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镜下经额部锁孔纤维束外侧入路微创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4
/ 2

神经内镜下经额部锁孔纤维束外侧入路微创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研究

刘亮 ,马龙 ,李晓东通讯作者

四平市中心人民医院  吉林省  四平市  136000

【摘要】目的:本文探究神经内镜下经额部锁孔纤维束外侧入路微创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入组样本选自本院在2020年6月-2022年6月期间收治并进行手术治疗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共计5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血肿清除率、手术相关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血肿清除率为96%,并发症发生率为28%,对照组血肿清除率为92%,并发症发生率为32%,以及住院时间对比,P>0.05说明不存在对比意义;其他手术相关指标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神经内镜下经额部锁孔纤维束外侧入路微创手术和显微镜下经颞锁孔入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均能有效清除颅内血肿,保护神经功能,但神经内镜下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更少,且其能避免误伤重要的纤维束、血管、神经核团和语言中枢等重要结构,视野较好,更能彻底止血。

【关键词】基底节区脑出血;神经内镜下经额部锁孔纤维束外侧入路微创手术

脑出血属于脑血管疾病,发病率较高,其中基底节区出血率最高,大约占所有脑出血的80%,基底节区脑出血会对人类的生命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如果患者的基底节区发生出血,血肿会破坏周围组织,同时,会释放大量的有害物质,导致神经功能出现障碍,从而引发偏瘫等神经系统症状,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死亡率、残疾率较高1-2。现阶段基底节区脑出血主要的治疗方式是外科手术,但采用开颅清除术进行治疗时,出血位置往往位于患者颅脑较深位置,需要开颅的面积较大较深,患者手术部位暴露时间较长,手术过程中的风险性较高,而随着近几年我国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技术的不断提升和完善,该技术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医疗领域,其具有安全,便捷,创伤小的优势,已经逐渐成为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首选治疗方式,并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入组样本选自本院在2020年6月-2022年6月期间收治并进行手术治疗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共计50例,其中采取神经内镜下经额部锁孔纤维束外侧入路微创治疗的25例患者纳为研究组,而实施显微镜下经颞锁孔入路手术治疗的25例患者归为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54.81±2.58)岁,平均入院时间为(23.13±1.46)小时,为保证此次研究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所有研究对象均经影像学证实为基底节区脑出血,且临床资料完整,出血量为30-80ml,患者自愿参与,能够积极配合手术治疗,并在相关文件上进行签字说明。入组样本排除妊娠期、哺乳期等特殊生理时期、术前有脑疝或脑外伤以及脑卒中病史,患有严重机体病变的患者或遗留神经功能功能障碍者、先天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对手术所使用的药物出现过敏反应以及临床配合度较低、不能全程参与者,指标间P>0.05,具备可比性。

1.2 方法

1.2.1研究组:插管全麻平稳后患者仰卧位,根据术前脑CT图像定位,在头颅表面标出中央沟和外侧裂的体表投影,取冠状缝前1cm、中线旁作一长约3~4cm直切口,用磨钻、铣刀做一个直径约1.5~2.0cm的骨窗,切开硬膜并予悬吊3。置入神经内镜,边进入到血肿最深处边予人工脑脊液冲洗,合理调整内镜角度和深度,尽量清除血凝块,同时对活动性出血点予单极电凝吸引器或双极电凝止血,血肿清楚后以0.9%氯化钠反复多次冲洗血肿腔,尽量洗去血肿腔内残留血液,不缝合硬膜,硬膜外置引流管,缝合切口,术后24h内复查CT对比。

1.2.2 对照组:插管全麻平稳后患者仰卧位,头偏向健侧头架固定头部,标记出血肿和侧裂在体表投影的位置,在颞部做一个长约4cm弧形切口,并用磨钻、铣刀做一个直径约2.0~3.0cm的骨窗,剪开硬脑膜,如脑室积血较多则先行对侧侧脑室前角钻孔穿刺外引流;在显微镜下牵开皮质,暴露岛叶皮层后以脑穿针穿刺定位血肿,确定血肿位置后从穿刺孔进入血肿腔,在显微镜下分块吸除血肿,血肿清除后置皮下引流管,常规缝合头皮切口,皮下置引流管,常规缝合切口,术后24h内复查CT对比。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血肿清除率、手术相关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 SPSS21.0 软件统计进行统计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s)表示,行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n(100%)]表示,行x²检验。若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

  1. 结果

2.1术后24小时内头颅CT复查,研究组血肿清除率为96%(24/25),对照组血肿清除率为92%(23/25),P>0.05说明不存在对比意义。

2.2 研究组术中出血量为(62.32±14.51)mL,手术时间为(75.16±10.63)min,住院时间(14.85±2.82)d,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为(114.53±31.59)mL,手术时间为(127.27±33.64)min,住院时间(15.06±2.17)d,除患者住院时间P>0.05说明不存在对比意义,其他数据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

2.3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8%(再出血1例、颅内感染1例、肺部感染3例、癫痫2例),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2%(再出血1例、颅内感染2例、肺部感染3例、癫痫2例),P>0.05说明不存在对比意义。

3.讨论

目前对于基底节区脑出血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要措施,以及时清除血肿、减少或解除血肿的压迫,使被挤压移位的脑组织及时复位,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及控制出血为主要目的。

经研究对比发现,神经内镜下经额部锁孔纤维束外侧入路微创手术和显微镜下经颞锁孔入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均能有效清除颅内血肿,保护神经功能,但神经内镜下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更少,且能避免误伤重要的纤维束、血管、神经核团和语言中枢等重要结构,视野较好,更能彻底止血。

参考文献

[1]李淑敏,赵庆辉,郭茜.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早期综合康复护理效果评价[J].中国农村卫生,2020,12(13):38-39.

[2]肖雪梅.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超早期显微手术的临床护理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033):191-191.

[3]闫宏建,杜斐雄,陆徽,等.开颅手术与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及对患者术中出血量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6(27):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