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外国语学院英语学院 050091
摘要:新时代的大学生是祖国未来栋梁之材的重要生力军。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正踏上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大学生担当着重要的使命。本文分析了新时代背景下爱国主义的内涵以及大学生肩负的责任,进一步提出大学生爱国主义意识生成的路径,以期为新时代的大学生爱国主义意识生成提供有益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路径
引言: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的优秀传统,是每一位中华儿女必须具备的品质。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新时代的发展既带来了多元化的机遇,也带来了未知的挑战。如何有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观念,认识自身责任,真正成为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是新时代教育工作者们需要共同研究的课题。
一、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
1、新时代背景下,爱国主义增添新的内涵
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际形势变幻莫测,经济、思想、文化的碰撞不可避免;对于我国而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保持初心,担负起新时代更加光荣也更加艰巨的任务,是继往开来、不断向前的重要动力。爱国主义是初心,是时代赋予当代大学生的重要责任。爱国主义不仅是书面上固定的、冷冰冰的文字,而是一种情感、一种思维、一种深入人心的意识。爱国主义是一种情感,一种对于河山故土的依恋之情,一种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可与自豪之情,一种对于祖国同胞的热爱与相惜之情;爱国主义也是一种思维,是一种基于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理性思维,是面对全球化加快的坚定捍卫国家安全的信念,是一种面对历史虚无主义等思想的抵抗思维;爱国主义更是一种意识,是在历史的长河中经过千锤百炼升华成为整个民族的心理认同,是每个中华儿女的自觉意识。
2、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肩负新的使命
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肩负新的使命。时代的呼唤与祖国需要,要求当代大学生增强爱国主义意识,践行爱国主义行动,彰显当代青年的精神与面貌。当代大学生增强爱国主义意识,需要勤奋学习,提高知识与能力,在专业的学习中汲取力量;需要立足当下、面向未来,科学地确立发展的目标和方向,成为对国家与社会有用的人才;需要在世界大潮中学会理性思考,理性爱国,明辨是非,坚定理想信念;需要发挥大学生的力量,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实际行动践行爱国主义,承担属于青年一代的使命。
二、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意识生成的路径
1、坚定党团组织的主阵地作用
新时代背景下国内外形势变幻莫测,面对新的挑战,以党团组织为依托,爱国主义教育便更有了底气。坚定党团组织的主阵地作用是新时代培养与深化大学生爱国主义意识的重要途径。高校党、团组织要积极开展工作,营造爱国主义教育氛围,重视创新教育形式,充分利用各种文化活动、舆论工具,培养新时代大学生的爱国之情、实践报国之梦,发挥党团组织的铸魂育人作用。
具体而言,高校党组织、团组织要定期组织开展新时代爱国主义主题学习与教育活动,不仅要围绕党史、时政、会议展开传统形式的学习,也要结合观影、演讲、以及红色主题剧本杀、快闪等新活动,创新组织内部爱国主义教育,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增进大学生的爱国意识;其次,要充分发挥学生代表党支书、团支书的表率作用,并且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过程中深化自身的认识,厚植爱国主义精神;其三,利用好宣传手段,借助于校内微信公众号、校园网站、校报等多种媒介形式,扩大党团组织的影响,呼吁更多的大学生参与与实践。
2、发挥思政课程的主渠道作用
教育是培养和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意识的重要途径。大学生的个体独立意识强烈,他们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关心国家大事,但同时也极易受到各种其他思想的影响。传统的大学思想政治课程枯燥乏味,很难引起大学生的兴趣、唤起大学生的认同感。在多元碰撞的现实条件下,大学思政课必须要守正创新,充分发挥大学思政课特有的政治引领与价值导向功能,厚植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的意识与情感。
发挥大学思政课程的主渠道作用,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深挖教材基本内容,提取教学精华,促使大学生在《中国近代史纲要》的学习中了解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在爱国主义的激励下勇于探索的宝贵精神,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课程学习中坚定马克思主义理念。另一方面,创新思政课教学模式,不仅要积极探索思政课程一体化建设,配合“四史”教育,也要摆脱传统的说教式教学,积极借助信息化手段,丰富教学资源,拓展大学生的视野,以最新的视角和最新的理论指导实践,改善思政课教学氛围,激发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3、强化社会实践的协同作用
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缥缈的,而是具体的、真实的。培养与深化爱国主义意识,不能忽视实践的重要作用。回看历史,无数中华儿女以实际行动展现了浓郁的爱国之情;立足当下,爱国主义意识的生成也离不开实践体会。当代大学生不仅要从课堂上了解爱国主义的内涵与价值,也要从名胜古迹中感受英雄精神,从山川秀丽中体会祖国繁荣,从社会实践中深化爱国主义意识。
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例。自1997年我国公布了100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名单以来,随着时代的发展,爱国主义基地也被赋予了新的功能、内涵与形式,在培养参观者的爱国情感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对于大学生群体实践而言,一方面需要创新爱国主义基地的内容与形式。爱国主义基地不应当是冷冰冰的雕塑与文字的单一展示,而是需要以生动的场景引导大学生体验,综合运用图片、视频、触摸屏、VR等技术,改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高冷”的印象,提高对于大学生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与学校的联动,如举办相关讲座、组织参观活动、开设志愿者岗位等,丰富大学生校外实践内容。
4、挖掘网络的正面引导作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的普及也使其成为爱国主义宣传的新平台。然而,网络同样也是各种不良思想的温床,一些负面的舆论和不良言论也在伺机而动,试图侵蚀与弱化人们的爱国主义思想。尤其是当代的大学生可以说是网络的“原住民”,网络是他们获取大部分信息的主要渠道。新时代培养与深化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必须要重视网络平台的作用,营造清正的网络环境,发挥网络的正面引导作用。
在内容供给方面,利用网络即时性、共享性等特点,宣传榜样,弘扬正能量,展示新时代中华儿女的面貌,如冬奥期间为国争光的运动健儿、抗击疫情的模范人物,提高爱国主义内容的新颖性、实效性,拉近与大学生的距离,以身边事、身边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在载体创新方面,许多主流官方媒体借助于图文表达、短视频、歌舞表演等形式,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向其传达爱国主义相关内容,激发爱国主义意识的生成。在制度保障方面,有关部门继续加强网络管理,净化网络环境,发挥正确舆论导向的作用,让爱国主义主旋律充满网络空间。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代赋予了爱国主义新的内涵,当代大学生也必然要担当时代责任。促进大学生爱国主义意识生成,需要从坚定党团组织的主阵地作用、发挥思政课程的主渠道作用、强化社会实践的协同作用、挖掘网络的正面引导作用四个方面入手,引导大学生正确爱国、理性爱国、实践爱国。
参考文献
[1]冯珊,王纯旭,李韵琦.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向度与逻辑进路[J].经济研究导刊,2022(17):147-149.
[2]王新亮,张学亮.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意蕴[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22,38(03):46-50.
[3]李彦红.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路径研究[J].大连民族大学学报,2021,23(06):569-573.