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转型下的生态城市建设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4
/ 2

城市规划转型下的生态城市建设研究

滕彬

磐安县城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金华    322300

【摘要】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城市逐渐成为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和生活中心。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很多地区的生态环境受到了极大的损害,造成了越来越大的环境问题,而能源的短缺也越来越突出。城市化建设的一个很大组成部分,就是要通过城市的生态规划和设计,使之成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生态型城市规划是一种全新的城市规划与设计思想,它把生态设计与城市整体规划有机地有机地融合在一起,通过对城市的规划、设计、改造,促进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关键词:城市规划;城镇化;生态城市;发展模式

0.引言

在城市规划转轨时期,生态城市建设不仅是对传统的园林城市进行了更新与扩展,也是从理想人居模式的重要体现。生态城市是以可持续的生态发展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发展方式,是今后发展的重要目的。可持续发展是生态城市建设的核心,其目标是促进自然、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生态城市概念的提出,是由于我国传统的城市化进程所带来的一大批问题。自改革开放后,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由于传统的发展观念和技术手段的制约,城市的规划设计往往忽略了对生态的维护,从而导致了城市的规模扩大和城市的发展。

1.生态城市建设工程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镇的规模也越来越大,目前的城镇成为了人力资源、政治资源和经济资源的集中地,人类的生活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有着紧密的联系。为此,在城市规划中应加强对生态城的建设,以明晰其重要性,加速发展。城市的生态系统是由环境与人类的结合而形成的,其丰富的资源与物力在城市中集中,既能推动城市的发展,又能提高城市的人口密集程度。这种状况对城市的生态系统产生了很大的压力,城市房价上涨、交通拥堵等都会对城市的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负面作用。城市的污染因子是一种特殊的疾病,有关方面应根据其特征,采取相应的对策,以改善其生态环境,降低其发展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加强城市的规划建设,增强城市的竞争能力,改善居住环境。

2.转型期生态城市建设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2.1未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

可持续发展是生态城市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在我国已经引起了广泛的重视,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却没有得到有效的贯彻。在过去的数十年里,由于传统的“粗放型”发展方式,造成了生态环境的严重紧张,与国民经济的发展相违背,使得当前的“绿色GDP”发展很难在短时间内实现,成为制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2.2在城市的发展中要实现统筹协调是很困难的

目前,,生态城市建设在区域联系、城乡发展及新旧城开发等方面难以做到统筹兼顾。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城市在经济、环境、地理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别;由于各地区的环境状况差异较大,在建设指标、建设方式和要求上存在差异,无法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从而导致了区域的生态系统的和谐发展;与此同时,我国农村发展差异较大,二元结构比较明显,城镇和农村的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隔阂,制约着城乡的发展。而在老城区的发展上,目前的发展是从“增量”到“存量”的过渡阶段,发展模式由“新城”扩展到“旧城”的改造,目前的生态城建设需要考虑文化、产权、历史等因素,对今后的发展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2.3规划实施过于追求形式

目前,部分生态城市的建设并未真正融入生态发展理念,只是一种“面子工程”。比如,一些地方为了回应生态城市的要求,在表面上城市环境绿化光鲜亮丽,实际上却将大量的污染物和垃圾排放到了农村地区;一些地方为了实现生态城市的目标,在没有考虑自己的现实条件的前提下,盲目的投资,换来的却是微乎其微的生态收益。

3.我国城市规划转型之生态城市建设策略

3.1对城市环境进行整治

因为城市中心人口稠密,想要对其陈旧部分翻新,很可能会造成污染,因此必须加强对城市的管理整治力度,并适时拆除城市内的违规建筑物。与此同时,应适时地推行建筑节能技术,让城市具备更好的环境条件。要根据产业发展规划,进行城市的环境治理和优化,使土地资源更加集中、高效,并能使城市的经济发展更快。

3.2加强环保观念和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

建设一个生态文明城市绝不是某一方面的个人行为,而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由国家领导的生态城市的创建,到人民自觉地进行生态环境的维护,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政府要强化各个方面的协作,在监管和指导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开发企业和投资人要认真执行生态文明的理念,真正实现生态城市的创建;新闻媒介应当大力提倡可持续发展;居民是生态城建设的主要内容,城市向生态城市的转型必须发挥其主体地位的作用。

3.3生态建筑规划设计

生态建筑在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前提下,必须坚持绿色生态的理念,从而达到生态化的目的。在与外部环境相结合的前提下,要充分发挥其优势,充分发挥其对环境的作用,采用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来提高其整体舒适性,减少工程建设中不可再生的能源消耗。通过对生态建筑技术的应用,既可以解决目前我国城市发展需要与土地资源日趋紧缺的问题,又可以减轻由于工程建设而带来的环境和资源的消耗。我国的建筑以节能、节水、节地、节料为主;采用节能材料、自然通风、遮阳、热能回收等节能技术,降低了建筑物的能耗,并增加了节能效果。

3.4健全绿色低碳城市规划与构建机制

建立模拟碳中和的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建立评价城市碳中和评价的模式,并通过对我国城镇碳排放量和碳汇量的空间分布特点进行研究,并制定相应的技术措施。在区域划分基础上,构建一个碳排放量计算的系统。通过对我国城镇碳排放量及碳汇的测算,构建我国的碳中和评价模式,实现了对我国碳排放量和碳汇量的可视化表示。对我国的碳排放量进行实时监测,并对其进行动态的区域划分,从而为我国的低碳城市建设奠定技术基础。在国家土地规划系统中引入碳中和概念。如果有可能,建议制定有关的碳中和有关的特别计划,并在制定有关的专题计划时,对城市的生态环境进行优化,并对土地进行适当的安排。将城市碳排放技术纳入国土空间“城市体检”中,从经济、环境、社会等角度对其进行量化评价。

3.5加强智慧载体之间的交互水平

从评价结果来看,智慧互动是制约大多数城市创新生态体系智能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智慧交互能力还很薄弱,需要加强科技和科技投入,完善高校、科研院所、智慧基础设施等智慧载体,不断完善其融资方式和渠道,增强其知识转化推动力。同时,要强化智慧载体、智慧载体与创意产品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交流,并以舆情监测、信息反馈等互动方式加快技术创新的升级,从而为智慧城市在实际中的应用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4.结束语

生态城市是一种新的发展理念,更加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已经逐渐被世界各国所重视。在国内,生态城的研究还处在摸索的过程之中,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际操作上,都还不够完善,因此需要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逐一甄别并加以解决,并在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之后,根据我国的实际发展状况,寻找一条符合中国特点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刘慧婷.我国城市规划转型之生态城市建设研究[J].城市住宅.2021(08):135-136,138

[2]范后浩.城市规划转型背景下生态城市建设探究[J].城市住宅.2021(03):97-99

[3]李洁.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城市规划[J].市场周刊?理论版.2020(55):0228-0228,0230

[4]张志远.当前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要点探究[J].居舍,2020,(18):97-98.

[5]张建红.生态城市背景下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的重要性及要点探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20,(02):140-141.

[6]时保国,田一聪,赵江美,张丽君.生态城市的研究进展与热点———基于文献计量和知识图谱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0,34(3):7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