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330006
【摘要】目的 探究消毒供应中心实习护生职业暴露的调查及防护教学。方法 选取2021.1-2021.6于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实习的84名护生作为参照组,对职业暴露进行调查后,根据结果进行针对性的干预,于2021.7-2022.1于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实习的92名护生作为干预组,对其实施针对性的防护教学,对比两组职业暴露事件发生率,并对比职业防护行为评分。结果 干预组职业暴露事件发生率为3.26%,明显低于参照组的14.29%,差异显著(P<0.05),干预组职业暴露防护理论知识和操作能力得分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 消毒供应中心相关人员的职业暴露因素仍存在一定的弊端,应在工作中不断探寻与分析高危因素、总结相关经验,在此基础上做好相关人员的防护措施以降低其职业暴露的发生风险。
【关键词】实习护生;消毒供应中心;职业暴露;防护教学
消毒供应中心为各大型医院均会设立的特殊科室,该科室主要是向各科室提供无菌器械、敷料以及医疗用品等。消毒供应中心护理管理质量对医院护理质量与医院性病原菌感染产生直接影响,对促进医院正常运行与医疗质量具有重要作用[1-2]。由于供应中心与普通病房工作性质不同,供应中心人员必须与各种手术器械仪器、化学药品试剂、具有传染性患者的体液、分泌物等接触,长期处在致病菌、锐器等职业危险的环境中,交叉感染的威胁较大;工作中长时间站立,反复抬举沉重的手术器械、清洗车框架等常处于被动体位[3-4]。实习护生层次多样化,自我防护意识薄弱、职业防护知识缺乏,易发生职业暴露[5]。本研究就消毒供应中心实习护生职业暴露因素与防护措施作出以下研究,报道如下: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1-2021.6于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实习的84名护生作为参照组,于2021.7-2022.1于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实习的92名护生作为干预组。患者知情同意,且基线资料无差异4(P>0.05),见表1。
表1一般资料对比
组别 | N | 男/女 | 年龄(岁) | 学历(大专/本科) |
干预组 | 92 | 7/85 | 23.67±2.28 | 71/21 |
参照组 | 84 | 9/75 | 23.54±2.05 | 66/18 |
χ2/t | - | 0.512 | 0.379 | 0.050 |
P | - | 0.474 | 0.705 | 0.824 |
1.2 方法
通过对176名消毒供应中心实习的护生工作过程进行系统分析,发现诱发职业暴露风险的因素为:①微生物气溶胶感染:消毒供应中心多采取蒸汽清洗消毒机、高压水枪、高压气枪冲洗管道,这个过程中就会产生微生物气溶胶,在没有做好防护的前提下,吸入呼吸道出现感染。②锐器刺伤:注射器针头、缝针、刀片在临床治疗中是不可缺少的,经常这些物品未及时进行规范处置,夹杂在器械包内,导致消毒供应中心人员在对污染器械包进行接收处置时,极容易发生针刺伤,而这些锐器曾被患有不同种疾病的患者使用过,可能锐器上存在梅毒、艾滋病、丙肝病毒等传染性病菌污染,加大了护理人员因职业暴露被传染血液性疾病的风险,成为发生职业暴露的高危因素之一。③生物污染:消毒供应中心回收的临床器械均是污染过的器械,若护理人员在清洗过程中未做好自身防护工作,便会加大微生物侵入机体的风险,微生物会通过护理人员受损的眼睛、口腔及皮肤等进入体内,多为污染器械上携带的血液引起的感染,而污染的血液中多携带艾滋病毒与乙型肝炎等病毒。④运动性损伤:卸载、搬运器械、物品的负荷过重或姿势不当,清洗、分类、包装长时间采取强迫性站立体位,皆可引起上肢及腰背部肌肉劳损、甚至拉伤。⑤化学消毒剂损伤:消毒供应中心长期需常用含氯消毒剂对清洗池、清洗用具、特殊感染器械及地面、台面的消毒,工作期间长期吸收过量氯,造成皮肤、呼吸道及神经系统损伤。
针对上述原因,提供防护措施:(1)满足专科发展需要,提倡专业人做专业事。提高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专业技能,根据供应中心各区域的工作特点及存在的高危因素,制订相应的标准操作流程。按规范要求,完善防护用品的储备及供应,如防水围裙、手套、专用鞋、护目镜、面罩、洗眼装置等。(2)夯实职业防护基础知识,每月进行职业防护培训。多方式的理论授课及操作演示相结合,建立科内专题微信群,专题讲座、座谈会,观看录像等,加强技能培训,定期手卫生、穿脱防护用品演练,掌握日常工作职业安全防护知识、发生职业暴露后处理原则以及《传染病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有关内容。编写《消毒供应中心职业安全防护手册》口袋书,人手一册,随时提供帮助和指引。(3)可集中处理需灭菌物品,即有利于控制污染源,又减少了感染传播频率。①在回收、清洗过程中戴手套、口罩,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及防护鞋;②配制化学消毒剂、除锈剂、酶清洗剂时戴口罩和手套;③佩带消毒供应中心专业的防护手套、面具等防护用品,应在储物空间中单独存放,让护理人员随时取用,提前了解消毒剂等化学物质的影响,罗列注意事项,做好密封处理减少挥发,保障室内的通风;④使用后的锐器放在专用锐器盒;⑤配套运输车,减少人力搬运,清洗时避免长期保持固定姿势,如久蹲久弯站起,采用当班轮流作业等。器械分类应根据不同种类的中小型物品进行分类。小型工具宜放在抽屉内存放,防止因碰撞而造成破损或丢失。在运输过程中注意轻拿轻放,尽量避免颠簸和振动对医疗器械造成损坏,同时应做好消毒处理。负载过重,如满载待灭菌器械下锅时宜加强协作合力推进,以免单人操作用力不当导致扭伤发生;⑥锐器伤后立即挤血、流水冲洗、消毒并上报;⑦定期检查防护用具的完好性,丢弃破损的防护用具,减少锐器伤害,掌握化学试剂配制方法,减少错误操作造成的隐患;⑧若出现呼吸道疾病则应停止当天的工作,避免空气对护士呼吸道产生刺激,造成身体不适。⑨在不能降低外界噪音的情况下,可佩戴自我保护的设备,如耳罩等。⑩艾滋病等病菌职业暴露时登记并报告当地疾病控制部门。(4)成立科室职业暴露管理小组,每月培训并内容考核,日常直接监督工作人员的落实情况。对执行不规范者直接干预指导。
1.3 观察指标
(1)对比职业暴露事件发生率。
(2)比较干预前后职业暴露防护知识掌握情况,包括理论知识和操作能力,理论知识采用本院自制的职业暴露防护知识问卷评价,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知识掌握程度越高。操作能力在护生不知情的情况下,由护士长对其进行职业暴露防护操作考核,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操作能力越强。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均数±标准差()描述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n(%)] 描述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职业暴露事件发生率对比
干预组职业暴露事件发生率为3.26%,明显低于参照组的14.29%,差异显著(P<0.05),参考表2。
表2职业暴露事件发生率对比[n(%)]
组别 | N | 微生物气溶胶 | 利器刺伤 | 运动性损伤 | 生物污染 | 化学消毒剂损伤 | 发生率 |
干预组 | 92 | 0 | 1 | 2 | 0 | 0 | 3(3.26) |
参照组 | 84 | 2 | 3 | 3 | 2 | 2 | 12(14.29) |
χ2 | - | - | - | - | 6.846 | ||
P | - | - | - | - | 0.009 |
2.2 干预前后职业暴露防护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干预组职业暴露防护理论知识和操作能力得分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见表3:
表3 干预前后职业暴露防护知识掌握情况比较(分)
组别 | 理论知识 | 操作能力 |
干预组(n=92) | 88.19±8.03 | 90.61±6.18 |
参照组(n=84) | 72.53±7.11 | 80.94±8.02 |
t | 13.645 | 9.003 |
P | 0.001 | 0.001 |
3 讨论
消毒供应中心是临床基础科室,该科室主要的工作内容是承担院内各科室的复用诊疗器械再处理与发放,消毒供应中心护理管理可直接影响护理人员进行器械清洁、护理服务质量与患者安危,故加强消毒供应中心管理工作也是医院重点内容之一[6-7]。
消毒供应中心职业暴露原因和较多因素有关,所以医院方面需引起重视。需要注意的是,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类型较多,如微生物气溶胶、利器刺伤、运动性损伤、生物污染、化学消毒剂损伤所致损伤等[8-9]。因此医院需对职业暴露具体原因加以分析,然后实行相应的防护措施。本文研究显示,干预组职业暴露事件发生率为3.26%,明显低于参照组的14.29%,差异显著(P<0.05),干预组职业暴露防护理论知识和操作能力得分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分析原因:随着现代科学技术设备和护理学科的不断发展,新的手术项目不断开展,门、急诊手术日益增多,消毒供应中心人员的工作量亦同步增加,工作难度和强度增大[10-11]。浅析消毒供应中心实习护生的职业暴露与防护,以求进一步提高消毒供应中心实习护生的职业防护意识,提升整体环境,减少职业伤害具有重要的意义[12-13]。对消毒供应中心应重视职业暴露的相关高危因素,完善科室规章制度,同时需在科室内配制合格的防护用具与护理相关设备[14]。同时定期就针刺伤的急救措施进行培训,若出现职业暴露现象,须即刻汇报至相应部门,且相应部门需建立针刺伤的应急通路,对损伤的相关数据做好统计,评估其损伤的原因[15-16]。通过消毒供应中心专业技能和职业防护培训,使实习护生熟练掌握各种物品器具的回收、清洗、消毒、检查、包装、灭菌的正确方法;各种清洁灭菌设备的操作及防护措施;加强职业暴露后的正确及时处理,提高自身防护意识,严格执行安全有效的防护措施,不仅避免消毒供应中心实习护生自身遭受各种因素的危害,也防止医院内感染的发生[17-18]。
综上所述,消毒供应中心相关人员的职业暴露因素仍存在一定的弊端,应在工作中不断探寻与分析高危因素、总结相关经验,在此基础上做好相关人员的防护措施以降低其职业暴露的发生风险。
参考文献
[1]梁玉梅.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培训在改善消毒供应室护士职业防护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13):2329-2332.
[2]申晨,梁瑞峰.医院消毒供应中心锐器伤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9,37(8):31-32.
[3]郭庚秀,熊自超.2014-2018年某三甲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调查分析[J].中国消毒学杂志,2020,37(2):153-155.
[4]LEE,YOUNG-SUB,SUNG,JAE-HYUCK,SONG,KYUNG-SEUK,et al.Derivation of occupational exposure limits for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and graphene using subchronic inhalation toxicity data and a multi-path particle dosimetry model[J].Toxicology Research,2019,8(4):580-586.
[5]李若洁,王雪萍,吴贻乐,等.安徽省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上报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安徽医学,2021,42(6):685-691.
[6]朱敬蕊,崔琢,张向君,等.医务工作者感染性职业暴露风险调查表的研制及信效度检验[J].蚌埠医学院学报,2021,46(4):528-532,536.
[7]VAISANEN,ANTTI J.K.,HYTTINEN,MARKO,YLONEN,SAMPSA,et al.Occupational exposure to gaseous and particulate contaminants originating from additive manufacturing of liquid,powdered,and filament plastic materials and related post-processes[J].Annals of the 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2019,16(3):258-271.
[8]付海鸿,喻晴,蒋丽娟,等.根因分析法在消毒供应中心职业暴露中的应用[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20,19(6):569-572.
[9]张为华,袁喆,袁巧.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风险因素分析与干预对策[J].重庆医学,2020,49(7):1164-1166,1171.
[10]张燕华,白嘉伟,周英顺.西南地区某医院2015—2019年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特点[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20,19(12):1054-1058.
[11]孙朝霞,杨谦,赵利.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后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19,37(11):835-839.
[12]丁娥,田申,程敏,等.某三甲医院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现状调查[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19,37(8):593-596.
[13]张绮萍,王霄腾,陆锦琪,等.某三甲综合医院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监测分析及防护对策[J].中国消毒学杂志,2021,38(3):185-188.
[14]张永辉,高建寒,向海艳,等.某基层医院158例医务人员职业暴露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21,48(10):1772-1775.
[15]张岚,纪荣建,刘敏,等.医务人员职业暴露调查分析及防控措施[J].齐鲁护理杂志,2020,26(16):18-21.
[16]彭双双,董志,刘娅莉,等.重庆市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现状分析[J].医学与社会,2021,34(8):42-46.
[17]Assessment of occupational exposure and spectrum of contact sensitization in metalworkers with occupational dermatitis:results of a cohort study within the OCCUDERM project[J].Journal of the Europe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 and Venereology:JEADV,2020,34(7):1536-1544.
[18]URSINI,C.L.,SALE,E.OMODEO,FRESEGNA,A.M.,et al.Antineoplastic drug occupational exposure:a new integrated approach to evaluate exposure and early genotoxic and cytotoxic effects by no-invasive Buccal Micronucleus Cytome Assay biomarker[J].Toxicology Letters: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Providing a Forum for Original and Pertinent Contributions in Toxicology Research,2019,3162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