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安全风险及防控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4
/ 2

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安全风险及防控措施

殷竹君1  ,宫炎伯2

1 身份证:12010319941029****;2身份证:21130219851219****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快速提升,我国迎来了高速发展的全新时代。当前,环境监测行业的发展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发展建设,同时也关系着社会的进步。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工作,也是生态环境治理的有力保障,而且是人们了解环境质量的重要方法和渠道。而当前的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仍然存在安全风险,所以必须要加强其防控。基于此,文章对当前生态环境监测安全保障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及生态环境监测安全风险防控建议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分析。

关键词: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安全风险;防控措施

引言

环境监测作为环境保护中的基础性工作,能够支持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为此需要高度重视环境监测中的质量管理,全面优化环境监测水平,在相关政策法规的支持下,提升环境监测信息的权威性和社会公信力。

1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安全风险

1.1对实验室安全与质量管理缺乏重视

最近几年,随着我国加大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生态环境监测实验室工作量不断增加,而其安全与质量管理工作的不足也逐渐暴露出来。有些机构一味追求监测工作水平与效益,不重视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安全工作过于形式化,无法迅速发现一些发生几率较高的安全问题,并进行有效解决。存在问题主要有:部分单位没有明确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部分,只是由其他部分的人员兼职做该项工作;在实验室安全保障上的投入远远不够,很多硬件设施都没有配备完善,包括通气线路以及灭火器等;在实验室管理上存在不足,不能抓好安全工作,也没有对监测人员进行宣传教育,导致监测人员不能科学防范实验室安全风险,无法对生态环境监测出现的安全风险因素进行全方位识别,并合理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这些问题如果长时间得不到解决,很容易伤害监测工作人员的身体和心理健康,进而导致监测工作效率受到影响,甚至导致部分实验室发生重大安全事件,比如中毒以及火灾等,严重威胁其生命财产安全,为此付出的代价是无法估量的。

1.2管理手段比较单一

当前的环境监测机构的工作内容特别单一,相关的工作人员对环境质量管理工作的认知和把握不够充足,这就直接影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效率的提升。在实际的工作中,很大一部分的工作人员自身的综合能力比较弱,对于自身工作的职责理解得也不够全面。在进行监测采样的工作时,很多工作人员的都不按照规章制度进行记录和运输,甚至还有一小部分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工作人员不具备专业的监测知识,管理模式也较为老旧,若是继续使用老旧的工作模式,就会导致监测的结果不够准确。

2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安全风险的防控措施

2.1重点抓好生态环境监测实验室安全质量管理

实验室的科学管理,不仅是确保实验室安全质量的关键环节,而且是检测结果精确、真实和全面的有力保障,更是对实验人员的身体健康以及生命安全负责。实验室必须要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及职业危害防治的有关规定,不断提高实验室安全管理效率,积极完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促进安全能力建设,加强全过程管理,其中,包括体系构建以及安全督查等。

2.2丰富管理手段

在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工作中,需要吸收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学习他们先进的管理手段,并且制定科学的保障措施。领导层要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这项工作重视起来,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监测技术和管理手段,不断完善各个部门中的管理体系,丰富其中的管理手段,引进先进的设备。在日常的质量管理工作中,应用先进的自动化技术和信息技术,对环境中的污染源实现自动化监测,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扩大质量监控管理的范围,优化工作人员工作的流程,从而促进对于数据分析和采样工作的开展。丰富管理手段可以从3个大方面入手:一是转变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提高他们的管理意识,从而推动质量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明确质量管理中各个工作环节的具体工作。二是提高质量管理人员的责任感和专业能力,由于质量管理工作的工作面比较广泛,需要工作人员有极高的专业能力,所以要对质量管理人员平时的培训出勤情况进行关注,从而保证工作人员有良好的专业能力。三是在部门中可以建设专门的监督质量管理工作人员的监督机构,并且配备专业的管理人才,同时利用这些人才对实际的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更新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保证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2.3重视规范化监测

在我国环境保护部门最新制定的规章中,明确了对环境监测实验室工作的各项新要求,其中要求实验室必须遵循完整的理论依据与科学技术进行规范化管理,保证监测数据的真实、完整、精准性。而在环境监测工作中,为了满足新要求,同时也对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便利,应加强对检测实验室的质量控制措施,工作中应重视规范化监测,秉持全过程质量把控理念,在监测全流程中都应遵循国家标准方法。监测工作的基础是现场采样工作,作为环境监测的重点工作,采样工作应严格布设监控点位,确保监测数据的可比性与代表性,同时样品在运输、保管等过程中,也应满足最佳时间、地点的要求,保证外界环境不会对样品产生反应,并做好详细记录工作。在样品测试中,也应严格遵守国家规范标准进行操作,确保操作中的规范性。另外在测试结果的判断中,也应及时对异常值加以清除,减少误差的影响,并对结果进行严格审核,在每一个流程与环节后都需要部门负责人签字,通过严格的审批流程来加强质量控制工作质量,全方位保证监测结果的精准性。

2.4强化应急监测能力

环境监测中存在多种复杂因素,为了防止监测受到影响,需强化应急监测能力,使后期工作能够顺利发展。首先,配备与之相对应仪器设备,便携式设备能够充分应对突发事件,而相关部门只需对设备投入力度不断完善,根据实际情况探索污染影响因素,使整体监测效果得到提升;其次,强化应急监测技术培训力度,保障所有相关工作人员随机应变能力得到显著提高,面临突发事件过程中明确干扰因素以及核心所在,保障最终解决方案存在精准性;最后,在进行应急管理时搜集并总结获取数据,对当前应急预案进行充实,结合事件类型不同拟定完善优化方案,分析突发事件出现因素,对工作方案实施有效调整,创建完善管理机制,指导后续工作顺利开展。

2.5及时公开自行监测信息

信息公开是企业自行监测工作的重要组成,只有对自行监测信息进行及时、完整地公开,方可以将社会监督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因此,企业要明确自身的自行监测责任,依据相关法规政策对监测数据信息进行及时公开,以数据等形式详细阐释排污状况以及造成的生态环境影响。要将社会公众及社会团体的监督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完善反馈举报机制,综合应用自测信息公开系统、媒体报道、群众举报、信访热线等一系列形式,通过发挥外部督促作用,促使企业排污责任得到落实。同时,主管部门要加大检查监督力度,对企业自行监测信息的公开情况进行定期检查,检查考核企业的完成率、公开率和及时性并定期进行通报提醒。

结语

综上所述,环境监测技术应用在生态环境保护中至关重要,通过强化重视力度,对监测模式与方式逐步完善,提升整体技术水平,做好员工培训工作,使自身综合素质水平与专业能力得到提高,确保监管工作存在价值得到充分体现,使环境保护工作能够长期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兴港.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工作中的作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1(10):30-32.

[2]郭思晓.生态环境保护中污染源自动监测技术应用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1(10):69-71.

[3]刘玉娥,王歌,王梦颖.生态环境监测领域方法验证工作程序探讨[J].中国标准化,2021(19):214-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