通状况合理规划发车路径,必要情况可请求警方协助,对急救路径进行优化,及时开通绿色通道,提前通知影像室、实验室、手术室人员做好接诊准备,缩短患者检查、诊断、救治时间,注意可先抢救,后挂号、缴费
[3]。(4)病历书写与排班:按照急诊科室的特点,对病历书写格式加以规范,上级审核下级病例文书,保证书写简洁明了;合理排班,做好人力资源调配工作,以弹性制度为主,避免重叠,适当安排备班者,以防节假日或者夜间救治患者增多而出现人手不足现象;鼓励不同班次人员相互监督,及时发现当班工作有无纰漏,是否正常完成,及时处理隐患和漏洞。(5)危机处理:在处理危机事件时,首先要向患者家属说明危机事件,安慰和鼓励,减弱负面情绪,以专业角度向家属说明可能存在的医疗风险,降低医疗纠纷发生机率,同时对沟通情况进行合理记录,与此同时,如果患者出现不理智行为,需及时安抚、鼓励;其次,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开启危机预案,以最快速度处理危机预案问题,减轻患者损伤程度;再者,及时向上级汇报,如果科室内无法有效解决此种危机问题,逐级汇报,尽快处理,同时向媒体诚实公开,正确处理。待危机事件处理完成,需进行总结,比如全面分析危机事件发生的原因,并总结经验教训,鼓励参与危机事件处理的医护适当休息,奖励积极者,增强医护工作责任感,同时相互交流危机事件不足之处,防止后续工作中再次出现。
3危机管理模式的应用价值
危机事件发生相对紧急,事先难以预料,加上急诊事件不确定性和危险系数高,会造成多种危害,所以有计划、有组织的预测可能存在的危机事件非常重要,能够确保发生危机事件时,快速反应,预防事态的不良进展,降低危机损害。急诊医护人员经过详细的计划制定,有组织性的模拟演练,可有条不紊应对危机事件。4R危机管理模式要求各个阶段相互配合,降低不良后果损害程度,经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可及时解除急诊突发事件中的危险因素,保证急诊救治患者安全,树立医院良好形象[4]。通常发生危机事件时,患者病情危急,家属担忧和急躁情绪较重,常规工作中,多重视于患者抢救,而忽略家属情绪的安抚,而危机管理模式中,亦要求对患者和家属心理进行干预指导,利于其配合相关工作,提高急诊工作效果,增强救治效果。危机管理小组成立,加强培训,可促使急诊科医护面对不良事件时,可正确有效处理,保证医护人员之间的默契配合,缩短患者急救时间,同时,全面优化急诊救治时间,开通绿色通道,制定危机预案,时有效解决危机事件、降低其他不良风险发生的关键,对提高患者救治效果至关重要[5]。此外,受规章制度的约束,医护人员急救中清醒冷静,分析危机事件,全面管理,利于保证抢救质量,防止因生疏性操作影响工作质量,增加医疗纠纷。
4小结
急诊科工作性质特殊,节奏快,危机事件面临机会多,不同解决方法势必会引起不同后果,只有积极开展并落实危机管理模式,才能最大幅度的降低事件不良影响。
参考文献
[1]史慧珍,黄晓琴. 危机管理模式对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合并急性肾衰竭患者急诊救治情况及心肾功能的影响[J].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22,17(2):230-233,242.
[2]朱玲彦. 危机管理配合无缝隙一体化创伤急救护理模式在创伤患者急诊救治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保健营养,2019,29(13):184.
[3] 王文,赖伟华,吴伟,等. 急诊危机管理在灾难救援中对救治效果的影响研究[J].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21,9(5):998-1000,1004.
[4] 黄晓霞,寇菲. 急诊危机管理模式对急诊救治效果及危机事件发生率的影响[J].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20,8(5):241-243,247.
[5] 王同兰,杨丽香,高丙娟. 危机管理模式结合传统外伤急救护理对急诊颅脑外伤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J]. 黑龙江医学,2021,45(16):1727-1729.
课题号:江苏省医院协会医院管理创新研究课题
课题编号:JSYGY-3-202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