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 邮编222000
摘要:目的:探讨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中开展层次培训方法的有效性。方法:对我院于2021年10月-2022年1月入岗的30位应届研究生进行了回顾性研究,并按照学历等级,包括初级、中级、高级,依次进行了住院医师的规范化培养,并开展了层次培训模式。结果:本组研究员,初级、中级、高级依次为4名、10名、16名,首次考试通过率为90%,初级医师考试通过率为100%,中级医师考试通过率为80%,高级医师考试通过率为93.75%。结论: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开展了层次培训方式,成效理想。
关键词:住院医师培训;层次培训模式;规范化培训
临床上在医师准入与培养方面,政策及规定都相当严格,在中国,医疗机构试用的医疗毕业生满一年后,即可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核,并取得行医许可证后,方可进入住院医师培养阶段,在该阶段,治疗临床医生将根据实际诊断和处理的能力进行全面培养,所以,各个医疗和卫生系统对此均十分重视。近年来,由于《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等法律规定的实施,为促进了当前临床应用住院医师培养得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提出了多层次培养方案。以下本文对30名应届学生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中实施多层次培养方式的有效性,进行了如下研究和实验。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我院任职的应届毕业生中选拔30名,时间为2021年10月-2022年1月,均经知情同意,按照学位的不同,分为初级(本科学历)、中级(硕士研究生学历)、高级(博士研究生学历)。
1.2方法
针对各个阶段的学生而言,在各科中轮转年限也有所不同,最初轮转时间是三年,主要根据住院医师的规范化培养标准;中等轮转时间是二年;高等轮转时间是一年。培养过程中,按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体系有关规定,对培养规划进行科学合理编制,仔细做好培养记录,进行出科考核及年终考评等环节。如年终考评不合格,增加一年临床科室轮转。根据住院医师普通专业培养评估规范,开展结果评价,对培养的合格率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本组探究中,初步、中等、高等组依次为4名、10名、16名,全部组员都进行了相应训练。若学生具备硕士背景,相关的因子为临床实习经验和学历类别,所以,可进一步对学历类别与考试通过率的因子加以研究。详情见表1。
级别 | 人数 | 考试通过率 | 总体初次考试通过率 |
初级 | 4 | 100% | 90% |
中级 | 10 | 80% | |
高级 | 16 | 93.75 |
表 1 30名应届生考核结果
3讨论
中国研究生的培养方法一般分专业文凭和科研文凭,按照目标的有所不同,针对科研文凭而言,一般是基础理论研究,针对专科文凭而言,一般是临床技术训练。在中国大部分的医学院校里面,由于专科文凭学员考试标准以及临床培养规划都比较明确,所以大部分的专业学位硕士学生在毕业后具有一定的临床积累。而按照以往规定,部分专科文凭的硕士研究生在毕业后,职称也可以评为主治医师。不过,对各个学校而言,在研究生的临床考试与监督方面,也具有一些差异。所以,对毕业人员而言,临床的科研实力也并不相同,参差不齐。部分学校在培养教育硕士方面,并不对学历类别加以明确划分,也没有严格实行临床轮转培养制度,对学术研究人员和论文代表进行了片面强调,从而造成诸多问题的出现。
近年来,国家已对住院医师的规范化培养机制做出了相应出台,将成为医学生毕业后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带动医学毕业生逐步发展为合格临床医生原则,也可有效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并对医院服务水平提高发挥了有效地保障作用。
临床上,对怎样合理衔接硕士教学工作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开展了相关探讨,但目前在临床上没有系统-方案,部分省份规定普通专科培养时间三年,如果不对,按照受训人员的学历背景加以划分,但是,在上海市等地方,则针对培养学员学历背景,对培养时间加以了规定,本科生培养时间为三年,对硕士培养时间适当缩短,若对硕士期间的学历类型不加以划分,实行了一刀切培养模式,一定程度上,否定了普通专业型硕士培训工作的临床意义,因此在临床上提出了层级培养模式回,并取得了理想应用效果。
层级培训模式在临床上比较普遍,有着突出的临床优点,可减少重复性训练,并对训练效果做出合理提升,能对二级专业的新生力量进行有效补充,对临床的参考意义也较高。
本组的试验成绩:初次评价合格率为90%,初级合格率100.00%,中级合格率80%,高级合格率为93.75%。结合上述数据分析得出,对于较专科学历人员而言,培训及格率明显不如较本科生文凭培训,综合数据分析因素,与较本科生文凭类型之间存有着一定联系,而研究生阶段,较专科文凭培训的实际工作重点为医学实际,较科研院校培训实际工作着重为课题科研,所以,两者在医学实力上也存有着一定差异。基于此,在住院医师的规范化培养政策制定方面,应进一步细化。对具有科学文凭的硕士学历培养人才而言,鉴于其对医学操作技能的欠缺,适当延长见习学时。
综上所述,单就中国医学硕士制度而言,可分科学学位和专业学位,但侧重程度不同,科学学位主要对人才的科学研究能力予以着重训练,而研究生专业学位则对人才的专业知识和科技应用能力予以着重训练。因此,硕士毕业后,开展住院医师标准化培养过程中出现学历类别设定上边界模糊不清的问题,造成部分科研型硕士在毕业后在临床岗位中出现要求与能力不符合的状况,所以在住院医师标准化培养过程中,开展层次人才培养模块时,应当充分整合硕士期间学历类别,可获得理想的结果。
参考文献:
[1]麻醉科住院医师科研水平调查分析[J]. 周莉,刘进. 中华医学杂志. 2013(35)
[2]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协同模式的发展与探讨[J]. 陈丽芬,王亚军,贾建国.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20(03)
[3]住院医师职业精神现况调查评价与结果分析[J]. 李荣,李亚平,彭杰,黄利辉,曾锋,陈慧玲,钱招昕,雷光华,陈翔,田勇泉.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16(02)
[4]我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需求调查及其改善措施[J]. 霍墨菲,王磊,王晨.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15(12)
[5]中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轮转制度的调查与分析[J]. 孙银屏,杨迎新,张凯华,张楠,耿庆文,张小会.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8(09)
[6]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后能力改善情况调查[J]. 王君,宋玫,高鹏,顾泽龙,石菁菁,贾明艳,姚树坤,李宁,王辰.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15(12)
中级职称 助理研究员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方向
江苏省连云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