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4
/ 2

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吴翠云

蚌埠第二十六中学燕京校区  安徽省 蚌埠市  233000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全面教育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也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关键时期。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数学阅读能力,作为促使学生掌握知识、自行对问题进行系统解析并以此来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石之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加强对数学阅读指导工作的改进,进而提升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基于此,本文就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相关探究,以期为有关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小学生小学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

阅读能力是每个学生必须具备的学习基本功。数学阅读不同于语文阅读,语文阅读包括文字识别,而数学阅读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包括符号、文字、图形和数学语言在数学中的呈现。在数学课堂上,教师通过这些阅读内容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使数学教学在数学阅读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但仅从学生个体的角度来看,数学阅读是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所拥有的学习体验,并对阅读符号进行自主学习,从而达到汲取数学知识的目的,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1研究意义

1.1 强化学生数学思维

数学思维不仅可以应用于数学,还可以应用于社会学、哲学等领域。它是基于特定结果进行推理并得出结论的整个过程,是思维的表达。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也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拓展能力,这有利于学生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可以将数学课堂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从而推动教育改革,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1.2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说到小学数学,学生们总是直接把它等同于解决问题,许多学生不喜欢甚至讨厌数学,觉得数学没有语文学科那么美丽和感性。他们在数学学习中,只单纯学习知识,没有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和学习数学的快乐,从而无法体验成功的喜悦。这部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正在消退,与数学的距离越来越远,认为学习数学是一项枯燥的任务。而在现实教学工作中我们发现,良好的数学阅读能力能有效改善这一现状。数学阅读主要用于自主学习,它不完全依靠教师为学生回答问题,而是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阅读教科书,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和方法,清晰地罗列出题目中的繁杂信息且能梳理数量之间的关系,最终得以解决问题,逐步树立学科的自信心。

1.3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数学问题的解决需要通过严谨的数学逻辑分析和相应的数学阅读能力来实现。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和数学思维的培养。教师通过对数学概念和定理的讲解和反思,将学生自主思考所得到的数学逻辑思维引用到解题过程中,是被广泛应用于当下数学课堂的解题方式。

2 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基本要求

(1)文字理解能力。虽然数学阅读材料涉及专有名词、符号、公式、定理等,但它们通常都以语言的形式呈现。数学阅读首先需要以理解语言为基础,必须具备理解文字的能力。例如,“等于”意味着两者完全相同,没有区别;“不大于”包括“等于”和“小于”,这些数学专有名词的解释必须通过现有语言来理解。因此,小学生必须具备数学阅读的一般语言水平,形成基本的文字理解能力。(2)信息提取能力。信息提取能力是指在阅读数学语言时,从文本表达中提取有助于语言理解或问题解决的重要信息的能力。数学语言的表达相对简单,往往隐含着问题的背景和一些重要信息,学生在阅读时必须提取这些信息,以便准确理解并成功解决问题。例如,在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时候,必须要提取出“鸡是两条腿,兔是四条腿”这一隐含的条件信息。否则,学生就难以解决问题。

3 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3.1 深挖教材

数学教科书是由专家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经过细致研究精心编写的,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回归课本,充分学习课本知识。鼓励学生独立阅读教材,理解教材的含义,在此基础上,与同学进行交流。教师应积极回答学生在阅读中的逻辑问题,最后总结、梳理框架,提高学生在数学学科中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逐步养成数学阅读的学习习惯。因为生活中发生的一切都是自然的,所以阅读教科书时,我们应该把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去理解,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教材的理解,而且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比老师填鸭式给学生灌输知识点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和接受。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在关键时刻启发、引导学生,给予学生鼓励,使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缺点,如此一来,不仅使学生养成了数学阅读的良好习惯,也教会了学生自我反思、归纳总结的学习方法。

3.2 阅读指导

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是课堂的领导者,教师要注重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如何学习。因此,教师应在阅读学习中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让学生通过正确的阅读方法理解问题的意义,学习数学知识,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例如:“一所学校安排5个小组学习,每个小组有5个人,学习室里有4张桌子,每张桌子有6个座位,学习室里的座位够了吗?”这是一个数学应用问题。这道题有四个数字,条件较复杂,有些学生很难理解。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用笔圈画出重要的数字,然后把相关联的条件相匹配,列出算式再逐步计算。通过圈、画、做笔记,还可以帮助学生在考试时快速找到问题中的关键条件,提高解题速度,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但是要注意的是,培养学生养成阅读题目的习惯,需要较长时间,因此教师要有较大的耐心,以督促学生在审题时更加细心。

3.3 小组合作

对于数学阅读而言,学生的个人体验和情感体验可能会使他们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数学阅读活动中,不同的小学生认知水平会使他们对数学材料的理解不同,从而产生不同的阅读结论。因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活动,小组成员间交流思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阅读思维,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获得启发,以便全面分析数学材料中的各种信息。比如教师在讲授“折线统计图”一课中,教师需要向学生展示关于距离和时间关系的折线统计图,并让学生仔细阅读该统计图,以便学生能够自己总结统计结果。为了促进学生获得丰富的教学成果,教师开展多人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讨论统计图表中反映的信息。例如,有些学生只了解折线统计图的曲线变化趋势,从而得到了“随着时间的增长,路程随之越多”的结果。而有的学生能够将折线统计图的纵轴和横轴数据相互联系起来,结合制定时间以及路程展开详细分析,根据曲线变化,探索主角行走和休息的具体时间。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数学阅读提高发散思维能力,加强对数学的理解,丰富阅读体验,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

综上所述,好的数学阅读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独立正确的数学思维方法,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现实世界。在学生的主体意识中播下数学阅读的种子,使数学阅读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在数学阅读过程中“授之以渔”,这样就能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促使学生高效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 熊朝荣.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1):40.

[2] 陶文花.新形势下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策略探究[J].小学生(中旬刊),2017(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